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胸腔引流吸引术对于尽快解除气体、渗液、血液对肺、心脏及大血管的压迫,促使肺脏早日复张,重建胸膜腔内,使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闭式引流 负压吸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引流加持续吸引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气胸患者80例当做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8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n=40例)和试验组(n=40例)。普通组患者采用胸腔引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普通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吸引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普通组的77.50%,组间统计学意义鲜明,P<0.05。结论:与单纯胸腔引流相比,气胸患者开展胸腔引流加持续吸引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显著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值得持续推广或应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 气胸 临床疗效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的清创固定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局部换药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可以有效的促进骨创伤患者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闭式引流 骨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引流对骨创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骨创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所有的患者都会经过创口的清理和固定的处理,然后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局部换药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则使用引流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其中25例患者中有4例经过了二次创口的清洗,而观察组25例患者中,治愈2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而且没有患者进行二次创面的清洗。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2±2.6)min,远远短于对照组的(9.1±3.8)min,且两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的患者在手术创口的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对患者采用引流的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负压闭式引流 骨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吸引在胸腔引流中的应用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使用中心吸引胸腔引流治疗的病例,回顾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过程注重规范护理操作,措施得当,有效减少和杜绝了护理风险。结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中心负压吸引 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液气胸患者吸引引流干预及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0.1.1-2022.10.31期间收治的液气胸患者30例,均予以吸引引流及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治疗有效;持续低引流24-48h,夹胸腔引流管,X线显示肺膨胀均良好,肺复张>95%。持续夹胸腔引流管观察24-48h,X线复查,肺部膨胀良好,未出现呼吸困难,均顺利拔管,治愈出院。结论:予以液气胸患者吸引引流并强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肺复张,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其预后恢复。

  • 标签: 负压吸引闭式引流 液气胸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胸腔引流+吸引治疗气胸的优缺点。方法经随机分组,I组(观察组)3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胸腔引流;II组(对照组)28例患者用传统硅胶管胸腔引流。结果I组操作时间(5.3±2.80)min,引流管留置时间(4.42±1.80)d,并发症和不良反应10人.次;II组操作时间(20.42±6.3)min,引流管留置时间(6.52±3.25)d,并发症和不良反应38人.次。2组各项比较指标比较,微创引流组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胸腔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与传统硅胶管胸腔引流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 标签: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引引流在液气胸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我科18例液气胸患者,并对其进行持续吸引引流,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1例未愈自行出院。结论对严重液气胸患者及时应用吸引引流,加强护理措施,能促进肺尽早复张,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负压吸引闭式引流 液气胸 应用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吸引在气胸胸腔引流切口皮下气肿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7例气胸患者留置胸腔引流后出出现大量皮下气肿患者,加用持续低吸引引流,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7例气胸引流切口皮下气肿气全部消退,均恢复良好,顺利治愈出院。结论气胸患者胸腔引流后切口周围引起大量皮下气肿,加用持续低吸引引流及加强护理,加快胸腔引流切口周围的皮下气肿消退,减轻患者痛苦,治疗效果好。

  • 标签: 持续负压吸引 胸腔闭式引流 皮下气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管道。保持有效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新方法,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细菌数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1]。目前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而引流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 标签: 负压封闭 引流通畅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引流(VSD)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为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2例阑尾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实验组2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实验组应用持续引流(VSD)处理切口。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是(25±14)d实验组2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8)d,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的控制速度更快愈合也更快,比较两组差异明显。结论持续引流(VSD)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持续负压闭式引流(VSD)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持续低引流在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22年6月-2023年4月,总计96例,均为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将患者进行编号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采取传统胸腔引流术,研究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实行胸腔持续低引流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测。结果:研究组的肺复张时间(6.82±1.55)d、住院时间(7.79±1.88)d和胸腔积液累计引流量(756.8±48.9)ml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复发率为4.17%,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来说,胸腔持续低引流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概率、加速病情恢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腔负压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 本文主要针对 冲洗留置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 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 传统脓肿切开引流, 50 例 ) ,观察组 ( 冲洗留置引流, 50 例 );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脓肿大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 观察组脓肿直径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 < 0 . 05); 观察组术后第 1 天、第 3 天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 05) 。结论 : 冲洗留置引流能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反应。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自2011年开始应用封闭引流技术以来收治了相关病例13例,通过对这13例患者应用VSD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护理人员的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证有效的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用封闭引流灌洗引流治疗疗效。方法本组18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灌洗引流治疗;B组采用封闭引流术治疗。结果A组随访时间显著多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创面感染率和复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用封闭引流治疗效果优于灌洗引流治疗。

  • 标签: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闭式灌洗引流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存在争议,提倡者认为放置引流管可以消除血肿,预防感染,反对者认为引流管致出血量增多,有逆行感染的可能。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闭合引流管与不放对出血量、感染、血肿及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按时间顺序选取),其中不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00例,男33例,女67例,年龄2180岁,平均(54.0±15.7)岁;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00例,其中男26例,女74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60.7±14.2)岁;引流管于48h之内拔除,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积之差,术后住院日、深部感染、伤口感染、伤口血肿、输血率。结果:未放置引流管组和放置引流管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及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放置引流管组平均引流量为(324.6±132.3)ml。未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积下降值分别为(0.89±0.41)×1012/L、(27.4±12.2)g/L、0.079±0.036;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积下降值分别为(0.83±0.39)×1012/L、(24.5±11.9)g/L、0.109±0.040,两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0.095、0.074),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3±3.3)d、(6.9±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未放置引流管组有2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2%,放置引流管组有4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未放置引流管组关节感染率为0,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未放置引流管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两组均未出现伤口血肿、伤口感染及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闭式负压引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