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密度主要用于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但骨密度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建议医疗人员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借鉴优秀的经验,在诊断和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科学合理的应用骨密度,提高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切实降低骨折风险,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

  • 标签: 骨密度仪 骨质疏松症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湖南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接受髋关节表面置管术的32例患者,在术前1周以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对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非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对两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骨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525、3.326、13.105、8.553;P=0.000、0.002、0.000、0.000),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测量中,双能X线骨密度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股骨近端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对肥胖患者体脂量与血脂的评估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期1年,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减肥治疗的50例肥胖症患者,分为35例的男性组与15例的女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的身体组织成分,并做出评估。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脂肪百分率、脂肪指数都有明显的降低(P<0.05),而且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结果与身高体重测量仪一致。治疗后,经检测,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幅度显著(P<0.05)。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肥胖患者体脂量与血脂的评价指标,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肥胖患者 体脂量 血脂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某医院双能X射线骨密度机房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确保放射防护设施和措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要求,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安全。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和辐射检测等方法对该双能X射线骨密度机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双能X射线骨密度机房布局合理,屏蔽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有效;距双能X射线骨密度表面100cm处和5cm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2.5μSv/h;个人防护用品能满足放射防护需求;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体系。结论 该双能X射线骨密度机房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达到竣工验收的条件。

  • 标签: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  放射防护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随之而来的疾病、不良生活方式、不均衡的膳食营养、社会压力增加等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让骨质疏松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由于骨密度是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所以有必要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运动锻炼等多方面了解骨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高危人群的随访,预防骨质疏松;给与骨量减少的病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Alara,INC.公司数字化x线骨密度,检测2006年进行健康体检的9l例中老年人群的非惯用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指骨骨密度(BMD)变化,同时检测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并探讨BMD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骨量减少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明显;女性骨量减少较男性发生率为高。BMI的增高与BMD中骨量减少呈负相关性。结论老年性骨量减少不仅与年龄、性别有关,并与体质指数有关。我们建议中老年人应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推迟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 标签: 中老年人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这一指标的影响,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就诊时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比较一年后两组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和骨折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骨密度数据在半年后增长幅度较小,在男、女患者中分别为1.90%、2.78%,远低于观察组的增长幅度6.31%、7.81%。结论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增强老年人骨密度,提高骨质量,减少疼痛;能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随之而来的疾病、不良生活方式、不均衡的膳食营养、社会压力增加等造成的亚健康状态,让骨质疏松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由于骨密度是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所以有必要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运动锻炼等多方面了解骨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高危人群的随访,预防骨质疏松;给与骨量减少的病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考察鲟龙骨胶囊增加大鼠骨密度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鲟龙骨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25、0.5、1.0g·kg-1,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20倍。测定饲料中钙含量为1929、2197、3018mg·kg-1),相应剂量碳酸钙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饲料钙含量分别为1888、2215、3100mg·kg-1),以及低钙对照组(饲料钙含量为1484mg·kg-1)。将鲟龙骨胶囊或碳酸钙按比例掺入饲料中饲喂大鼠13周,测定股骨长度和质量,股骨钙含量和股骨骨密度。结果高剂量鲟龙骨组和相应剂量碳酸钙组大鼠股骨质量高于低钙对照组;中、高剂量鲟龙骨组和相应高剂量碳酸钙对照组大鼠股骨钙含量,股骨远心端和中点骨密度高于低钙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含量相同情况下,中剂量鲟龙骨组大鼠股骨钙含量和股骨远心端骨密度高于相应剂量碳酸钙对照组;中、高剂量鲟龙骨组股骨中点骨密度高于相应剂量碳酸钙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鲟龙骨胶囊具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其效果优于碳酸钙。

  • 标签: 鲟龙骨胶囊 骨密度 碳酸钙 钙含量
  • 简介: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城乡人群腰椎、髋部骨密度(BMD)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20岁人群共1460人,采用DEXA测量L2~4和股骨近段BMD值,按城乡、男女分别每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量峰值(PBM)在20~39岁,男性L2~4为(1.120±0.118)g/cm2,女性为(1.113±0.111)g/cm2。随年龄增加,40岁后各类人群BMD逐渐下降,女性明显大于男性(P<0.01)。结论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区是影响BMD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骨量峰值 骨质疏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早期孕妇骨密度情况与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经我院医务科和院委会审批,孕妇家庭医生签约个性服务,并在征得孕妇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孕妇561例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骨量检查,其中存有骨量减少问题的孕妇303例;存有骨质疏松问题的孕妇78例。于正常孕妇群体中随机选取45例为对照组,于问题孕妇群体中随机选择45例为观察组。对孕妇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参与我院早孕妇女骨密度检查的孕妇共561例,其中存有骨量减少问题的孕妇303例,所占比率为:54.01%;存有骨质疏松问题的孕妇78例,所占比率为:13.91%;两组孕妇的孕妇年龄、孕妇身高与孕妇SOS评分情况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孕前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妇身高、孕妇年龄与孕妇SOS情况均与骨密度无显著关系。而孕前体质量构成是影响孕妇骨密度情况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前体质量构成是影响孕妇骨密度情况的重要因素,在孕早期有必要做骨密度检查,针对骨密度的异常结果给予及时指导,同时应注意改善孕妇的体质量情况,促进孕妇骨骼健康。

  • 标签: 孕早期 骨密度 孕妇体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对儿童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取690例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BMD分析检测其BMD情况,比较不同年龄儿童BMD异常率;依据检测结果将690例儿童分为正常BMD组(584例)和低骨量组(106例),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对低骨量组儿童补充缺乏元素治疗后分析BMD改善情况。结果690例儿童中,BMD异常106例(15.36%),3~5岁、5~8岁和〉8~12岁年龄区间儿童BMD异常率分别为25.11%、11.96%和8.94%,3~5岁年龄区间儿童BMD异常例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区间儿童(P〈0.05)。正常BMD组儿童血清锌、铁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骨量组(P〈0.05)。经干预治疗6个月后,低骨量组儿童SOS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清锌、铁对儿童BMD有重要影响,临床应重视儿童缺锌、缺铁的防治,以降低儿童低BMD的发生。

  • 标签: 骨密度 儿童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损害,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异常,通过化验肝功能、胆碱酷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fA)、血清钙,测量骨密度(BM)D,发现肝硬化患者骨密度与胆碱酷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正相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BTil)无相关性。方法采用QCT骨密度测量仪对47例肝硬化患者和36例健康男性的BMD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血清Ca和P水平。结果随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的加重,BMD、BGP、Ga、P均降低,PTH升高。结论BMD降低是长期慢性肝病缓慢作用所致,故提倡在治疗肝硬化同时,也要进行预防OP的治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胆碱醋酶 凝血酶原活动度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年龄、性别、体质量和生活习惯不同对100例健康检查人员进行分组,比较骨密度测定值。结果>60岁、<24kg/m2以及有吸烟、饮酒、不常运动的体检者,股骨颈和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测定值相对较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密度检查结果受到体检者年龄、体质量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标签: 骨密度 影响因素 年龄 性别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事业单位中青年男性骨密度的检查结果研究分析,探讨引起骨密度降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11月参加体检的30~50岁的事业单位中青年男性265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测量腰椎骨密度,并比较其与生活方式、体重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9.25%,低骨量发病率为49.8%。骨质疏松及低骨量人群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比率明显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在中青年的骨量异常中低骨量发生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吸烟、饮酒、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中青年人的骨密度的有严重影响。

  • 标签: []   中青年男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