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摔跤是一项对抗性强的竞技运动,由于运动员双方在竞技中存在大强度的对抗,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健康。若损伤发生后不能及时处理,严重者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今后的职业生涯。本文就摔跤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机制、预防和处理方法等进行探讨,提出日常训练和比赛中避免损伤发生的措施和处理方法。

  • 标签: 摔跤运动 运动损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居家有氧运动训练对于CABG术后患者运动耐量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56位CABG术后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经门诊评估及筛查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运动干预组,追踪随访8周。结果8周后运动干预组抑郁情绪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耐量提高也更显著。结论CABG术后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适量规律的居家有氧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CABG术后 抑郁 心脏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饮食控制与运动对治疗小儿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小儿肥胖患儿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饮食控制与运动。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儿体重均有所减轻,P<0.0339.结论针对小儿肥胖问题,实施饮食控制与运动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小儿肥胖 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
  • 简介:摘要脑梗死疾病的诱发,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患者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康复护理工作,才能促进患者恢复。本文主要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与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运动 功能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运动疗法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9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征得患儿家属同意,按患儿来院时间排序编号后,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辅以运动疗法,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上述评分增幅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辅以运动疗法,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 ADL评分 GMFM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肌桥患者的运动平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对比其诊断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共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被诊断为心肌桥患者80例,分别用运动平板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阳性48例,阴性3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共41例,阴性者共39例。运动平板心电图检出心肌桥的敏感性为80.5%,特异性为61.5%。动态心电图阳性49例,阴性3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41例,阴性39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桥的敏感性为58.5%,特异性为35.9%。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敏感性和特异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可有效诊断心肌桥,且运动平板心电图更有优势,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 标签: 心肌桥 运动平板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7例我院在2016年14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入常规组(n=29)和康复组(n=28)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用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康复组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分别为(70.25±8.77)分、(68.78±7.36)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中风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表明运动康复训练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及再入院率[1]。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就医是因为运动耐力下降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乏力。心力衰竭患者最常用的运动训练方式为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及抗阻运动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能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增加心肺的有氧能力,使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控能力更强,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抗阻运动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与针灸结合面部运动治疗贝尔面瘫。方法选取自本院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住院的患者,利用抽签法选取70例贝尔面瘫患者并分成两组。其中,35例贝尔面瘫患者行分期针灸治疗,设为对比组。另35例行面部运动结合分期针灸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标签: 面部运动 针灸 贝尔面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患者分别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联合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动态心电图组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24h动态心电图 冠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运动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术后应用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应用术后早期运动的2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p<0.05;组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p<0.05。结论术后早期运动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肠胃功能,促使其早日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术后早期运动 胃癌患者 术后护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方法择选2013.7-2014.7,于我院确诊为慢性心衰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护理,观察对比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LEVF、6MWT、SF-36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数值低于对照组,LEVF、6MWT、SF-36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运动康复护理 慢性心衰者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改善中,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1例,其中观察组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76.4±6.7)次/min、(50.4±7.1)%、(451.3±35.4)m,参照组为(88.5±7.5)次/min、(35.4±5.1)%、(350.7±31.4)m。观察组患者经过为期1个月后的护理,其有效28例、好转2例、无效1例;参照组有效23例,好转1例,无效7例,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行运动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指标,改善心脏射血分数,提升6分钟步行距离,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指标 运动康复护理模式 心率指标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50例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划入两组进行实验,Ⅰ组接受电针治疗,Ⅱ组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的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施治效果上显著提升,总有效率达到9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施治前接受VAS评测,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第1周、第4周,Ⅱ组相对Ⅰ组在VAS评测结果上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是一种可行疗法,能够优化整体施治效果,并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 温针灸 中药外敷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Bathel指数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68.04±9.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8±9.42)分,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对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进行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护理 脑梗死 运动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与运动治疗干预认知情况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饮食与运动治疗,研究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与运动干预后研究组血糖和总胆固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糖尿病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运动干预,能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门诊 糖尿病 饮食与运动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3例,分别给予专科常规护理、专科护理+运动护理干预方案,检测并对比两组血糖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糖各指标水平相近,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FBG、2hPG和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住院期间开展运动护理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保持平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护理干预 血糖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研究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阴性93例,冠脉造影阳性12例、阴性8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3例,冠脉造影阳性47例、阴性16例。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准确性分别为83.5%、79.7%、82.1%。冠脉病变支数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具有一定联系,冠脉狭窄程度与平板运动中ST段改变运动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结论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筛选,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疾病检查,可促使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个体化运动处方对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2日至2018年2月22日期间我院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12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60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运动处方干预,观察组的60例患者进行常规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84±1.08)mmol/L、餐后血糖(7.85±1.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11±1.08)%、饮食规律性(96.67%)、遵医行为(98.33%)、服药依从性(96.67%)、对服务态度满意度(10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运动处方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个体化运动处方 血糖控制不良 糖尿病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