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腹症主要是因为腹腔内、盆腔、腹膜后的组织或者是内脏器官出现了病变,所引起地以腹部急性疼痛为突出的表现,急需处理地腹部疾病,并且还伴随着全身不适等的症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地一种疾病。常见急腹症有着胆石症、阑尾炎、肠梗阻、溃疡病急性穿孔、异位妊娠子宫的破裂等等,关系到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的多学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有着发病较急、变化快、并且复杂的特点。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下,近些年患有急腹症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对急腹症及时的确诊和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就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措施,以供借鉴。

  • 标签: 老年人 急腹症 临床特点 腹部疼痛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猪绦虫的囊尾蝴寄生于人的颅内所造成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我国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是流行地区继发性癫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囊虫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小肠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肿瘤,其中2/3~3/4是恶性肿瘤。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比结肠癌低50倍。这是由于小肠属碱性环境,不利于肿瘤生长;小肠内容物是流体,可稀释致癌物质,即排空快而减少食物中潜在致癌物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小肠细菌量少,使需要细菌参与代谢的潜在致癌物(如二级胆酸)生成减少;小肠淋巴组织产生IgA,中和病毒;集合淋巴结产生的T淋巴细胞免疫力强等原因,使小肠的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消化道其他部位。目前尚未明确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及病因。本文旨在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 标签: 小肠肿瘤 临床特征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15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ESBL阴性)最多。糖尿病是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肝脓肿临床大部分表现为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等。14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失访。45例患者行肝穿刺引流术,7例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98例患者因液化不完全,仅使用抗感染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绞痛患者的发病规律、诱因、临床表现、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总结出治疗方法。方法心绞痛在临床分为两类,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0例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类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来研究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治疗以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酯制剂。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原有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出现静息心绞痛及梗死后心绞痛,治疗以止痛、抗栓、抗凝、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时也应依据两者间的差异性对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以控制和减轻症状为主。不稳定型心绞痛以抗凝、防止心肌梗死为主。

  • 标签: 心绞痛 临床特点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ST-T异常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一年之内来我院住院的200例心电图ST-T异常患者采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50例.发病时临床表现为心悸失常,心绞痛,或突然剧痛,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确诊为非冠心病患者50例,发作时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烦等等,并且无规律性。结论对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女性型患者,心电图有ST-T异常,在发病时表现为无典型心绞痛症状,患冠心病概率较低。

  • 标签: 心电图 ST-T 异常 冠脉造影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分泌物临床常规检验特点。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实施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11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阴道感染,其中细菌性阴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假丝酵母菌感染,之后为滴虫感染(P<0.05);阴道清洁度越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感染以及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中3级和4级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级别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阴道分泌物的检测发现发病率较高的阴道感染为细菌性阴道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检测可了解到感染的病原菌,并给予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阴道感染 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治疗组(n=38),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予以泮托拉唑治疗,对临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以胃部为溃疡主要发病部位,其中病灶直径<5.00mm者10例(13.2%),病灶直径>5.00mm者36例(46.2%),病灶直径>10.0mm者30例(39.5%);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有利于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胃溃疡 糖尿病 临床特点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痛风临床特点,并对其危险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97例初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的情况、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对原发性痛风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97例患者中。男性占96.4%,发病的高峰期处于40到60岁之间。最常见的发病的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这部位首发发病率达85.7%。根据单元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可知,原发性痛风的发生和高嘌吟饮食有关系,和吸烟、饮酒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痛风发生的概率会上升;有高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的,原发性痛风发生的概率会非常高;在血脂组中,除载脂蛋白之外,其它的指标和原发性痛风有直接关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的浓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会提高原发性痛风发生概率;血清尿酸排泄分数(FEuA)降低是原发性痛风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多于女性,中老年男性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比较高。高嘌呤饮食、既饮酒又吸烟、高BMI、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高血脂等都是原发性痛风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原发痛风 临床特点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产科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3-2017年接收的1500例产妇,对其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了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实验中,出现产科医院感染的患者有50例,产科医院感染概率为3.33%;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主要有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会阴切口、手术位置、生殖道、皮肤;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探视人数,与患者分娩方式无关。结论为了降低产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医护人员需要控制好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对每日探视人数进行明确规定。

