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腺导管插管术(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ERCP插管困难患者中选取87例作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插管失败后,进行乳头预切开,再次尝试插管,若1h后插管操作仍未成功,则择期进行ERCP插管。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总体ERCP的插管成功率是93.10%,与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64.37%相比较高(P<0.05);②本组患者首次ERCP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94%,与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3.45%相比较高(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提升ERCP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可借鉴。

  • 标签: ERCP 插管困难 二次ERCP 并发症 插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体验和结局。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使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增强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围手术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有所贯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几率显著下降,临床中各种护理缺陷得到了控制,减少误差和事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在不同时间米索前列醇,对剖宫产病人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118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38人(术中、术后使用缩宫素);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手术之后在病人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病人在手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比较甲、乙、丙三组病人术中、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概率。结果丙组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的出血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病人术中和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P<0.05);乙组病人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P<0.05)。丙组病人产后发生出血率为5.00%,明显低于甲组23.68%(P<0.05)。结论手术中给予剖宫产病人服用米索前列醇的防治出血效果强于术后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常规使用缩宫素的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术中 术后 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术后出院的病人进行首次和随访,了解首次随访与随访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于 2018年 1月至 8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 18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随访病人为 175例,随访为 150例。利用电话随访电子档案记录方式,确立随访内容,制定随访流程,加强随访质量监控。 [1]结果:随访问题出现率高于首次随访问题出现率。结论: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对策,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患者 电话随访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护理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手术时间 术后复发率
  • 简介:2003年7月24日在温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等有关领导和常务理事8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会2003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制改革研究课题情况介绍;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情况介绍;学会组织建设等。会议于7月26日圆满结束。

  • 标签: 全国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学会 学会理事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6年3年间发生职业暴露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的4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65.00%,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小于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集中人群;清理锐器废物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环节。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血流动力学特点,探索心肺运动试验对肺动脉高压(IPA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IP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心肺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年,其中20例患者发生了临床恶化事件。与未发生临床事件(non-CW)人群相比,发生恶化事件组(CW)的无氧阈时摄氧量(VO2atAT)、峰值摄氧量(PeakVO2)、峰值氧脉搏(PeakO2pulse)显著降低,无氧阈时氧化碳当量(VE/VCO2atAT)明显升高。结论PeakVO2、VE/VCO2atAT、静息CI对预测IPAH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心肺运动试验 诊断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的误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2例确诊的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初诊与确诊情况。结果初诊时确诊后循环梗死者17例(32.6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1例(40.38%),前庭周围性眩晕10例(19.23%),梅尼埃病2例(3.85%),前庭神经炎(3.85%)。入院后经病史与危险因素查询、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头颅MRI、MRA与颈部超声检查等均确诊为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结论通过病史检查、体格与常规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方法最终全部确诊,及时纠正治疗,无1例死亡,表明检查流程的规范化、病史与危险因素的重视能够为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提供有效的诊断基础。

  • 标签: 后循环梗死 孤立性眩晕 误诊
  • 简介:摘要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颅底动脉进行性狭窄、闭塞及颅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慢性脑血管疾病。随烟雾病患者越来越多的被发现,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这一现象也变得不那么罕见,本文对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 后循环 狭窄 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案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病案管理法,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案质量完善率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案管理中应用PDCA法,有助于改善病案质量。

  • 标签: 病案管理 PDCA循环法
  • 简介: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且功能得到逐步扩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现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管理总结如下。

  • 标签: 输液疗法/护理 输液疗法/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呼吸支持方法抢救呼吸循环衰竭患者的路径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呼吸循环衰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基线临床资料、呼吸支持抢救过程进行回顾,并统计所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抢救完全成功率为64.0%;患者带呼吸机后,出现相关性肺炎5例(10.0%),经多次痰培养发现不同细菌;胸片检查提示并发气胸10例(20.0%);胃液检查显示存在胃液隐血4例(8.0%);同时发生应激性溃疡9例(18.0%)。结论急诊过程中,对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需建立紧急人工气道,尽早实施心肺复苏,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和治疗,急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加强预见性观察和护理,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临床抢救的效率,改善其预后结局。

  • 标签: 呼吸支持 呼吸循环衰竭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控制的PDCA循环模式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采用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感染管理中,分析血液透析室发生感染的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管理血液透析室感染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我院的院内感染控制质量较实施前明显升高,血液透析室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我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感染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相比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中采用PDCA虚幻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室的感染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感染管理 PDCA循环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urcells,CTCs)是指由原发或转移肿瘤病灶主动或被动脱落,并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外周血中CTCs的数量很少,采用目前的检测方法每毫升血液可检测到1个到数百个不等的CTCs。很多研究表明,监测CTCs的变化有助于评估肿瘤复发及转移风险、观察治疗效果、判断患者预后,辅助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分级。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 技术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医护人员(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后选取本院的100名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对比其两组医疗设备管理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医疗设备管理合格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合格率,值得研究。

  • 标签: PDCA循环 医疗设备 管理
  • 简介:摘要医疗检验设备、检验技术日新月异,就医环境大大改善,看病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为了让病人享受到更快更好的服务,完成不断增加的检验工作量,本文对医疗检验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医疗检验设备 使用 管理
  • 简介:摘要面部整形注射材料皮肤填充试剂是治疗由于长时间原因皮肤老化皱纹和皮肤凹陷的最佳举措。各类胶原蛋白类医药制剂是很早的时期最普遍的皮肤组织填充制剂,自从2004年到现在,透明质酸已经成为使用数量第一的皮肤组织填充制剂。

  • 标签: 透明质酸 整形美容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