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神经内分泌的异常。运动过程中要调节身体机能的同时维持稳态,这就依赖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形成完整的调节环路,对运动时的机体做出有效而恰当的调节。本文就运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稳态的调控、抑郁与HPA的关系、探讨运动对防治抑郁症的途径。

  • 标签: HPA轴 应激 抑郁症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肝病患者血糖异常水平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肝炎患者28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55例,重型肝病患者59例(其中肝衰竭24例,肝癌35例),分别对其进行血糖检测,同时统计患者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比例和人数,将检测结果与健康志愿者50例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的患者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重型肝病的患者空腹血糖则较健康志愿者低。肝病患者中,根据发生血糖异常的患者比例,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病。结论肝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器肝细胞受损的程度。重型肝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比例较高,血糖水平与重型肝病预后关系密切,检测空腹血糖对早期评价肝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且对存在血糖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肝病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肝病 血糖值异常 病情预后 预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危急在心内科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符合心内科心电图危急患者,分析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以及相应的临床处理措施,总结心电图危急在心内科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00例患者中,46例患者危急资料来源于普通心电图,54例患者危急资料来源于动态心电图。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窦性停搏患者1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27例,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8例,高钾血症患者8例,低钾血症患者9例。立即住院患者85例,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安装起搏器15例,所有患者均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结论心电图危急有利于心内科的及时反馈,能够使医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检查结果,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诊治率。

  • 标签: 心电图危急值 心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的方法与多导睡眠监测(PSG)方法对比进行诊断的结果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6例睡眠障碍的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予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同时给予PSG,并把两种监测方法进行对比,按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来研究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中,检测费用及病人依从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血氧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重症新生儿病情采用凝血检验危急预测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 2014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180 例重症新生儿组为观察组,分期其凝血检验结果,对各指标危急进行观察;选取 2012 年 1 月~ 2014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80 例重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未应用凝血检验危急,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在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凝血检验危急在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及时追踪,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提升了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改善预后质量。     关键词:凝血检验危急;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低耗材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手术室低耗材进行常规管理,将其设立为参照组,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将其作为实验组,均选取43种低耗材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价值。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在保管、及时添加、齐全、失误等方面,数据均优于参照组,医生对此法更加满意,组间对比(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在手术室低耗材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效果十分显著,此法值得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低值耗材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高耗材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如何对其进行高效管理,成为了医院需要重点研究的话题。本文首先阐述医院高耗材管理难点和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然后以某医院为例,对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耗材全部动态监管进行探析,希望对促进医院发展有所帮助。

  • 标签: 信息管理系统 高值耗材 动态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新生儿病情采用凝血检验危急预测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重症新生儿组为观察组,分期其凝血检验结果,对各指标危急进行观察;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重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未应用凝血检验危急,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危急在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及时追踪,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提升了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改善预后质量。

  • 标签: 凝血检验危急值 重症新生儿 病情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部分检验指标的变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中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间接受大量输血的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常用指标检测,按照实验要求录入71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输血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其变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较输血前存在显著变化,其中血小板在接受,输血后数量明显减少,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患者的血清电解质、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做好相应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有助于防止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助于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大量输血 血液指标 检验指标变化 相关因素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bDWI在前列腺癌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20例前列腺癌患者,视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同期20例非癌症患者,视为参照组,均行MRI诊断,使用多bDWI序列及增强灌注扫描,对比纯扩散D与灌注分数f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组A、组B、组C的纯扩散D均低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的组A、组B、组C的灌注分数f均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系差异。结论前列腺疾病应用MRI诊断中,b优化组合可有助于提取患者的前列腺灌注与扩散信息。

  • 标签: b值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NT(颈项透明层)超声测定在孕11~13+6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来我院开展孕期检查的300例孕妇,通过超声技术对入组对象NT进行检测,并据此诊断胎儿畸形情况。结果孕11~11+6周胎儿共计80例,NT标准为(1.279±0.398)mm;孕12~12+6周胎儿共计159例,NT标准为(1.454±0.397)mm;孕13~13+6周胎儿共计61例,NT标准为(1.649±0.399)mm。300例胎儿中诊断为畸形胎者为9例,占比为3.0%。NT≥2.5mm的畸形胎儿所占比例较NT<2.5mm的畸形胎儿更高,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检测NT是孕早期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途径,其中NT≥2.5mm是临床筛查胎儿畸形的一项关键参考指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胎儿畸形 孕周 超声检测 诊断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妇中超声监测的实施价值。 方法:选取 76 例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妇,以多普勒彩超展开瘢痕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关系。 结果: 76 例孕妇经超声监测, 1 级组 40 例, 2 级组 21 例, 3 级组 10 例, 4 级组 5 例。从 1 级组到 4 级组,子宫前壁下段厚度逐渐降低,分娩中出血量逐渐增多 ( P< 0.05),且产后 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显著 ( P< 0.05)。分娩方式比较, 1 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的产妇 ( P< 0.05)。 结论:超声监测可用来对子宫瘢痕再次妊娠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可为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再次妊娠 超声监测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妇中超声监测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76例子宫瘢痕再次妊娠孕妇,以多普勒彩超展开瘢痕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76例孕妇经超声监测,1级组40例,2级组21例,3级组10例,4级组5例。从1级组到4级组,子宫前壁下段厚度逐渐降低,分娩中出血量逐渐增多(P<0.05),且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分娩方式比较,1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的产妇(P<0.05)。结论超声监测可用来对子宫瘢痕再次妊娠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可为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再次妊娠 超声监测 分娩方式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