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院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确诊患者 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31例,实验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经过两个护理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满意程度的不同以及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而比较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区别。结果: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心理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重症肌无力水平效果较常规护理路径好。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重症肌无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采样的方式,抽取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术的患者 90例作为实验对象,时间介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对其运用盲选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n=45,采取丙泊酚麻醉干预)和观察组( n=45,采取丙泊酚 -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实施中,运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均相对较短,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静脉复合麻醉 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治疗次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 4、 8周,观察组 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至 2018年入住 我院髋骨骨折患者 128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预后,实验组患者采取持续性护理模式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骨折患者术后经过持续性护理模式预后,其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且未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经济上额外负担,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性护理 骨折 生活质量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血压的影响,为临床上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高血压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 15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以 BIS引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式。记录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连续监测两组术中和术后平均血压、心率变化,比较麻醉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性别,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2)观察组患者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较对照组更为平缓,波动更小,差异有显著性;( 3)观察组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安全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减少。两组充分呼吸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4)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 7例和 5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无呕吐、幻觉症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X2=0.362; P=0.547> 0.05)。 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高血压围手术期麻醉有助于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稳定,保护高血压患者血压动力学稳定性,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快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高血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我院检查或入住的病患,从中筛选出 62例行腹部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病患的血压、心率,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并对这些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病患的血压和心率维持的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更好的维持腹部手术病患的生命体征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消化系统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于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选取我院收治的 12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焦虑状态评分及消化系统功能恢复速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在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术前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促进其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优化心理状态,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 标签: 术前心理干预护理 甲状腺癌手术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术后出院的病人进行首次和二次随访,了解首次随访与二次随访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于 2018年 1月至 8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 18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随访病人为 175例,二次随访为 150例。利用电话随访电子档案记录方式,确立随访内容,制定随访流程,加强随访质量监控。 [1]结果:二次随访问题出现率高于首次随访问题出现率。结论: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对策,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患者 电话随访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8年 9月 1日 -2019年 9月 1日收治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 78例,将 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 39例以及参照组 39例。参照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持续输注麻醉,研究组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前的平均动脉无差异, P> 0.05;研究组插管前、人工气腹以及手术完成时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且动脉压波动水平较小, P< 0.05;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瑞芬太尼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同时还可稳定动脉压,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研究 优质护理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 择 201 7. 1 .1 0 -2018. 1 .1 我院 乙肝发生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

  • 标签: 优质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2015年 1月 -2017年 12月入住我院的病患进行统计,筛选出 64例行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均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综合组给予手术室的综合护理方案,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记录护理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综合组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的结肠癌根治术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综合护理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