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型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两组各有5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0天后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能够明显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并且有效促进损伤部位的功能性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的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多形性室的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急性心梗合并多形性室患者5例,给予美托洛尔5mg静注,0.5~1mg/min,2min后重复给药,用药次数3~4次,总量15~20mg,改用美托洛尔12.5~25mg口服,2次/d。结果4~6h后,患者心电监护无多形性室发生。结论静注美托洛尔在急性心梗溶栓后出现的频发多形性室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心肌梗死 &beta 受体阻滞剂 多形性室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护理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8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就诊顺序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护理方案。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07%,虽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围术期护理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效果良好,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之间,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骨折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 围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比索洛尔的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搜集于我院治疗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分两组,常规药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常规药物和比索洛尔共同治疗,观察增加比索洛尔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无效者仅2例,较对照组的8例明显少出6例,且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比索洛尔的加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 标签: 比索洛尔 常规药物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急性肾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尿与多巴胺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60例急性肾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对比组间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在SCr、BUN、24h尿蛋白指标水平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间尿蛋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BUN恢复时间,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肾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尿联合多巴胺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肾功能指标恢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速尿 多巴胺 急性肾炎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胸痹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胸痹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疗效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耗氧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胸痹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可以有效改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这可能是其疗效机理之一。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自拟胸痹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临床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近一年当中的随访,在DIENST评分以及治疗恢复效果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上,T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显著,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理想恢复,减少了患者第二次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T型钢板内固定 传统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万爽力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例数为4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为患者配合万爽力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用药基础之上为患者选择万爽力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万爽力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绞痛临床指标与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发作次数(3.85±1.72)次/d、持续时间(10.37±2.94)min、硝酸甘油用量(7.97±3.23)mg/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发作次数(4.25±1.86)次/d、持续时间(11.29±3.02)min、硝酸甘油用量(10.93±3.65)mg/d。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例,其中非常满意11例,比较满意15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6.42%,对照组患者28例,其中非常满意3例,比较满意13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为85.7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个性化的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绞痛患者中选取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有诱发因素,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明显诱发因素;稳定型心绞痛相较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愈率更高。结论心绞痛发作有诱因,经积极对症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患者中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常规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格氯吡格雷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心绞痛症状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都有所缓解,但是治疗组优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率较好,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模式,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模式,观察并对比优质组和对照组的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优质组的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优质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使用剂量以及镇痛剂使用次数等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 标签: 优质护理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比对照组短,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围术期康复训练护理措施,能缩短患者的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提高了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锁定钢板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6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瑞舒伐他汀治疗)与实验组(33例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共有20例显效、12例有效,均多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其疗效好。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瑞舒伐他汀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中运用冠脉造影和心电图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冠脉造影和心电图对其进行检查,并对两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冠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在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检查中,采用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一致,但是心电图检查具有出结果快速、费用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采用心电图检查同样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可以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脉造影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化全方位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情绪障碍患者(2015年9月30日到2016年12月29日期间),将其依据红蓝球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全方位护理),每组各占40例,对比2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心理情绪、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数据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数据和疼痛评分数据比较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结论个体化全方位护理可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情绪障碍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疼痛症状,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情绪障碍 个体化全方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6例拟诊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心电图机检查,记录心电图结果,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6例患者中,心电图检查正常28例,异常128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常36例,异常120例;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同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为88.5%(138/156),冠状动脉造影中心电图检查正常符合23例,异常符合115例。结论心电图检查操作简便,适合作为该病的初步检查手段,异常时仍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结果,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情况。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2.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患者替格瑞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s-CRP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等均有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hs-CRP指标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高于对照组77.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4.34%;对照组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替格瑞洛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