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抽选我中心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入的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经经明确诊断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PCIV)与偏头痛性眩晕(MV)两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其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患有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疾病的患者52例,患有偏头痛性眩晕疾病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主要采取后循环缺血(PCI)的高危因素检查、眼动检查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及头颅MRI等检查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征体现。结果52例PCIV患者,血压异常21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9例;血管超声异常23例;突然起身眼前发黑或头晕8例;高刺激ABR异常17例;5例头颅MRI异常(腔隙梗死)。48例MV患者,运动病41例,运动敏感17例,畏光或(和)畏声25例,偏头痛31例,眼动异常13例,MRI异常3例,高刺激ABR异常36例。结论通过对PCIV和MV两组患者的症状分析,可见MV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PCIV患者的发病年龄要小,PCIV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血压、血脂或(和)血糖异常、动脉硬化等;而MV的发病症状主要体现在运动病、运动敏感、发作时畏光或(和)畏声。头颅MRI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高刺激ABR不能作为PCIV与MV的鉴别点,但对与其他类型眩晕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 眩晕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眩晕症使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中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选取了60例眩晕症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以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我们使用了中医治疗,为患者进行分型用药。结果患者接受了一周的中药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改善,患者的眩晕发作次数有所减少,全部患者中共有51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8.33%。结论中医对眩晕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高,对患者进行了辨证分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安全性和稳定性均比较高,因此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眩晕 高血压 辩证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位置性眩晕误诊特征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我院或院外接受诊断且出现误诊的12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20例患者中,误诊情况后循环供血不足63例,颈椎病23例,原发性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8例,前庭神经炎6例,其他10例;确诊情况后半规管BPPV68例,前半规管BPPV26例,外半规管BPPV14例,混合型12例。结论良性位置性眩晕误诊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之间有直接关系,对于此类患者要常规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检查,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减少误诊出现。

  • 标签: 良性位置性眩晕 误诊 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析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9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198例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治愈106例,病情好转65例,有效率达到86.4%,无效例数为27例,无效率为13.6%。结论急诊眩晕症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后,治疗有效率可得到明显提高,临床护理值得在急诊眩晕症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眩晕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眩晕症患者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接收的眩晕症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40例患者中31例有效,6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50%。结论眩晕症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临床应推广应用。

  • 标签: 眩晕症 临床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鉴别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眩晕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根据结果对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进行鉴别。结果本组中枢性眩晕患者42例(52.5%),外周性眩晕患者38例(47.5%)。结论视频眼震电图检查鉴别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标签: 外周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的误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2例确诊的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初诊与确诊情况。结果初诊时确诊后循环梗死者17例(32.6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1例(40.38%),前庭周围性眩晕10例(19.23%),梅尼埃病2例(3.85%),前庭神经炎(3.85%)。入院后经病史与危险因素查询、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头颅MRI、MRA与颈部超声检查等均确诊为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结论通过病史检查、体格与常规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方法最终全部确诊,及时纠正治疗,无1例死亡,表明检查流程的规范化、病史与危险因素的重视能够为后循环梗死性孤立性眩晕提供有效的诊断基础。

  • 标签: 后循环梗死 孤立性眩晕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眩晕症患者应用康复综合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评价。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康复综合护理方案,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绪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眩晕症患者展开康复综合护理,可改善其不良情绪,充分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眩晕症 康复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眩晕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症患者30例,随机编号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眩晕症患者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疾病治疗及康复。

  • 标签: 眩晕症 中西医结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眩晕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半夏秫米汤加味治疗眩晕的临床治疗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半夏秫米汤加味 眩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症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降低复发率,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眩晕症 中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邹先智运用痰瘀共治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眩晕证属痰湿中阻、痰郁化火、瘀血阻窍及痰瘀阻窍者各65例,共260例(观察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汤剂治疗,分别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及通窍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随机选择同期接受常规药物方案治疗眩晕者65例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分析四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痰湿中阻组、痰郁化火组、痰血阻窍组及痰瘀阻窍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证型亚组间总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31%(6/2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7%(6/59)。结论邹先智运用痰瘀共治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邹先智 痰瘀共治法 眩晕 中医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是6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基于手法复位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病症复发,在临床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法复位 药物治疗 耳石症眩晕 氟桂利嗪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综合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3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 治疗 偏头痛性眩晕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疾病的分布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60例眩晕患者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39例(65.00%),前庭神经炎6例(10.00%),美尼尔氏病8例(13.34%)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8.33%),其他2例(3.33%)。另外,近三分之一眩晕患者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少数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眩晕患者多合并植物神经症状,以恶心最为多见,其次为呕吐,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者较少见。结论眩晕发病诱因较多,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主要病因。因此,医生应该加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尽早行头颅CT、心电图检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眩晕 神经内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增强护理,包括家庭护理干预、出院随访、头部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HDRS和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護理中,采取系统、持续的护理对策,能够取得更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护理效果 汉密顿抑郁量表 汉密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2-例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12例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8例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共有6例痊愈,4例显效,1例有效,临床有效率是91.67%;对照组有1例痊愈,2例显效,2例有效,临床有效率是62.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后眩晕症患者临床中接受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眩晕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埋豆辩证治疗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11月诊治的眩晕病患者104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敏感点埋豆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耳穴埋豆辩证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67.3%,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耳穴埋豆辩证治疗眩晕病结合中医护理发挥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耳穴埋豆 辩证治疗 眩晕病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熨烫配合穴位按摩在眩晕(风痰上扰)病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实验组用中药熨烫配合穴位按摩,于治疗后一周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熨烫能提高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药熨烫 穴位按摩 眩晕 疗效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