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树脂嵌体中表面预处理对微渗漏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拔出的100颗新鲜拔除的磨牙(无龋坏)当做分析的对象,根据嵌体制作要求对邻牙合Ⅱ类窝洞进行制备,同时制作树脂嵌体。遵拔除顺序分为四组(甲组、乙组、丙组以及丁组),每组25颗。甲组为直接粘接、乙组为自酸蚀处理、丙组为全酸蚀处理、丁组为磷酸处理,对四组的龈壁渗入深度、轴壁渗入深度进行总结。结果甲组的龈壁渗入深度大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轴壁渗入深度大于乙组、丙组、丁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丙组、丁组间的龈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丁组间的轴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轴壁渗入深度大于龈壁渗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甲组、乙组、丙组轴龈壁渗入深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树脂嵌体的表面预处理中,酸蚀处理能减少牙体组织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间的微渗漏,而磷酸单独预处理对于龈壁处牙本质粘结界面微渗漏影响大于轴壁处釉质。

  • 标签: 表面预处理 自粘接树脂水门汀 粘接树脂嵌体 微渗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不同影响因素开展体外研究。方法以2017年1月~3月选取120个新鲜离体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均制备邻牙合面洞,按照不同材料及粘结系统分成实验1~3组,各40个,其中,实验1组填充材料为3M自酸蚀粘结剂+3MZ250复合树脂,实验2组为自酸蚀粘结剂+3M流动树脂垫底+3MZ250复合树脂,实验3组为3MP90粘结系统+3MP90复合树脂,对比各组染料渗透情况。结果实验3组微渗漏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别(P<0.05),实验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验表明,P90复合树脂充填微渗漏小,自酸蚀粘结剂对于复合树脂微渗漏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复合树脂 微渗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光敏树脂在前牙牙间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美观满意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需要进行修复前牙牙间隙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1年,2年后的疗效及满意率。结果1年满92.31%,2年满意率88.46%。结论光敏树脂是修复前牙牙间隙比较理想的材料,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光敏树脂前牙牙间隙疗效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从来我院修复楔状缺损的患者中选择了80例为研究对象,一共有308颗牙齿。将这些患者以随机抽单双数的方式分成研究A组与研究B组。前组应用玻璃离子材质进行修复,后组应用流体树脂材质进行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以及两年后牙齿良好率。结果比较两年后牙齿良好率,两组之间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另外A组的牙本质过敏情况少于B组,B组牙部分缺损情况少于A组,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而在继发龋、完全脱落、边缘不紧密、牙髓病变等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玻璃离子和流体树脂用于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各有各的优势,基本效果都很好,玻璃离子修复的预防敏感效果,而流体树脂修复的防止脱落效果更好,因此应该根据患者需求选择何种修复方式。

  • 标签: 玻璃离子 流体树脂 楔状缺损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复合树脂对后牙进行美学修复充填观察其临床美学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93例102颗龋齿采用美学复合树脂多色分层充填术,后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6、12、18、24、32个月进行复查。参考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评价体系(VSPHS)标准;2001年Dietschi首次提出依据牙体解剖层次分层修复(layeringtechniques)的理念,即应用复合树脂模仿釉质—牙本质自然层颜色特征进行多色分层修复(multishaderestorationtechnique)。对其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追踪评价和总结。结果充填体1周、1、6、12、18、24、32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9%、97%、97%。结论复合树脂美学修复及美学效果好,治疗快捷、价格合理、患者接受,令人满意。

