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研究期间内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药物常见差错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深入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物常见差错情况,通过应用有效的改善策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稳步提升。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药物常见差错事件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资料的方式,总结发生药物常见差错事件的具体原因并应用对应的改进举措。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物常见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具有多样性,其中主要原因包括审方出现问题或者错误、排药不当以及药物配置错误等。在应用对应的改进举措,例如加强培训、完善管理后上述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配置药物出现差错的影响相对严重,其中审方错误以及配置错误等均为常见的差错原因,在应用改进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配置药物差错的发生可能性,可以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物常见差错 药品管理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退药现状和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2021年1月 1日至 12月31日内产生的退药数据,统计各科室退药医嘱数和医嘱种类,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21年1月到12月PIVAS收到的医嘱总数是53462帖,退药医嘱数量5994帖,退药率 4.18% ,肠外营养用药退药数最高,然后是细胞毒性药物,占比最低是普药。“停医嘱/改医嘱”、“患者提前办理出院”“患者中断用药”等是退药的主要原因。结论 退药是PIVAS不可避免的工作,工作人员应调整心态,积极沟通,针对性采取措施,跟病区作有效沟通,减少退药数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退药分析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改善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一直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门诊作为医院服务患者的第一产所,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部分患者因担心治疗、预后、医疗费用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改善患者情绪过程中,门诊服务人员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安排合理地工作人员,对服务人员进行科学培训,增强医院护理质量。文章归纳了门诊人力资源配置问题,根据人力不足、配置不合理、结构不合理等多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加强门诊管理,通过增加编制、解决护理人员短缺、设岗、配置门诊人力等多个方向提高门诊服务能力,加强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人力资源 编制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状况,分析合理用药的优化方式。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药师干预的不合理用药医嘱,以及临床医师的更改状况进行分析,确认不合理的用药特点,并选择合理的用药管理方式。结果:在本次研究时段内,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审方药师所干预的3000例医嘱不合理用药状况进行分析,临床医师对其进行更改例数为2741(91.37%),在其中不合理用药类型包括溶媒选择不适宜,用药超量、浓度不当以及给药频次不当和配伍不当等多方面因素。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用药前,平均每天审方药师需审核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约8000条,其中不合理用药医嘱约占总医嘱的0.21%,需药师和医师共同解决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相溶性,将给药错误减至最低,保证药品配置的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不合理用药 医嘱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配置中心用药不合理的处方,提高用药合理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查阅临床药学知识及相关文献资料,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处方进行审核,统计并分析不合理处方。结果:共审核静脉配置中心处方68919条,干预不合理处方314条,干预率0.46%。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合理、配伍禁忌、药物浓度不合理、给药间隔不当等。结论:定期分析总结不合理处方,提高药师专业能力,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合理用药 处方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本院在2021年1月开始,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了持续质量改进和管理,收集记录资料,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经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发生率、药品配置差错率以及药品破损发生率等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改进,可预防和减少感染、差错的发生。

  • 标签: 医院 感染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具体探究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风险因素并讨论防范措施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0年6月,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相关资料,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以自拟问卷的方式开展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调查,以此分析风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范举措。结果: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不同类型的操作项目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其中内部医护人员的自身原因与个人习惯是风险因素中较为显著的差异因素(p<0.05)。结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风险因素中药剂人员的自身原因对差错事件的影响相对突出,可通过专项培训等方式提高药剂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以此降低事故风险。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化疗药物是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化疗药物使用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负责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突出。本文通过探讨分析化疗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危害来源,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化疗药配置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使用期间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静配中心内34份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制定出干预、改善策略。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34份不合理医嘱中,剂量填写不当为份数为24份,占全部不合理医嘱中的(70.59%),其它不合理数量为10份,占全部不合理医嘱中的(29.41%).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各种辅助策略,帮助医生完善临床治疗决策,并合理的改进治疗、化疗方案,降低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物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对我院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开展深入分析,并比较应用防范举措前后的锐器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1年8月结束于2022年8月,分析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分别统计防范措施应用前后我院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事件数。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导致静配中心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主要原因为针头刺伤、安瓿割伤等,在应用对应的防范举措后,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中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的原因相对较多,其中主要的受伤原因为针头刺伤与安瓿割伤的,在采取对应的防范举措后将有效降低配置人员出现锐器伤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锐器伤害 配置人员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分析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静脉用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与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物配置评分、药品发放评分、文书书写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4.535、17.508、22.281、43.03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空气沉降菌生成事件发生率、输液反应发生率、感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275,(P=0.012<0.05),差异显著。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实行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理管理质量 改良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安全环节管理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中的价值。方法:建立健全的安全环节管理小组。采用 PDCA循环法,选取活动主旨,进行当前情况的掌握,制定目的、分析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策略,并就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的操作工作中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在所有人员参与活动后,使静脉配置中心成品输液运送过程中的差错件数由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前的85件/周,降低至执行安全环节管理小组后的35.12件/周。结论:安全环节管理可将成品输液运送中的差错情况得到明显控制,保障医疗安全效果并增强工作人员找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使得工作人员主动管理的认知度提升。

