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完全阻滞所需时间,统计术中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完全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HR、MAP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24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全身麻醉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麻醉是利用药物等方式消除病人手术带来的疼痛。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麻醉的基本操作及各种麻醉用药等,在麻醉的过程中,与麻醉医师密切配合,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维护病人在麻醉期间的生命安全,减少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身麻醉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膜外+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及对SBP、MAP水平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选取我院开胸手术患者8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全身麻醉,观察患者SBP、MAP水平、清醒时间及吸入麻醉药物剂量。结果观察组患者SBP、MAP水平比对照组低,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吸入麻醉药物剂量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给予开胸手术患者硬膜外+全身麻醉,能减少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吸入及清醒时间,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开胸手术
  • 作者: 刘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18-10-20
  • 出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
  • 机构:heconstantspeedof1ml/second);Controlgroupwillbeinjected5mlsalineintravenously(speedof1ml/second).ResultsTomakethecomparisionbetween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therei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oftherecoverytimeofspontaneousbreathing,theeyeopeningtimeandtheextubationtime(P>0.05).Theincidenceofhyperalgesiaandagitation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Intheperiodofgeneralanesthesiarecovery,nalbuphineeffectivelyinhibitthehyperalgesiacausedbyremifentanilandagitationinducedsevoflurane,existingtheclinicalfeasibility.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高运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8年第14期
  • 机构:静脉全身麻醉是指将全麻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全凭静脉麻醉也称作全静脉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辅助药的麻醉方法。[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围苏醒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苏醒期是否采取预见性护理作为分组的依据,对照组占45.71%(48/10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占54.29%(57/10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包括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循环系统护理、安全护理、管道护理、体位护理、保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消化道、呼吸道并发症、烦躁乱动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消化道、呼吸道并发症、烦躁乱动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围苏醒期的护理质量,对于加快苏醒、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围苏醒期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苏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共46例,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体温保护护理。比较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体温、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及心率水平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保护护理可显著缩短全身麻醉复苏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改善其体温、心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复苏 完全清醒时间 体温 心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1-6月间实施的188例急诊异位妊娠剖腹探查患者,选择了条件匹配的84例患者接受异位妊娠手术,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醉时间。结果全身麻醉组6例(14.3%)患者发生了血压波动,硬膜外麻醉组18例(42.9%),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6),两组患者麻醉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时间并不延长。

  • 标签: 异位妊娠手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低血压 麻醉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61例。在手术进行前,试验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药物进行全身麻醉,而对照组则应用丙泊酚药物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5min以及麻醉后10min的SBP,DBP,HR,SpO2。结果试验组麻醉后5min及10min的SBP,DBP,HR,Sp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全麻术后复苏的病人一共有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复苏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全身麻醉 术后 复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全身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8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且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4例患儿的置管后心率、氧饱和度、血压均低于对照组数据,而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观察组34例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丙泊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身麻醉 小儿 气管 异物取出术 比较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晚期肺癌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全身化疗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免疫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也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效果要优于单纯化疗法,还可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全身化疗 晚期肺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直肠癌根治术中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直肠癌根治术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随机、均等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行单一全身麻醉法于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法于研究组,比较观察经不同麻醉后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离开手术室时间、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法应用到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中,其麻醉效果良好,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直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10min,4组采用微量泵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o.1μg/kg,o.3μg/kg,o.5μg/kg,o.7μg/kg,记录右美托咪定输注结束后至麻醉恢复室停留期间发生寒战、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和D组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而C组与D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均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B组及C组比较,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0.5μg/kg右美托咪定是预防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适宜剂量。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寒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院就诊的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8例,在麻醉诱导之前,先采取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穿刺桡动脉,将动脉导管置入,采取有创血压监测,同时在右侧手臂采取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系统稳定之后,同时监测两侧的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水平。5分钟之后,对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平均压水平做出统计。并且对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做出统计。结果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间,舒张压的差值是(3.23±7.14)mmHg,收缩压的差值是(0.08±8.36)mmHg,平均压的差值是(2.62±6.87)mmHg,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在全身麻醉当中,应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可在连续、无创的基础上,确保患者血压监测的准确与安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 标签: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全身麻醉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00例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并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增加术中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护理满意度;术中肛温、手术结束肛温、术中出血、术后苏醒时间;手术结束时凝血功能情况;寒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肛温、手术结束肛温、术中出血、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凝血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大,可维持肛温稳定,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术中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 腹部手术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5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利用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79)仅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n=79)予以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比观察组间麻醉起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通过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其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5.44%)明显低于对照组(68.3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过程中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后者的不良反应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直肠癌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全身麻醉与单纯强制束缚下儿童牙齿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牙科收治的患儿70例,将其中行全身麻醉治疗的35例作为A组,将单纯强制束缚下治疗的另35例作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B组进食配方奶粉或加糖牛奶、膨化食品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B组治疗后刷牙频率、含氟牙膏使用情况较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6月后两组疼痛经历、生活影响、家庭影响以及心理影响对比(P>0.05);A组菌斑指数优于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儿童牙齿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强制束缚,但应强化对前者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以维持患儿长期的口腔健康。

  • 标签: 对比 全身麻醉 单纯强制束缚 儿童牙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耳鼻喉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地佐辛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耳鼻喉小儿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地佐辛组和氯化钠溶液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地佐辛和氯化钠溶液治疗。结果地佐辛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较长,拔管时间较短,且地佐辛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评分较低。结论为了提升小儿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应在耳鼻喉手术时,为患者静脉泵注地佐辛,形成临床疗效提升的保障。

  • 标签: 地佐辛 耳鼻喉手术 麻醉苏醒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对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中老年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用药七氟醚进行纠正术后认知障碍,比对两组患者术后30d,90d,240d,360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术后睁眼、拔管和说话时间的一般情况。结果最后实验得出,观察组在跟踪调查1-12月期间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就术后睁眼、拔管及说话时间的显著由于对照组,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结论使用瑞芬太尼干预治疗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果,并且在预防其它并发症的条件下保证代谢迅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方面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全身麻醉 中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瑞芬太尼 七氟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