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顽固瘘管根尖周炎应用盐酸诺环素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60例顽固瘘管根尖周炎患者开展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为常规根管预备后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封药3次瘘管未愈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继续通过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和2%碘酚烧灼瘘管治疗,研究组30例则改为使用盐酸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成功治愈,占60.00%;研究组则有28例患者成功治愈,占93.33%,可见研究组的疗效显著(P<0.05)。结论对于顽固瘘管根尖周炎的治疗,临床应用盐酸诺环素的效用显著,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进行推广。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 顽固瘘管型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创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收取我院6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0日直至2017年3月8日,并将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经皮创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将两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优良率83.33%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10.21±2.47)周、术中出血量(59.45±20.11)ml、肢体恢复负重行走时间(6.01±0.25)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创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 胫骨中下段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顽固瘘管根尖周炎应用盐酸诺环素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60例顽固瘘管根尖周炎患者开展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为常规根管预备后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封药3次瘘管未愈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继续通过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和2%碘酚烧灼瘘管治疗,研究组30例则改为使用盐酸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成功治愈,占60.00%;研究组则有28例患者成功治愈,占93.33%,可见研究组的疗效显著(P<0.05)。结论对于顽固瘘管根尖周炎的治疗,临床应用盐酸诺环素的效用显著,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进行推广。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 顽固瘘管型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顽固瘘管根尖周炎应用盐酸诺环素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60例顽固瘘管根尖周炎患者开展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为常规根管预备后使用氢氧化钙糊剂封药3次瘘管未愈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继续通过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和2%碘酚烧灼瘘管治疗,研究组30例则改为使用盐酸诺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成功治愈,占60.00%;研究组则有28例患者成功治愈,占93.33%,可见研究组的疗效显著(P<0.05)。结论对于顽固瘘管根尖周炎的治疗,临床应用盐酸诺环素的效用显著,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进行推广。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 顽固瘘管型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缩宫素静脉泵联合索前列醇对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100例,随即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0),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缩宫素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患者行缩宫素静脉泵联合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30min及2h的产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30min后及2h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40/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静脉泵联合索前列醇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缩宫素静脉微泵 米索前列醇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骨折不同年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抽取本院150例桡骨骨折患者。儿童54例,实施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30例,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4例。96例成人患者随机划分为三组,各组30例,分别实施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儿童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满意率方面进行比较,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患者不同治疗方法中,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有效率最高93.33%,其次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有效率为90%,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效率为66.67%,各个治疗有效率结果之间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满意率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骨折不同年龄患者应选用不同治疗方法,从而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不同年龄 尺桡骨骨折 治疗方法和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用消癥汤、非司酮对气虚血瘀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气虚血瘀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消癥汤联合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非司酮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83.3%,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消癥汤联合非司酮治疗气虚血瘀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消癥汤 米非司酮 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来氟特(LEF)联合泼尼松用于治疗增殖狼疮性肾炎患者在诱导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20名增殖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10人,研究组病人采取来氟特联合泼尼松进行为期6个月的诱导期治疗,而对比组则采用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病人的多项生化指标包括尿常规、血常规、SLEDAI评分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所有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都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时间为2个月时,对比组病人的尿常规、血常规等指标已得到明显提高,而研究组指标与正常情况仍有较大差距,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和概率,研究组也要低于对比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来氟特联合泼尼松在诱导期治疗增殖狼疮性肾炎能取得与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时相当的疗效,尽管治疗过程,前者治疗速度稍逊一些。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却与后者相比要少很多,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来氟米特 增殖型狼疮性肾炎 诱导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非司酮与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的产妇90例,所有产妇均使用非司酮和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其中45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5例产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药物流产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司酮配合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12日至2016年12月21日来我院接受救治的74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编号法将7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7例,应用非司酮配合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治疗)。研究对比两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的阴道流血量、流产效果及妊娠物排出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完全流产率(78.38%)、不完全流产率(21.62%)和对照组(81.08%、18.92%)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阴道流血量(80.12±2.87)ml及妊娠物排出时间(5.62±1.74)h和对照组(79.01±2.95)ml、(4.98±1.98)h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司酮配合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效果和常规引产较相似,安全可靠。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瘢痕子宫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拉塞与呋塞在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6月~2017年5月,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与观察组(n=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呋塞治疗,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托拉塞治疗。观察比较治疗2个星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脱水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而言,采用静脉滴注托拉塞方式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托拉塞米 呋塞米 脑出血 急性脑水肿
  • 简介: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ofthenewborn,HDN)是因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母体的免疫系统被胎儿红细胞致敏而产生IgG类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发同种免疫性溶血,其发病概率与孕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相关[1-3]。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IgG抗-A/B抗体效价 O型血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护理对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桡骨双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在1月后、3月后、6月后肢功能改善情况(DASH评分)。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DASH评分为(85.3±4.7)分低于对照组(93.2±5.6)分,观察组3个月后DASH评分为(61.3±3.7)分低于对照组(71.4±2.4)分,观察组6个月后DASH评分为(51.1±5.1)分低于对照组(55.1±3.7)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提升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上肢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86例实施上肢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医院的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疼痛评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度,使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尺桡骨骨折 疼痛评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用非司酮、索前列醇的效果,为人工流产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90例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术前行利多卡因凝胶局麻,观察组术前应用非司酮及索前列醇。对比2组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宫颈软化程度以及疼痛情况、相关手术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患者宫颈软化程度、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宫腔组织残留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应用非司酮、索前列醇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并发症。

  • 标签: 瘢痕子宫 人工流产术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宫颈扩张程度
  • 简介:非司酮配伍索前列醇用于孕10~20周中期引产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是仍有少数患者痛苦增加,产程延长甚至造成引产失败。我们尝试用乙烯雌酚分次口服法用于引产失败后.以及产程延长时,效果显著.引产全部成功,且产程缩短。现对2例分析如下。

  • 标签: 引产/方法 乙底酚/治疗应用 治疗失败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止10-14周妊娠应用大剂量非司酮结合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孕10-14周终止妊娠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非司酮与索前列醇行妊娠终止,研究组使用大剂量非司酮和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流产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流产成功率93.33%,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胎时间(4.63±1.34)h、阴道出血时间(10.51±2.53)d、月经恢复时间(32.41±8.93)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索前列醇结合大剂量非司酮终止16~24周妊娠,能减短流产时间,提升流产成功率。

  • 标签: 米非司酮 大剂量 米索前列醇 终止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护理对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桡骨双骨折患者,所有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3例桡骨双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43例桡骨双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桡骨双骨折患者的腕背伸(66.79±2.81)分、前臂旋后(55.08±2.41)分、前臂旋前指标(47.15±2.11)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桡骨双骨折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功能较快恢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临床效果 功能恢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方法选择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8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该组患者给其进行了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了多模式镇痛,对两者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三个月时间段在疼痛评分上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术后4、12、24小时三个时间段,在镇痛不全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论对于上肢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来讲,多模式镇痛护理能够让疼痛评分进一步的降低,可以说,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护理 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
  • 简介: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在静脉推注沐舒坦和呋塞时,两组药混合后管内出现淡白色浑浊絮状物。我科患者常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临床应用时将沐舒坦和呋塞前后进行静脉推注,头皮针管内即出现淡白色浑浊絮状物,立即停止静脉推注。重新更换头皮针后液体澄清透明,患者无不适感。对此进行了实验观察,按照临床实际方法配制:用5ml注射器分别抽取沐舒坦和呋塞,注射器中立即出现淡白色浑浊现象。

  • 标签: 氨溴索/药理学 呋塞米/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