  • 标签: 安全环节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差错件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配置中心全静脉营养液(TPN)的处方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提升临床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医院静脉配置中心的500张TPN处方,患者50名;再取2021年6-12月静脉配置中心的500张TPN处方,患者50名。统计分析上半年TPN处方的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并在下半年开始在静脉配置中心施行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比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不合理处方比例。结果:上半年500张TPN处方中共有42张不合理处方,占比是8.40%;下半年500张TPN处方中共有16张不合理处方,占比是3.20%;两组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对比,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全静脉营养液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探究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两个时间段的管理模式分为两组,实验A组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使用传统的方法管理药方;实验B组为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对药方进行管理。结果:实验A组的不合理药方比例高于实验B组的不合理药方比例。实验A组发生的用药管理风险事件情况为26%,实验B组发生的用药管理风险事件情况为2%,则实验A组发生的用药管理风险事件情况大于实验B组。结论: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干预,其所取得的效果较好,降低不合理药方的出现概率,值得推崇。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 不合理用药处方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静脉配置中心质量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静脉配置中心日常质量管理的工作当中,记录日常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原因,随后制定具体的改善措施。结果 自从静脉配置中心使用品管圈活动后,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由原来的1.04%降到现在的0.17%,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静脉配置中心 质量管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百特泵与电子注药泵在静脉配置中心的配置耗时,探讨两种化疗泵配置效率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8月到9月期间,从静脉配置中心10位配置人员配置的化疗泵中,选取5-氟尿嘧啶支数为16支的百特泵和化疗泵各10个,计算每个人配置两种化疗泵所用的时间,得出每人配置时间的平均值,对比两种化疗泵的耗时。结果:通过统计,百特泵与电子注药泵的配置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化疗泵 药物配置 氟尿嘧啶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以往医院实际情况,对大型医疗设备安装和使用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措施,促使医疗设备安装更具规范化,缩短安装时间和整体工期,使医疗设备可以尽早投入到日常临床使用中,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便利。

  • 标签: 大型 医疗设备 安装 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肠外营养液的规范化配置与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2020年1月~2021年1月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处方198份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肠外营养液配置不规范情况,根据处方是否规范分为两组(规范组、非规范组),对规范组全肠外营养液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8份肠外营养液处方中不规范处方8份(纳入非规范组),分析非规范组处方原因原因包括TPN处方的溶媒与溶剂选择不当、配伍禁忌、成分比例不适宜。(2)规范组190份全肠外营养液符合稳定标准的182份,发现因配置操作不规范、运输不当、存储不当造成不符合标准8份,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受脂肪乳种类、pH值、阳离子浓度、溶液总体积以及包装材料的影响和贮存的温度和时间因素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外营养不规范的原因包括不合理医嘱处方、配置操作不规范、存储不当、运输不当,针对此种情况,加强TPN处方合理审核,规范配置、运输、存储等流程,推动肠外营养液的规范化配置。为确保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需要注重脂肪乳氨基酸种类、pH 值、阳离子浓度以及溶液总体积的管理。

  • 标签: 肠外营养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益管理用于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内抗肿瘤药物调配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调配抗肿瘤药物1000份作为参照对象(对照组),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调配抗肿瘤药物1000份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精益管理管理。比较两组药物调配质量、用药不合理率。结果:观察组药物医嘱审核耗时、调配耗时、用药周期均短于对照组,药物可溯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益管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 抗肿瘤药物 调配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探索其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为各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分析法和基于洛伦茨曲线计算的基尼系数来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的现状及公平性。结果 2011~2020年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机构数减少2.67%,床位数增长43.05%,执业(助理)医生增长7.60%,注册护士增长118.97%,医护比上升,护床比明显降低,但医床比有所上升。结论 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生增长缓慢导致各类卫生资源增长不匹配,同时,卫生资源地理分布上的不公平直接影响了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不均等性。

  • 标签: 四川省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公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