  • 标签: 美学修复 复合树脂 分层堆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的急救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对中毒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收治的9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效、主动、人性化的急诊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患矛盾发生率及各项临床指标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矛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一般护理和病情变化护理,对于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口腔美容当中的修复作用,以便于临床的牙齿美容修复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口腔美容修复患者共选入患者93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三个组别,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主要为氟斑牙患者,B组患者主要为牙齿形态畸形患者,C组患者主要为牙体缺损患者,每组患者均为31例。对于所有患者选择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口腔美容修复,分析修复结果。结果通过研究分析,本研究当中A组患者总有效29例,B组患者总有效24例,C组患者总有效26例,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B组患者与C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A组与B组和C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总体而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于口腔进行美容修复能够取得较为典型的临床效果,而且这种方式操作较为简单,操作过程当中并发症较少,能够提高临床的效果,具有典型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口腔美容修复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配合过程中四手操作技术对前牙美学树脂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进行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的患者共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按照患者就诊顺序排序(1-48),应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4)和护理组(n=24),两组患者均进行前牙美学树脂修复,对照组患者由医生独立操作完成,护理组患者由医生和配台护士四手操作完成,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护理组修复半年后总成功率为91.67%,成功率为58.34%,相比对照组分别高出12.50%和33.34%,差异明显(p<0.05);护理组修复半年后出现边缘着色,松动/脱落,继发龋,牙髓炎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出20.83%,p<0.05。结论对进行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的患者,通过应用四手操作技术进行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修复成功率,且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更高,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高椅位周转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四手操作 前牙美学树脂 修复成功率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口腔美容修复当中所发挥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接收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134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病因分为氟斑牙组和畸形缺损牙组各67例,两组患者皆为单发牙齿病变,皆通过光固化复合树脂实施口腔美容修复,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氟斑牙组患者的修复率高达95.52%,而畸形缺损牙组的修复效果为79.10%;其满意度分别为94.03%和76.12%;两组相比差异比较大(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尤其是对于氟斑牙者,其获取的疗效更高,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可将其作为理想的口腔修复方案。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口腔美容 修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树脂罐血液灌流对血液透析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患者HPD联合HP治疗效果的分析,观察HPD联合HP在患者治疗前后RA、ATⅡ、PTH的变化。结果降压总有效率为90.45%,血压下降是在患者进行HPD联合HP治疗后发生的;患者的RA、ATⅡ值正常,没有出现升高的情况,与非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相比也无出现显著性差异;患者治疗后的PTH与治疗之前相比则有所下降,治疗后血压升高滞后于PTH升高。结论HPD联合HP治疗方法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血液灌流 树脂 顽固性高血压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的牙体缺损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不同部位的64颗牙缺损,并随访3、5、8年,对临床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颗牙缺损修复后随访3、5、8年,治疗成功率分别为成功率分别为90.63%、81.25%及68.75%,失败病例主要表现修复体松动脱落、折裂、变色、继发龋、患者出现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不同部位的牙体病成功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牙体缺损修复 光固化复合树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牙牙体缺损行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处就诊的前牙牙体缺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的修复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金属桩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修复完整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松动情况显著少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牙体缺损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前牙牙体缺损 玻璃纤维桩 复合树脂 临床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序贯血液灌流(HP)+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实验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串联HP+CVVH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第一次串联HP+CVVH后能明显减少乳酸水平,并且使尿量明显增加,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总住院费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运用串联血液净化治疗可缩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ICU住院时间,特别是减少了患者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序贯HP+CVVH 串联HP +CVVH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30名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均首先给予洗胃、导泻、解毒剂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加用HP联合HD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等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明显,及时迅速清除体内毒物,减少并发症,能够减少病人病死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溉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托宁对症治疗,每组患者30例。比较各组血清必肌酶各指标与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且两组CHE活力均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长托宁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理想抗胆碱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长托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经临床综合治疗后,治愈率为97.2%,1例口服中毒患者,病情严重,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及时进行排毒和解毒,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综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液透析与灌流联合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36位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把他们分为透析灌流组和未透析灌流组,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从中毒至开始抢救时间、达阿托品化时间、达阿托品化量、阿托品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死亡率、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接受透析灌流治疗患者小组的达阿托品化时间为(3.6±1.2)小时,未接受透析灌流治疗患者的达阿托品化时间(7.7±1.3)小时;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达阿托品化量为(73.5±11.5)mg,非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达阿托品化量为(186.5±77.5)mg;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为(13.5±1.5)天、非透析灌流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为(17.5±5.5)天;透析灌流组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非透析灌流组的死亡率为15%。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的差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是显著的(P<0.05)。结论给重度有机磷重度患者进行透析灌流治疗后可以大幅度减少阿托品量、缩短达阿托品化时间及胆碱酯酶恢复时间、降低死亡率。因此,该治疗方法安全且效果较好。

  • 标签: 血液透析 重度有机磷中毒 灌流 临床对比
  • 简介: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国内一些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出版物中,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化合物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以IUPAC规则(1993)和中国化学学会《化学命名原则》(1980)为依据,阐述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标签: 有机化合物 系统命名法 最低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