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Gd-EOB-DTPA增强表现。方法对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1例病人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见肝V段一类圆形异信号影,边界清楚。病灶在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强化血管影,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信号低于周围肝实质,并可见强化的假包膜影,平衡期呈低信号,在20min肝特异期,病灶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鉴别肝脏占位时,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脑外伤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脑电图转归总有效率(94.0%)均高于对照组(82.1%、81.4%)。治疗组用药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神经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外伤癫痫患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脑外伤癫痫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叶皂甙联合托拉米对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七叶皂甙联合托拉米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SOD、CAT和GSH-Px明显低于观察组,MDA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dT、PCV、PV和WHV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米与七叶皂甙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七叶皂甙钠 托拉塞米 脑出血 氧化应激 血液流变学
  • 简介:为满足患者病情需要,因此在临床上联合用药普遍,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配伍禁忌屡有发生。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25g/支,商品名:乐灵,海口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234,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与果糖磷酸钠注射液(5g.50ml,山东抗辰欣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908)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舒巴克坦/药理学 头孢哌酮/药理学 果糖二磷酸盐类/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拉米与呋米在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6月~2017年5月,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与观察组(n=26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呋米治疗,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托拉米治疗。观察比较治疗2个星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脱水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而言,采用静脉滴注托拉米方式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托拉塞米 呋塞米 脑出血 急性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应用孟鲁司特与糠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治疗的疗效,探寻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孟鲁司特与糠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治疗,每组各39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及A/N比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与对照组有效率76.92%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2.31%,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5.8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5.32±1.24)分,A/N比值(0.46±0.05)%,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83,t=2.45,P<0.0)。结论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应用孟鲁司特与糠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治疗,可较高的改善症状,降低A/N比值,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儿童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 疗效
  • 简介: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systemicfibrosis-NSn是一种少见的以多系统累及纤维化为特点的后天获得性疾病。目前文献报道该病所有患者都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此病于1997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州共15例患者出现相似的以四肢皮肤变硬、变厚、颜色加深为特点的临床表现。2000年Cowper等首先报道了此病.2001年该临床表现被命名为。肾源性纤维化性皮肤病(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hy,NFD)。随着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研究者发现患者全身多脏器均可发生进行性纤维化.如肺、心脏、肝、。肾、肌肉等。因此,使用NSF能更准确地描述此病,并被后来的研究者广泛接受。据国际NFD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hvResearch。ICNFDR)的统计,截止2007年6月全球已报道约215例NSF。目前,NSF的发病机制虽然尚未明了.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在出现NSF临床症状前都接受过注射含(Gd)MR对比剂(gadolinium-basedMRcontrastagent,GBMCA)进行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查1231。因此,含Gd的MRI对比剂的应用与NSF发生的相关性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及研究机构的重视。

  • 标签: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对比剂 安全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与果糖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40例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给予果糖磷酸钠,观察组20例给予磷酸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磷酸肌临床治疗小儿心肌炎,能够缩短心肌酶谱恢复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医学价值高。

  • 标签: 磷酸肌酸 果糖二磷酸钠 小儿 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患者应用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I)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88例,其中应用GMI治疗的43例患者为单一组,加用疏血通治疗的45例患者为联合组。观察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GMI联合疏血通治疗DPN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疏血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培美曲和多西他赛单药线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2014年2月19日到2016年11月19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培美曲组、多西他赛组,各24例,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施培美曲单药联合化疗的肺癌患者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单药培美曲或多西他赛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该2种药物临床均可用于单药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100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不良反应情况及采取的相应对策。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60例,占60.0%,其次为血液系统反应。结论应合理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严格掌握禁忌证,以预防和制止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 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炎症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的方式来对炎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方式来对炎症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能有效治疗炎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西药药剂 效果
  • 简介: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在静脉推注沐舒坦和呋米时,两组药混合后管内出现淡白色浑浊絮状物。我科患者常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临床应用时将沐舒坦和呋米前后进行静脉推注,头皮针管内即出现淡白色浑浊絮状物,立即停止静脉推注。重新更换头皮针后液体澄清透明,患者无不适感。对此进行了实验观察,按照临床实际方法配制:用5ml注射器分别抽取沐舒坦和呋米,注射器中立即出现淡白色浑浊现象。

  • 标签: 氨溴索/药理学 呋塞米/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这种西药药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3例炎症患者为例,采取随机对照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不良反应为15.1%;对照组则分别为81.4%与32.9%,两组数据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炎症患者时,可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这种西药药剂。但此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应对用药方式及剂量进行合理控制。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肽前体、D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n=90)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n=90)实施研究,对所有人员均实施N-末端脑肽前体、D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不同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脑卒中组患者随病情加重、病灶直径增大N-末端脑肽前体、D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检测N-末端脑肽前体、D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可辅助患者病情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法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他啶进行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炎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2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炎症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各大医院的推荐运用。

  • 标签: 西药药剂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血液滤过联合呋米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给与对照组患者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呋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临床体征恢复正常的比例为,而对照组为,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方面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明显,不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情况(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实践、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一个月内病死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血液滤过联合呋米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持续血液滤过 呋塞米 急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脑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又称B型利肽、脑利肽,是利肽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心血管生物标记物,其近年来倍受关注。脑肽由32个氨基残基组成,主要由心室细胞分泌产生,并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器官中。脑肽最早于1988年由日本学者Sudoh等从猪脑中分离得到,具有强大的促排、排尿、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降低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抗利尿激素等作用1,并且能够对抗心室重塑,减少心肌肥厚以及心室扩大等,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有研究表明,BNP水平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BNP水平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脑钠肽 BNP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呼吸困难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露聚糖肽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盆腔炎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选哌拉西林舒巴坦进行医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选甘露聚糖肽+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医治,效果佳、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盆腔炎 甘露聚糖肽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肺急性加重期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喹诺酮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对10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53例患者,两组使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研究组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喹诺酮治疗,经过一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化碳分压(PaCO2)、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4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5.47%,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PaO2、PaCO2和治疗前存在显著的改变,研究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3%(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喹诺酮治疗的效果突出,患者的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慢阻肺 急性加重期 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