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细硅胶管胸腔引流持续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将64例患者分为细硅胶管组与常规对照组,对于常规对照组,应用常规外科引流法,针对细硅胶管组,应用细硅胶管胸腔引流持续吸引治疗法,针对两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管周疼痛例数进行对比。结果:从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管周疼痛例数来看,细硅胶管组的数据更为理想,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愈例数上,细硅胶管组稍逊于常规对照组,但是差异不大。结论:细硅胶管胸腔引流持续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更小,该种疗法值得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推广。

  • 标签: 细硅胶管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 自发性气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持续低引流在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6月-2023年4月,总计96例,均为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将患者进行编号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采取传统胸腔引流术,研究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实行胸腔持续低引流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测。结果:研究组的肺复张时间(6.82±1.55)d、住院时间(7.79±1.88)d和胸腔积液累计引流量(756.8±48.9)ml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复发率为4.17%,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来说,胸腔持续低引流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概率、加速病情恢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负压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 本文主要针对 冲洗留置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 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 传统脓肿切开引流, 50 例 ) ,观察组 ( 冲洗留置引流, 50 例 );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脓肿大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 观察组脓肿直径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 0 . 05); 观察组术后第 1 天、第 3 天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 05) 。结论 : 冲洗留置引流能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反应。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 炎症反应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存在争议,提倡者认为放置引流管可以消除血肿,预防感染,反对者认为引流管致出血量增多,有逆行感染的可能。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闭合引流管与不放对出血量、感染、血肿及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按时间顺序选取),其中不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00例,男33例,女67例,年龄2180岁,平均(54.0±15.7)岁;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00例,其中男26例,女74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60.7±14.2)岁;引流管于48h之内拔除,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积之差,术后住院日、深部感染、伤口感染、伤口血肿、输血率。结果:未放置引流管组和放置引流管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及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放置引流管组平均引流量为(324.6±132.3)ml。未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积下降值分别为(0.89±0.41)×1012/L、(27.4±12.2)g/L、0.079±0.036;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积下降值分别为(0.83±0.39)×1012/L、(24.5±11.9)g/L、0.109±0.040,两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0.095、0.074),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3±3.3)d、(6.9±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未放置引流管组有2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2%,放置引流管组有4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未放置引流管组关节感染率为0,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未放置引流管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两组均未出现伤口血肿、伤口感染及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闭式负压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吸引器在伤口引流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使用3M透明贴膜、泡沫敷料、采血针头及真空采血管作为自制吸引材料并进行换药。结果7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愈合时间较传统引流时间缩短。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制作容易,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愈合快,疤痕小,值得推广。

