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小波降噪中阈值选取是一个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对辐射图像进行降噪的自适应小波方法,对小波分解的子带系数进行自适应阈值处理,并采用了小波模极大跟踪技术,把小波系数分为信号和噪声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阈值。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图像细节,同时也有效的去除噪声。

  • 标签: 小波变换 自适应 阈值 模极大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四个子图像.然后分别计算各子图像的区域边界强度,再根据不同图像的相应区域边界强度值赋予其不同的加权系数,从而实现自适应的信息融合.最后通过小波反变换,得到完整的融合结果.通过对SAR和TM图像的融合实验,证明了本方法在保持边界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小波变换 自适应图像融合 边界强度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化和宽线检测算子的自适应牌照定位方法,解决了复杂背景下的汽车牌照定位问题。利用汽车头部图像的一些知识信息,采用自适应门限方法,辅以宽线检测算子进行后验校正,能够准确地分割出汽车牌照,然后对牌照中的汉字和数字进行分离,正确率达95%以上。

  • 标签: 汽车牌照 图象分割 门限化 宽线检测算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形束CT在宫颈癌自适应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95例初治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宫颈癌患者的CT扫描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CT扫描和锥形束CT扫描,观察患者的放射毒性反应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的0级发生率57.14%、I级发生率36.73%,对照组患者的0级发生率56.21%、I级发生率2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急性肠道反应的0级发生率61.22%、I级发生率24.89%,对照组患者的0级发生率56.21%、I级发生率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4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形束CT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在宫颈癌患者的自适应放疗中推广。

  • 标签: 锥形束CT 宫颈癌 自适应放疗
  • 简介:【目的】目前医疗患者转运车虽结构各异、使用便捷,但不具备温度调节功能。针对该问题,研究了用于医疗患者转运车的温控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并进行调节,使得与患者接触的床体温度适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考虑到转运车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控制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在控制器算法设计中,将神经网络与传统PID控制器相结合,采用了基于单神经元PID的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设计了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实用性,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系统行了软件和硬件设计,实现了升温、降温及恒温等温度控制功能。【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患者转运车温度的稳定控制,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标签: 医疗病人转运车 温控控制系统 单神经元 PID
  • 简介:摘要:针刺治病能否有效,取决于针刺是否调节了人体阴阳性的内气,而阴阳气是否被调节,又取决于有规律地针刺操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保持稳定的180例患者,针对其中的85例患者实施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R组。针对其中的95例患者实施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图像检查质量。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P组明显低于R组(P<0.05)。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比较稳定的患者应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冠脉血管成像相应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 标签: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 心电门控制技术
  • 简介:中医临床数理是指中医临床治病方面有关“数”的理性规律。中医临床数理用于临床治病,充分说明中医临床治病具有理性化与科学化。中医治病配方时,有严谨的理性数,往往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攻克各种疑难症。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普鲁帕酮合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加美西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二联或三联的有效性。方法38例室性期前收缩二联或三联的患者被机分为二组。分别用普鲁帕酮合胺碘酮(简称治疗组)与利多卡因加美西(简称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组20例病人中。室性期前收缩消失的时间为3.20±1.70d。对照组的18例病人中室性期前收缩消失的时间为4.73±1.17d。两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4.47,P<0.01)。结论普鲁帕酮合胺碘酮能有效,迅速,安全地控制室性期前收缩二联或三联

  • 标签: 二联律 三联律 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 普鲁帕酮 胺碘酮
  • 简介: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心房颤动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很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心房颤动的发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虽然非药物方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如射频导管消融等手术可显著改善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但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疗效不确切。因此,复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心房颤动复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物 治疗
  • 简介:心脏电复是应用高能电脉冲,间接或直接瞬间通过心脏,消除心脏快速异位节律使其恢复窦性心律。其原理是通过强电流,使心肌细胞膜电位瞬间同时去极化,并使异位节律点或折返通道全部失括-即呈短暂的电休克状态,然后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恢复主导地位而控制心脏搏动,从而转复为窦性心律。因其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和高效的特点。已作为治疗和抢救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2004年7月-2006年4月,我院在急诊对16例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心脏电复术,通过强调急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配合及护理,使转均获得成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心脏电复律 急诊配合 护理体会
  • 简介:二○○四年,军队的精简整编工作进一步展开,我院帮带的部队有较大调整.参与"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挂钩帮带工作"的各基层卫生单位均有较大变动,在编制结构和人员配备上发生了一定变化.作为与结对单位建立了长期"帮带协议"的体系医院(即"帮带医院"),我们认为:今后应进一步针对结对单位的实际保障任务,重点完成七项帮带工作(即提高诊治水平、控制驻地疫情、坚持驻训保障、开展体格检查、保证预防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和搞好药材保障).

  • 标签: 军队医院 部队卫生单位 医疗技术帮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医疗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创新的意义和作用更为巨大.我国加入WTO以来,医疗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水平是适应竞争的迫切需要.国家卫生部将于近期出台卫生技术准入制度,对技术创新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此形势下,医院更应该立足于挖掘自身潜力,着力做好技术引进工作,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医院管理 技术创新
  • 简介: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适应韩林忠,韩国莉长年累月忙忙碌碌按时上下班的人,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突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其主要表现有这样几种——无用感与失溶感离退休后,赋闲在家,无事可做,体质又在衰退,有些人就觉得...

  • 标签: 离退休人员 老年人再就业 心理适应 用人单位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抗菌药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类型,但是,抗菌药物包含了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小编来说说不同类型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对于42例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同步电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4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电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38例患者接受一次电复后恢复窦性心律。共有4例(9.52%)患者出现了并发症,1例(2.38%)肺水肿、1例(2.38%)低血压、2例(4.76%)皮肤烧伤。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同步电复治疗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窦性心律的恢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同步电复治疗的同时,需要做好预防躁动处理,并精确控制电复功率,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快速心律失常 同步电复律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