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诊断时分别采用不同影像学手段,观察诊断结果。结果CEUS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检查手段(P<0.05),但其他3种检查手段检出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相比于MRI、DS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CEUS具有更高的肝癌术后复发诊断准确率,利于及早实施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癌 复发 影像学检查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肛肠手术作为常见的临床手术之一,术后的镇痛方法主要有种,为全麻基础上的静脉镇痛、全麻基础上的硬膜外镇痛以及全麻基础上的腹横肌平面阻滞1。其中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相对更为突出,不过术后管理的难度较大;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实施必须依赖设备,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神经阻滞技术,镇痛效果也会因为患者身体状况的不同出现差异;静脉镇痛操作最为简单,但是效果满意度不高,同时会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对肛肠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 标签: 肛肠手术 不同麻醉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另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实施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B组实施缬沙坦胶囊治疗,就组间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以收缩压增高为主,且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同时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合并发病率也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方面,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其血压控制效果更加理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几率较高,对其实施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治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用以提高治疗几率。提高。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全断以及治疗情况。结果60例患者初诊正确率达到100%。在对照组30名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患者中,2名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转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3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0%。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中,6名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3名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6名伤口感染,感染率为20%。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模式,逐步探索出治疗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最佳模式,达到最佳的治愈效果。

  • 标签: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羊水栓塞的具体预防措施,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出现羊水栓塞的病例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处理,希望能找到预防和护理羊水栓塞的有效方法。结果本次研究中,有20例在妊娠期出现羊水栓塞,还有2例在第二产程出现羊水栓塞,有3例在中期引产时出现羊水栓塞,余有1例胚亡清宫时发生羊水栓塞。结论羊水栓塞的发生对孕妇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需要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并积极的进行临床救治。

  • 标签: 羊水栓塞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的可行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9例,均实施气管切开手术,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9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有69例顺利渡过急性期并且成功拔除气管套管,占比率为87.34%(69/79);5例患者肺部感染,占比率为6.33%(5/79);5例患者自行出院,占比率为6.33%(5/79);均未发生亡(0%)。结论?对于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及时实施气管切开术,且术后积极给予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能够帮助其良好保持呼吸顺畅,利于防治肺部感染及呼吸道堵塞,对其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干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出血 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因肱骨外科颈骨折于我院骨科就诊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联合中医综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92.00%(46/50),观察组94.00%(47/5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38.00%(19/5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综合 肱骨外科颈骨折 并发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上消化道病人的治疗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随机选取200个,按照床号将他们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00个病人。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将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以及社会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以及社会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1%,低于实验组的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行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提高病人的康复水平有明显效果,同时促进护理人员和病人关系和谐发展,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彩超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127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分别对患者实施普通B超、彩超诊断,同时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比普通B超,彩超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彩超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对此类病人实施彩超检查,可较为准确的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判断,评估患者的病情,这对辅助临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足里联合阴交艾灸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2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足里联合阴交艾灸,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1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之后,对足里以及阴交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足三里 三阴交 艾灸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组,A,B,C组,每组36例患者。A组行伽玛刀放射治疗,B组行单纯微血管减压术,C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观察对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以及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伽玛刀放射治疗,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微血管减压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VAS评分,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放射治疗,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放射治疗,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阻断术是治疗原发性叉神经痛的最佳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感觉根部分阻断术 微血管减压术 伽玛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性特征,随访五年之后的身故才能与预后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属于阴型乳腺癌病症的有40例,阴型乳腺癌病症具备组织学级别,肿瘤复发的转移率与髓样癌相对要高于其余类型的乳腺癌病症,五年无病总生存率为75.0%(30/40)。对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状况、手术治疗的方法等。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相对较高,但是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且肿瘤的复发几率加高,肿瘤病理学分期较高,预后效果不佳。

  • 标签: 三阴型 乳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采用血清联[甲胎蛋白(AFP)、游离雌醇(uE3)、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otal-βHCG)]筛查19730名孕中期妇女,以探讨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征和18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间19730名单胎孕中期妇女的血清AFP、uE3、Total-βHCG水平,取其中位数倍数(multipleofmedian,MoM),并结合孕妇体重,计算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及18体综合征的风险率。根据唐氏综合征和预期分娩年龄(expecteddateofdelivery,EDD)为35.5岁时的自然发生率约为1∶380,本研究将唐氏综合征联筛查的临界值(cut-off)设定为1∶380,将18体综合征筛查的临界值设定为1∶334。对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19730名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130名,阳性率为5.73%,对1130名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6例胎儿为唐氏综合征,其中EDD〈35.5岁以下者有4例;唐氏综合征联筛查风险率小于临界值的18600名孕妇中共产下4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假阴性率为40.0%(6例检出,4例漏检),其中EDD〈35.5岁的孕妇有3例;18体综合征筛查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02名,占0.52%,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3例胎儿为18体综合征,18体综合征筛查阴性的孕妇中无18体综合征患儿出生。结论:孕中期行血清联(AFP、uE3、Total-βHCG)筛查,对于EDD〈35.5岁的孕妇有较高的胎儿唐氏综合征和18体综合征筛出率,但也漏检了3例EDD〈35.5岁的孕妇。对于漏检孕妇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可发现,75%的漏检孕妇筛查结果提示风险率大于1∶1000,而如血清联筛查采用临界值为1∶700,则能使将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数提高到9例。

  • 标签: 三联筛查 母体血清筛查 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上,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代替常规护理在手术患者护理环节实施,对于促进其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价值显著。

  • 标签: 护理安全 细节护理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治疗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手术创伤指标、预后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HS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等预后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与对照组的1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8,P=1.000)。结论对于合并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前后联合双切口钢板固定方案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三柱损伤 前后联合入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中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我院医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4例。本次乙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而甲组是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治疗,总结并发症,足部关节功能。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94%)低于乙组(20.59%),差异显著(x2=5.100,P=0.024)。甲组足部关节功能的总优良率(94.12%)高于乙组(70.59%),差异显著(x2=6.476,P=0.011)。结论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中,空心螺钉柱重建技术可有效改善其足部关节功能,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

  • 标签: Lisfranc 关节损伤 空心螺钉三柱重建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腮裂瘘管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第腮裂瘘管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及瘘管泛影葡胺造影,能显示瘘管走行及内瘘口位于梨状窝,全麻下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第3腮裂瘘管并感染。结果4例都有误诊误治,包括颈部脓肿2例、甲状舌管囊肿并感染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第腮裂瘘管并感染需与颈部多种疾病加以鉴别,多层螺旋CT及瘘管造影可显示瘘管走形,便于诊断内口位置,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切除瘘管及感染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第三腮裂瘘管 造影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