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急诊工作的特点是病情紧急、不可预见性大、病谱广、医疗纠纷多。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危重患者的管理是医疗护理活动中重要一项,而急危重患者的转运、检查环节是质量控制、减少纠纷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从2008-01使用自行设计的急诊患者院内交接单.经过3a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转诊和会诊/组织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在神经科的实践效果,拟找出更好的床旁交班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交班流程;以2017年7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实验组。以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将实施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护士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满意率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p<0.01)。结论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法。

  • 标签: 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缩短送择期手术患者与手术室交接时间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送手术患者与手术室交接时间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解析导致60例手术患者交接时间延长的真正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效果确认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送手术患者与手术室交接时间由14.6min缩短至6.7min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送手术患者交接时间有显著效果,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优化了工作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择期手术患者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班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班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班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运用床旁交接班卡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3个病区的18例护士作为实践对象,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作为对照组,期间对科室护士实施传统交班模式,将2017年2月~2017年7月设为实验组,期间对护士实施床旁交接卡标准化交班模式。总结两种交班模式对交接班规范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床旁交接班不符合规范要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运用床旁交接班卡可提升交接班质量,促进护士交接班规范性。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床旁交接班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力异常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接受力异常分娩产妇46例,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娩后无并发症发生,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力异常分娩产妇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产妇较为认可,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力异常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腹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情况,分析护理过程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近两年来的实行剖腹手术的患者共5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均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术后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术后整体性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在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间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腹患者来说,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施行整体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病人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剖腹产 术后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老年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老年外科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采取“身份-现状-背景-建议”(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得分差异、医护人员对交接班认可度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护理工作质量总得分提升至(96.14±4.93)分,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医生对护士交接班认可度上升至(18.45±1.44)分(p<0.05),护士对护士交接班认可度上升至(18.39±1.76)分(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改善老年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医护人员对此模式交接班质量的认可度高,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护理质量 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住院的92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n=46)、干预组(n=46)。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干预组患者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床旁交接时间及交接班质量。结果在并发症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4.3%、17.4%,差异显著(P<0.05)。在床旁交接时间方面,干预组短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27.5±2.2)min、(36.0±3.3)min,差异显著(P<0.05)。在交接班质量方面,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数据分别为(94.7±3.1)分、(83.1±4.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交接班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床旁交接时间,还可以提高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 标签: 老年病科 规范化交接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7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176例产妇分为各88例的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参考组;参考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妇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以及产后出血状况。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前睡眠状况没有差异,干预后,参考组产妇没有明显改善,而试验组产妇则有显著改善(P<0.05)。此外,88例试验组产妇中,有5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88例参考组产妇中,有16例产妇出现了产后出血;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5.7%明显小于参考组产妇18.2%,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有针对性的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睡眠状况,控制产后的出血状况,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应当予以推广。

  • 标签: 妇产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时和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进行研究,参照组50例施予常规护理,干预组50例施予综合护理干,。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分娩时、分娩后以及分娩后24h的失血量均少于参照组产妇的(t=11.54、29.35、9.70,P<0.05)。结论在产妇时、产后施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出血量,促进产妇的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产时与产后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7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胎心率监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观察组进行时胎心监护和临床护理,以此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时进行胎心监护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同时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对胎儿的监护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产时胎心监护 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腹手术观察与出血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并分析患者剖腹手术治疗情况。将120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止血处理,后组应用止血带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子宫切除、术后24h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子宫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在前置胎盘患者行剖腹手术治疗中,采取止血带止血方法,可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腹产 前置胎盘 手术观察 出血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时出血以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88例临近分娩产妇,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别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开展产妇时出血以及产后出血护理,而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时及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75.6±16.2毫升和112.9±16.5毫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0.8±15.6毫升和213.2±17.4毫升(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分别为31.7±10.2分和32.7±10.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3.8分和39.7±13.4(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产妇时及产后出血量的明显减少,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妇 产时出血 产后出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保健阶段实施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几个月收治的临产产妇共100例,按照监护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监护(对照组)及持续胎心监护(观察组)。观察组内发生宫内窘迫人数及胎儿窒息比例。结果观察组中宫内窘迫率为18%,对照组仅为6%;但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仅为4%,对照组为14%。结论胎心监护可及早发现胎儿异常并对窘迫危险早期处理,降低窒息危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围产保健 宫内窘迫 胎心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腹手术病人焦虑及术后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腹手术病人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剖腹手术病人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腹手术病人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结论对剖腹手术病人進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其焦虑情况,提高术后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剖腹产手术病人 焦虑 术后护理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危重患者晨间床边交接班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通过讨论确定“降低危重患者晨间床边交接班的漏交率”为活动主题,对主题进行现况把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对策及效果确认,通过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比危重患者晨间床边交接班的漏交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危重患者晨间床边交接班漏交率从22%降至9%,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护士交接班流程,有效降低了床边交接班的漏交率,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者 床边交接班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AmpC酶菌在医院内的分布情况,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初筛试验筛选出符合AmpC酶表型筛选条件的菌株共245株,再用三维确诊试验确证AmpC酶菌株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43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筛选出产AmpC酶菌株118株,经三维试验确证阳性检出率为8.2%(118/1437),其中阴沟肠杆菌检出最多为65株,占总确证菌株的55.1%(65/118);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3株(11.0%).经医院内分布情况分析,检出率高的为ICU、外科、血液科,分别为19.5%、14.4%、14.4%.标本种类分析检出率最高为痰液57.6%.结论:AmpC酶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以阴沟肠杆菌为主,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高的ICU、外科、血液科分布最广,以下呼吸道最易感染,临床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 含量检测 头孢西丁 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腹瘢痕部位妊娠(CSP)的超声检查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定。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集入院的50例CSP患者开展本组研究,所有的患者皆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超声诊断后,发现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相符度为100%,和病理结果相比无统计差异(P>0.05)。其中,在50例患者中,有11例的瘢痕部位为肌层孕囊型,超声提示其子宫前壁的下端瘢痕处肌层内有孕囊生长,和正在子宫腔中生长的孕囊有差别;10例为瘢痕部位与宫腔孕囊型,超声提示其孕囊生长在瘢痕部位的基层内,处于宫腔朝向;29例为包块型,超声提示子宫前壁的下端有混合回声包块。结论超声检查对于CSP检查具有高度准确率,能确诊其妊娠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剖腹产 瘢痕部位妊娠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2例。实验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入院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同时干预后实验组入院的各项指标如血糖等范围均正常。结论通过将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妊娠糖尿病围产中,结局有显著改善。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护理干预 围产期 结局 影响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