  • 标签: 产科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栓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4例,之后将所有患者均分老年组(n=32)和非老年组(n=32),最后分析疾病的引发因素、用药治疗和临床特征,并总结误诊原因。结果比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的误诊率,前者高于后者,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通过分析老年肺栓塞的误诊原因,证实其主要危险因素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结论老年肺栓塞有较高的肺炎和心肌梗死误诊率,因此临床需高度关注。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在老年群体里,每个老年人都容易出现三高情况,老年高血压就是其中的一种,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较为普遍,同时治疗该病的过程漫长,并且通常情况下不好根治。有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和冠心病、脑梗死等等此类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紧密的关系,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损坏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在临床治疗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服用降压药物,但是又因为老年人对于疾病没有良好的认识或者没有重视疾病,所以常常有一部分老人用药不规律,服药不按时,这样就耽误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医学界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很多资料,对于老年高血压特点临床护理进展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特点 临床护理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04例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对患者的资料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4例患者中,确诊167例,确诊率为81.86%。(分别采用血清学(细菌学)诊断确诊为48例、组织活检确诊44例、影像学检查确诊32例、体液(骨髓)检查确诊21例、治疗反应确诊15例、剖腹探查确诊4例、血管造影3例)其中,病因分为62例感染性疾病(37.13%),38例肿瘤性痰病(22.75%),25例免疫性疾病(14.97%),42例其他(25.15%)。诊断不明性疾病37例,不明性疾病发生率为18.14%。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不明原因发热的例数为123例,所占比例为60.29%。预后情况上,共有16例患者死于住院期间。其中,有4例感染性疾病、8例肿瘤性疾病、1例风湿性疾病和3例诊断不明患者。结论导致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情况有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需要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不明原因发热 感染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44例颅脑外伤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探讨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特点。结果本次研究中全部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死率为4.54%,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由于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困难以及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并且病情的发展比较快,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并且经过合理的治疗措施后总体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小儿颅脑外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临床以缓慢进展的少动-强直为主;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基底结区、脑室周围为主,多伴有额叶、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病灶多位于双侧;大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帕金森综合征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临床以缓慢进展的少动-强直为主;病变性质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病变部位以基底结区、脑室周围为主,多伴有额叶、颞叶脑萎缩和白质疏松,病灶多位于双侧;大部分患者经过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并发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帕金森综合征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的相关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的患者,调查时间为2016年12月到2018年1月,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均为25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为患者选择采用中药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患者伴随有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情况,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能够得到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改善患者的新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4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试验组,并选取同期接收治疗的40例糖尿病低血糖的非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神经系统低糖症状的临床表现与对照组与明显差异,其发生率组间对比,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神经系统低糖症状,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特点 交感神经
  • 简介:摘要牙周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且对身体危害较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饮食,加重消化系统负担。为了总结老年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的120名老年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牙周袋冲洗上药、根面平整、手术切除牙周袋、牙松动固定术、拔除不能保留的牙等,经统计分析,治疗后有显著效果的有96例(占比80%),有一定效果的有18例(占比15%),没有效果的有6例(占比5%)。通过该研究认识到老年牙周病病因多样,且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能及时查明和消除该病的诱因是早期防治的关键,同时还应在老年人群中大力进行卫生宣传,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和配合治疗。

  • 标签: 老年人群 牙周病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按照不同年龄分为老年组(65例,年龄大于或者等于60岁)和非老年组(65例,年龄小于60岁)。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学指标、生化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甲状腺炎者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老年组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谷草转氨酶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与非老年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未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老年 自身免疫性 肝炎患者 临床检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