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创手术的概念与实践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外科领域,其体系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麻醉也应有自己的创概念。创手术自然需要创麻醉相配合,

  • 标签: 微创手术 麻醉 外科领域 微创概念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成人桡动脉压第二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重温一下桡动脉解剖情况。方法:选择4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压的成人患者,按要求使患者前臂取中立位,略向侧偏10°-15°桡侧向上,固定前臂,用22G动脉留置针穿刺重管。结果:33例一次穿刺成功,5例第二针穿刺成功,2例因穿刺不成功改其它部位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结论:桡动脉IBP广泛用于复杂病情手术及危重病人的动脉血压监测,当桡动脉第一穿刺点因故不能进行时,成人桡动脉则压第二穿刺法为IBP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结合解剖学基础与临床操作,证实了成人桡动脉压第二穿刺法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此法在患者俯卧位或改变体位时穿刺尤现方便可行。

  • 标签: 成年 桡动脉有创测压 第二穿刺法 临床应用 体位
  • 简介:目的:经皮穿刺四联创疗法与常规保守治疗脱垂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50例脱垂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4例患者在DSA引导下病变椎间隙行四种疗法联合治疗作为实验组,其余26例行常规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的随访,比较VAS评分、主观满意度评分、优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等。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恢复日常时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联创疗法治疗脱垂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保守治疗相比疼痛缓解程度更强,近期疗效更加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日常生活快等优良。

  • 标签: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联微创疗法 保守治疗
  • 简介: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起效迅速,停药后迅速清除:临床剂量的雷芬太尼对于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和脑血流CO2反应性影响小,可引起剂量依赖性MAP下降,从而影响脑灌注压(cerebralperfusionpressure.CPP):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应用雷芬太尼持续输注,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迅速,清醒质量高.有利于早期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术后应充分镇痛,从而避免由于疼痛不适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雷芬太尼应用于清醒开颅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雷芬太尼TCI技术用于开颅手术更有利于术中维持循环稳定。

  • 标签: 雷米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 开颅手术 清醒开颅 靶控输注
  • 简介:目的:观察单次硬膜外注射维拉帕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术后病人80例,分南四组,每组20例。术终前分别经硬膜外腔注入维拉帕5mg(V组)、维拉帕5mg复合芬太尼75μg(VF组)、芬太尼75μg(F组)或生理盐水10ml(N组)。病人出现明显疼痛时,开始施行PCIA。结果:四组术后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VT组自硬膜外注药后至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为244±101min,明显持久于其它各组(P<0.01);F组的时间为185±78.5min,明显持久于V组和N组(P<0.01);V组与N组开始使用PCIA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注药4h后VF组PCIA用量显著少于其它各组(P<0.01),F组少于V组和N组,而V组与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8h、12h和24h后四组同PCIA的用药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维拉帕,可明显减少PCIA的用药量;维拉帕可显著延长和加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 标签: 维拉帕米 硬膜外腔注射 术后镇痛 临床观察 子宫切除术 钙通道阻滞剂
  • 简介: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探讨维拉帕不同剂量的效应。方法:将75例腹部手术后病人,根据不同的PCEA配方随机分为三组。Ⅰ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5μg/ml,不用维拉帕;Ⅱ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2.5μg/ml+维拉帕2.5mg(溶于0.9%盐水10ml),分别于术毕和术后10h经硬膜外导管单次缓慢注入。Ⅲ组PCEA用0.0625%布比卡因+维拉帕5mg(用法同Ⅱ组)。结果:三组病人术后24hPCA用药量、镇痛评分及副作用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维拉帕用于硬膜外腔具有镇痛效应,可减少甚至取代芬太尼镇痛作用。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在脊髓水平上阻断生理性疼痛通路,这可能与干扰中枢正常感觉形成以及阻止中枢敏感化有关;适量的维拉帕与局麻药合用,可较安全应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能加强或取代硬膜外腔芬太尼的镇痛作用。