  • 标签: 简易负压吸引器 伤口引流 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置管引流联合吸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采取置管引流联合吸引治疗的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术后创面一期愈合率70.00%(21/30),创面平均愈合时间(47.42±18.37),9例患者术后三个月仍未愈合实行了二次手术,其中6例愈合,3例好转,整体愈合率为90.00%(27/30)。结论:置管引流联合吸引治疗对高危复杂性肛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置管引流 负压吸引治疗 高位复杂性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共计86例,依据随机字母表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产妇各43例,给予对比组产妇常规切口缝合,给予研究组产妇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对比两组产妇的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产妇的关腹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低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给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负压吸引球皮下埋植引流装置 剖宫产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Ⅱ病区 422000  【摘要】目的 : 探讨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 : 对 40 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引流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 25 例结核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3~7d, 15 例癌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7~14 d, 无 1 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 , 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 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 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 , 防止感染 , 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 , 减轻患者痛苦 , 促进患者康复 , 缩短住院时间 ,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 胸腔引流 ; 护理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其治疗多主张反复间断抽放胸液 , 以每周抽放 2~3 次为宜 [1] 。但反复胸穿加剧患者痛苦 , 胸水亦难以抽尽 , 且常有并发症等不足 [2] 。我科 2005 年 3 月 ~2010 年 12 月 , 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行引流 , 取得较好的疗效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 40 例均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 , 其中 , 男 29 例 , 女 11 例 ; 年龄 18~76 岁 , 平均年龄 47 岁。结核性胸腔积液 25 例 , 癌性胸腔积液 15 例。临床表现 : 多为胸闷、胸痛 , 发热 , 呼吸困难等。    1.2 方法物品准备 : 无菌胸腔穿刺包 ,XF 中心静脉导管 , 引流袋 , 常规生化检查试管 3 枚。操作 : 患者取合适体位 , 反坐在靠背椅上 , 两前臂叠放在椅背上 , 头伏其上。经胸部 B 超定位 : 选择穿刺部位一般取肩胛下角线第 7~8 肋间或腋中线第 5~6 肋间。常规消毒局麻 , 以连接注射器的穿刺针保持而缓慢进针 , 有突破感、胸腔积液进入注射器即停止推进。以左手固定穿刺针 , 右手将导丝经穿刺针内送入胸腔 , 拔出穿刺针 , 再将导管套在导丝上向前推进入胸腔至 10~15 cm, 退出导丝而留置导管。以注射器试抽液并调整导管至引流通畅。连接引流袋 , 最后用 3M 敷贴固定导管 , 形成一套封闭的引流系统。胸水压力较大用输液夹控制引流速度 , 老年皮肤松弛者予皮下缝针 , 以防止导管脱落及穿刺口渗液。癌性胸液患者引流完毕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 , 化疗方案据患者基本情况制定 , 一般采用顺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等 , 生物制剂采用香菇多糖、胞必佳等增强免疫功能。治疗结束用肝素帽封口 , 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及导管 , 固定于胸壁上。    2 护理    2.1 穿刺置管的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恐惧、焦虑和情绪低落 , 甚至绝望。因此 , 首先因人因病对病人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 向病人解释置管引流的目的、必要性、方法、操作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及此治疗方法的优点 , 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胸腔穿刺前 30 min 鼓励患者适当进食 , 为患者摆好穿刺体位 , 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 ,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穿刺中嘱患者不能用力咳嗽和深呼吸 , 待医生停止操作后才能说话或咳嗽 , 以防形成气胸。术后指导患者保护引流管的措施 , 学会带管坐起 , 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以背带随患者身体吊挂 , 卧床时悬挂床边。    2.2 引流过程的护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的胸水颜色、性质及引流量 , 引流速度以不超过 150ml/h, 引流量 24 h 不超过 2 000 ml 为宜 , 对高龄及体质较弱患者引流速度及每日引流量应控制在 800~1 000 m,l 防止纵膈摆动和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 置管排液的同时要鼓励患者轻咳、改变体位 , 尽可能使胸腔积液全部排出 , 一般控制在 24~48 h 后排尽胸腔积液 , 给予胸腔内注射药物。引流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明显乏力、气短、出虚汗 , 血压≥ 90/60 mm Hg, 如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夹导管 , 给 O2 吸入 , 待症状好转后可继续引流。    2.3 引流管的护理嘱患者注意固定导管 , 防止脱落、扭曲、阻塞 , 以保持引流通畅。因胸腔渗出液中含大量的纤维蛋白 , 而中心静脉导管的管径细 , 直径仅 1•7 mm, 故易引起导管阻塞。本组有 9 例患者发生引液不畅 , 排除导管打折后可考虑引流管堵塞 , 若引流量突然减少常提示有堵塞可能 , 需立即处理。可用生理盐水 10~20 ml 低压冲管 , 7 例及时排除 , 2 例冲管无效拔出导管。注入化疗药前后 , 均给予生理盐水 20 ml 推注冲管 , 一次引流完毕用肝素 5~10 ml( 生理盐水 250 ml+ 肝素钠 12 500 U) 封管。    2.4 预防感染由于置管引流时间较长 , 以及经管向胸腔注入化疗物或激素 , 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 故应加强局部皮肤的护理。插管后第一个 24 h 更换敷贴 1 次 , 以后每周更换敷贴及肝素帽 2 次。引流期每天更换引流袋 , 严禁引流液倒流。引流期间禁洗淋浴 , 擦身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 敷贴如污染、松动或潮湿及时选择碘伏溶液消毒更换敷贴。本组病例无 1 例感染。    2.5 饮食感染患者由于原发病及引流出大量胸腔积液 , 丢失大量蛋白质。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 尽可能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 如鱼汤、牛奶、蔬菜、水果等 ; 进食较少者 , 应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以补充营养 , 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结果   本组 40 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 25 例结核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3~7 d, 引流积液 600~1 000 m;l 15 例癌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7~14 d; 无 1 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 , 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引流过程中 9 例出现堵管 , 7 例给予生理盐水推注冲洗后 , 引流通畅。 2 例因堵管而拔管 , 重新置管。    4 体会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引流积液 , 与传统的方法比较 , 操作简便、安全、迅速、节省时间 [3], 避免多次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 减少感染的机会。导管头部柔软 , 圆滑整齐 , 组织相溶性好 , 对局部刺激小 , 导管有端孔和侧孔 , 引流不易发生堵塞 , 引流彻底 , 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置管后患者可自由活动 , 舒适度提高 , 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一次穿刺即可持续引流 , 引流彻底 , 避免包裹性积液的形成 , 不易出现种植转移及形成瘘道 [4] 。通过调节胸液的引流量 , 控制引流速度 , 避免由过多过快引流引起的复张性肺水肿。引流过程如有不适 , 可随时调节速度或关闭引流系统 , 无需拔管 , 还可动态观察胸水的消失情况 , 适时应用抗肿瘤药物 , 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胸腔置管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 , 患者往往产生恐惧心理 , 术前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 让患者充分了解置引流的目的、必要性、方法、操作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和此治疗方法的优点 , 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术后 , 我们通过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 , 确保导管固定通畅 , 无感染发生 , 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 [1] 彭卫生 , 王英年 , 肖成志 . 新编结核病学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191-193. [2] 齐景宽 . 胸腔积液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0.59-65. [3] 张文雅 .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06 ,( 6 ): 846-84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封闭吸引技术在慢性溃疡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中抽选4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接受封闭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溃疡创面患者中采取封闭吸引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住院时间,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速度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慢性溃疡创面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封闭引流术(VSD)是一种新型引流技术,由医用泡沫敷料、多侧孔引流管、生物透性薄膜和引流装置组成。本文主要介绍了VSD如何护理以及护理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处理和注意事项。通过14例患者应用VSD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笔者认为术者准确地实施密闭引流,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证有效的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压疮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及推广使用确定手动吸引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用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对比,以及寻找试点获取临床反馈的方法确认使用效果.[结果]该手动吸引器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较为接近,且临床使用效果明显.[结论]该手动吸引器无需用电,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产生吸引压力快,且较为安全,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手动 负压 吸痰 引流
  • 简介:颈部手术术后的引流是预防术后呼吸困难和颈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从1997年开始对颈部手术采取吸引球的持续引流,有效地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负压吸引 颈部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骨外科住院部各类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橡皮管引流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封闭引流护理方法。以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率为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14%(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检验P值<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封闭引流技术进行干预,能够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护理满意度,有进一步推广实践的价值。

  • 标签: 骨外科 封闭式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吸引在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起开引流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封闭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WBC,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