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2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发现一共有62例患者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患者患上了滤泡癌,还有10例患者为髓样癌的患者,并且经过螺旋CT的方式进行检测后的检出率99.02相比于经过病理诊断进行检测的检出率100%,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类型中,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为了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螺旋CT和病理诊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甲状腺微小癌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是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在人类日常生活当中是十分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在灰阶超声的图像特征使超声检查具有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为PTMC的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就PTMC的超声诊断现状与进展进行评述。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广泛参与在机体皮肤发育中,主要是在表皮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毛囊发育中,能够对p63基因表达起到直接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表皮分化。在皮肤再生和创面愈合中miRNA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关于miRNA合成及其在皮肤发育再生和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探讨。

  • 标签: 皮肤发育再生 创面愈合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8月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对照组采用钢丝结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骨折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中,31例I级愈合、6例II级愈合,愈合率83.78%;对照组的愈合率是59.46%,其中I级愈合22例、II级愈合10例、III级愈合5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乳腺微小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为医护人员更好的治疗患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60例乳腺微小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乳腺肿物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和记录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等数据。结果对照组患者诊断率为85%,观察组患者诊断率为97%,观察组患者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乳腺微小肿瘤患者,为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微小肿瘤 切除术 治疗效果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对所有患者开展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诊断,观察冰冻切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显示这90例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中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共有25例,发病率为27.8%;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微小癌患者的有19例,诊断准确率为76.0%,误诊患者为2例,延迟诊断患者为3例,漏诊患者为1例。2例误诊病理中1例误诊为桥本氏甲状腺炎,1例误诊为甲状腺肿伴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3例延迟诊断患者最终诊断结果均为甲状腺微小癌;1例漏诊主要原因为冰冻切片样本中未有效切取到病灶部位组织。这表明对于甲状腺微小癌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观察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情况,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检出的48个病灶中,良性病灶32个,甲状腺微小癌16个。其中,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真阴性率分别为87.50%、93.75%、96.87%;真阳性率分别为75.00%、87.50%、93.75%;假阴性率分别为25.00%、12.50%、6.25%;假阳性率分别为12.50%、6.25%、3.12%。超声弹性成像的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74、9.64,均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与超声弹性成像(χ2=3.97、5.28、9.79、10.90,均P<0.05)及常规超声(χ2=7.88、13.63、16.87、19.24,均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甲状腺结节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色多普勒与超声波等多种检测仪器进行联合检测,对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到2016年12月诊治的100例肝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彩超进行鉴别检查,并从中筛选出微小肝癌结节,并与肝硬化结节进行鉴别比较。结果经过彩超鉴别,可清楚辨别肝硬化结节与微小肝癌结节的区别,并准确发现病变部位。结论联合多种彩超技术进行诊断,可尽早为患者找出病变部位,并且,彩超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创伤,操作简便,不会为患者带来二次痛苦。

  • 标签: 彩超诊断 鉴别肝硬化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矫正近视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治疗的近视患者,共160例320眼,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组行飞秒激光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评价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及干眼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至6个月,两组视力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干眼症状各指标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干眼症状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近视手术治疗中选择飞秒激光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具有高效、安全等优势,可以减少对角膜神经纤维的损伤,大大减少术后干眼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飞秒激光 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矫正近视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冰冻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瘤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入院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33例临床资料,将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检查纳入常规组,将应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纳入冰冻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确诊率为100%高于冰冻组78.78%,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关键性,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误诊率,因此,在开展术中检查诊断时需进行严格规范性取材,仔细辨别,以提高临床诊断确诊率。

  • 标签: 术中冰冻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50例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病患分别进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与石蜡病理检查,以石蜡病理检查作为标准,分析使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确诊率、误/漏诊率、延迟诊断率。使用术中冰冻诊断的确诊率为96%,误/漏诊率为2%,延迟诊断例数为2%。结论使用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技术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诊断的确诊率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为误/漏诊率与延迟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但是也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改善。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52例我院甲状26例,并且分别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2±11.5)min,少于对照组的(75.5±21.9)min;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为(55.4±9.8)ml,少于对照组的(85.6±15.7)ml;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7±1.5)d,少于对照组的(8.5±1.9)d,观察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07%,并且P均<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将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冰冻切片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进行了术中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病理检查,以石蜡切片的诊断结果作为客观标准,统计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冰冻切片中确诊40例(95.24%),漏诊1例(2.38%),延迟诊断1例(2.38%);石蜡切片中确诊42例,确诊率为100%。结论术中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及延迟诊断,应熟悉微小乳头状癌大体取材及冰冻切片的病理学特征,以提高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并行CT扫描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中,抽取出8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恶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良性病理改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例数为38例,观察组病例数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过后的病变类型、敏感性、血管征分型、CT强化峰值(PH)以及CT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值的比值(SPH/PPH)。结果观察组CT血管征敏感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敏感率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患者的PH、SPH/PPH的组间差异均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的定性、诊断起到重要意义,临床诊治时利用CT血管征能够确定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CT血管征 肺部微小结节病变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颌间结扎固定手术,观察组进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比较两组口腔颌面部骨折疗效;骨折愈合的时间、面部形态恢复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口腔咀嚼功能;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面部形态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口腔咀嚼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口腔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疗效非常理想,可减少并发症,促使骨折愈合和面部外观恢复,改善咀嚼功能。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 口腔颌面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及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对其予以超声TI-RADS(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79.3%,阳性预测值为90.3%;超声TI-RADS的敏感度95.1%,阳性预测值为81.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97.6%,阳性预测值为82.4%。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远比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TI-RADS的高,差异突出,P<0.05。结论超声TI-RADS可用于诊断甲状腺微小癌,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所以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措施,最大限度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 数据系统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癌(TM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对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90例;2014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每组患者各45例,比较2组Ⅰ期愈合率、固定无移位率、外形恢复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Ⅰ期愈合率95.56%、固定无移位率93.33%、外形恢复满意度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保证患者外形恢复良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 标签: 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 口腔颌面部骨折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又叫超级消毒供应中心,是指那些具备对所在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医院、门诊、诊所、保健机构等)的全部可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接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功能的消毒供应中心。21世纪初,英国成立的专家小组为减少朊毒体医源性感染发生,实现改进去污染过程,加强灭菌的质量控制,加强培训、管理以及标准的监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修订去污染标准,严格屏障及区分分隔,提出区域性消毒中心的概念。

  • 标签: 区域性消毒 供应中心 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