  • 标签: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维拉帕米 钙通道阻滞剂 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舌咽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其特征是第九颅神经感觉分布区突发性疼痛。在临床上,这种疼痛与三叉神经痛类似,但这种疼痛的发病率非常低。在罕见的情况下,舌咽神经痛可伴随有心律失常和心搏暂停。本章将回顾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并对目前推荐用于治疗这种少见的疼痛综合征的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舌咽神经痛 微创介入治疗 疼痛综合征 临床特征 三叉神经痛 心律失常
  • 简介:为了促进中西医疼痛治疗技术交流、推广,提高疼痛工作者的临床水平,逐步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医疼痛系列技术研推工程”,疼痛学分会将于2011年4月在北京市举办疼痛创疗法与药刀靶向治疗班。现将培训各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靶向治疗 微创疗法 疼痛 药刀 中华中医药学会 技术交流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30例ASAⅡ-Ⅲ级下肢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年龄65—98岁(80岁以上者17例),体重50—85kg。手术种类包括单侧下肢手术10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下肢普外手术8例,子宫手术2例。术前约70%患者伴有并存疾病,均经充分准备后器官代谢功能保持相对良好。术前常规施行腰椎正侧位X光片检查,判明穿刺的难易问题。

  • 标签: 老年患者 临床体会 微创腰麻 单侧下肢手术 高龄 择期手术患者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45%以上,现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氧疗是临床治疗ARDS的主要措施,是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然而,机体长时间接触高氧容易引起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yperoxia-inducedacutelunginjury,HALI)。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前期研究表明肺泡Ⅱ上皮细胞(typellalveola,epithelialcell,AEC-Ⅱ)凋亡与HAL1、ARDS、COPD等多种肺疾病相关,通过抑制AEC-Ⅱ可有效减轻肺疾病发病程度。目前抗细胞凋亡方法缺乏有效性及特异性。miRNAte:术为解决细胞凋亡提供新思路,研究表明在AEC-Ⅱ凋亡过程中miR-21—5p下调,上调AEC-Ⅱ细胞内表达,可明显降低AEC—Ⅱ凋亡率。因此,研究miR-21抗AEC—Ⅱ凋亡机制可为ARDS等肺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策略。本文将就miR-21抗AEC—Ⅱ凋亡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凋亡 MIR-21 死亡受体通路 线粒体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48例,应用5%GS(NS)100ml+美罗培南2g、静脉滴注、1次/8小时、60分钟滴入,5%GS(NS)100ml+头孢哌酮/舒巴坦3g、静脉滴注、1次/8小时、60分钟滴入,诺环素0.1g、鼻饲、3次/日,联合治疗10~14天,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抗菌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治愈率62.50%,有效率81.25%,细菌清除率62.50%:治疗过程中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效果较好。

  • 标签: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呼吸机相关肺炎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咪唑安定用于Ⅱ糖尿病下肢手术患者术中镇静时的循环和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0例硬膜外麻醉下肢手术60-76岁患者,ASAⅡ-Ⅲ级,分为Ⅱ糖尿病组(D组,n=20)和非糖尿病组(ND组,n=20),麻醉稳定后均给予咪唑安定0.03mg/kg静脉注射,酌情追加首次量的1/4-1/2,直至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分。比较镇静前和后的循环和心率变异性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值、OAA/S3分即刻、5min、10min时,D组LF、HF、TP均显著低于ND组(P<0.05),而D组LF/HF显著高于ND组(P<0.05);OAA/S3分即刻、5min、10min时,两组的LF、TP、LF/HF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0.01),而HF均无明显变化;OAA/S3分即刻、5min、10min时,D组LF/HF与ND组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咪唑安定主要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益于改善糖尿病病人迷走-交感神经的均衡性,是Ⅱ糖尿病病人术中比较安全的镇静用药。

  • 标签: 镇静 患者 咪唑安定 Ⅱ型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