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基于虚拟切片的远程病理诊断平台是一种全新的病理诊断模式,集临床病理诊断、医学教育、信息资料管理、质量控制等于一体的应用平台,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病理诊断工作模式。目前虚拟切片制作包括:自动显微镜单光轴连续扫描、渐进式CCD扫描系统(ProgressivescanCCDsystems)和阵列显微镜(Arrarymicroscopy),本文综述了上述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对建立基于虚拟切片的远程病理诊断平台的架构、软件硬件方面的技术瓶颈等开展初步的讨论。

  • 标签: 远程病理 虚拟显微镜 全切片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 诊断病理学
  • 简介:摘要伴随着相关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于机能学的实验教学需求。构建虚拟实验室,符合目前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填补真实实验的短板,促使真实实验能够得以扩充与拓展。因此,虚拟实验现已成为了机能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构成内容。本文将首先就机能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情况展开具体的分析,基于此就虚拟实验技术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予以了探讨,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交流,并为相关的机能学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 标签: 虚拟实验 机能学实验 实验教学
  • 简介:超薄切片机是一种为电子显微镜观察制作样本的高精密仪器,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超薄切片机操作的教学中,研究开发了针对超薄切片机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系统将超薄切片机进行了真实感建模,并将之设计为可交互操作的模式。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采用LeapMotion实现基于手势的交互操作,由此提高了操作训练的真实度;此外,系统的教学流程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来进行设计,力图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 标签: 手势控制 Leap MOTION 虚拟仿真 超薄切片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双源CT上腹部双能量虚拟平扫的过程及优点;方法通过对部分患者进行常规上腹部平扫与双能量动脉期虚拟平扫进行比较;结果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需求且患者少接受一次辐射,所受辐射剂量较低;结论动脉期虚拟平扫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双源CT 双能量 虚拟平扫 上腹部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远外侧入路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不同方向的微创手术路径对相关解剖结构显露的影响。方法对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Fx3.0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3D解剖模型。在模型的颅后窝中选取颈静脉结节前缘为标志点,分别做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个方向的、直径1cm的圆柱体模拟远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路径,观察路径中的解剖结构、测量其体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中均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颅底骨质、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均不包含脑干、小脑、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经枕髁方向路径包含部分迷走神经、副神经,经颈静脉突方向手术路径包含部分颈内静脉和颈静脉球。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方向手术路径体积[(3236.20±228.01)mm3vs(3306.00±248.23)mm3]及路径中舌下神经的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枕髁方向路径中包含的骨性结构和小脑前下动脉的体积大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而包含的静脉的体积小于经颈静脉突方向路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24、56.526、140.580,P值均〈0.01)。结论远外侧入路两种方向的模拟手术路径均有效显露舌下神经。经枕髁方向有助于显露小脑前下动脉;经颈静脉突方向有助于避开后组颅神经,但存在损伤颅内静脉的风险。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窝 神经导航 模型 解剖学 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