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肝衰竭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的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 30例重型肝炎和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或血液吸附治疗,分析人工肝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护理难点。结果 护理上着重加强对血管通路、患者的心理和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结论 良好的护理能够保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的顺利完成并减少并发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护理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例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患者资料,予以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实施后,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自述不适感减轻,未发生压疮,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90%(27/30)。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保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及焦虑、恐惧心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避免或减少压疮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液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比对照组34.38%低(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2.50%比对照组28.13%低(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评分比对照组优,患者满意度95.31%比对照组75.00%高(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患者发生血透不良反应,降低护理风险,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风险管理 血液净化中心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技术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8例脓毒症人员。参照组应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改善优于参照组,实施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优于参照组,实施对比,两组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价值高,可提高患者凝血功能,而且治疗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脓毒症 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技术 连续性血液净化 效果
  • 简介:急性肾损伤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消耗大量医疗卫生资源,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急性肾损伤预后以及成本-效益的影响,对制定和优化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合理选择血液净化模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共健康计划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血液净化模式 成本-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枸橼酸钠抗凝在血液净化中应用效果。从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WBACT时长(109.21±8.47)分,APTT时长(34.19±2.04)分;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外循环离子钙(3.51±0.04)mol/L,血清枸橼酸根(0.36±0.04)mol/L,PH值(7.22±0.21)mol/L,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生活质量评分(97.25±1.00)分,SDS评分(95.27±2.96)分,SAS评分(99.58±2.24)分,。结论对于高危出血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能有效降低出血的风险以及体外循环血液发生凝血的可能性,延长了治疗时间,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透析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开展使用,同时加强护理干预水平,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

  • 标签: 枸橼酸钠抗凝剂 血液净化 应用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净化中心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和处理对策。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病人72例,根据随机排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实行常规血液净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全面安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血液净化中心病人应用安全护理管理,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 标签: 血液净化 处理对策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HIV患者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HIV血液净化患者(2011年9月至2018年8月)分组研究,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结果统计学处理分析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性显著(X2=5.175,P<0.05)。结论心理护理用于HIV患者血液净化护理中,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显著改善,满意度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HIV患者 血液净化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方法血液净化中心共100名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护理人员65名,医生35名,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参与本次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以及相关职业因素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护士与医生在性别比例,学历比例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中持续站立每天超过4小时、尖锐物品、与化学物品接触、有异味、与患者体液有接触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与医生的职业暴露危险较高,部分项目存在差异,相比之下,护士的部分危险因素更高,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的措施改革,降低职业风险。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医护 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血液净化程序,且未采取护理风险分析与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1.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净化血透室,护理人员、科室管理与患者方面均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在患者血液净化期间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净化血透室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净化血透室 护理风险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1日起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根据自身特点分为感染防控组、安全组、宣教组、生活组、技能组、设备维护组、循证组7个专业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并对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各项指标做对比,并比较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专业小组质控模式实施后,第三季度护理工作评价指标和第二季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小组质控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使整个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达到新的高度。

  • 标签: 专业小组 质控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0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诊血液净化治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又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血液净化治疗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血液净化中心接诊患者3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各年龄段患者感染情况,分析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分布及感染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感染防控措施。结果33例接诊患者医院感染率21.21%(7/33);血液净化中心>50岁年龄段患者医院感染率71.4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肺部感染率57.14%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42.86%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率(P<0.05);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营养不良42.86%、免疫力低下28.57%、深静脉插管14.29%,其他14.29%,其中营养不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呼吸道、深静脉置管、泌尿道护理管理,改善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血液净化程序,且未采取护理风险分析与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1.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净化血透室,护理人员、科室管理与患者方面均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在患者血液净化期间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净化血透室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净化血透室 护理风险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数字随机法的方式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其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等。结果治疗后的BUN、Cr、K+水平较治疗前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TNF-α、IL-6、CRP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下降,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H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年 6月 -2016年 7月收治的 7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 2组,各 35例;对照组患采用血液透析处理 ,每周给予 3 次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每 月 增加血液透析滤过 2 次。 处理干预后,对比2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肌酐、甲状旁腺素等指标水平,并采用 SF-36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2组对比结果显示, 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透析之后的甲状旁腺素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指标较之于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 P> 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之于治疗前由显著提升,观察组较之于对照组也同样具有显著差异,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大影响,血液透析处理及血液透析滤过处理均属于血液净化方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 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每 月 增加血液透析滤过 治疗效果显然要更 好,并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处理 尿毒症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药物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4月9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药物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控制率;血糖达标、渗透压正常和住院的对应时间;干预前后患者APACHEII评分、血糖监测值。结果观察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渗透压正常和住院的对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APACHEII评分、血糖监测值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II评分、血糖监测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和渗透压,加速血糖和渗透压达标,改善预后。

  • 标签: 常规药物 血液净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净化中心应用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4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为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患者,对其行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研究组患者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2例患者,对其行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行血液透析时所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责任个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使得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均大幅度提升,并且在行血液透析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责任个体化模式 血液透析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肾内科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的临床作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2月~2018年8月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肾衰竭病人2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首先对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合理控制病人饮食,纠正可逆性因素等,然后给对照组136例病人进行间歇性血液净化,对136例实验组病人除了要进行间歇性血液净化,还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连续性的血液灌流、腹膜透析和替代治疗等。对两组病人的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尿素氮和血肌酐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接受治疗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病人下降程度更明显。两组病人尿素氮和血肌酐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肾内科治疗中运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有利于维持病人血液动力学稳定性,还能有效降低病人的尿素氮和血肌酐含量,发挥的治疗作用显著由于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肾内科治疗 临床作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