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各种贫血患儿乳酸脱氢(LDH)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小儿贫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际标准法检测96例各类贫血患儿血清中的LDH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血病(AL)(初诊病例)、溶血性贫血(HA)及巨幼细胞贫血(MA)的LDH水平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IDA)、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LDH水平增高不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脱氢测定在贫血的辅助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贫血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鉴定血清乳酸脱氢(LDH;EC1.1.1.27)同工检测中出现的第6条带“LDH6”蛋白性质,探讨其活性升高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人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与血清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H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经免疫印迹验证其抗原性。并检测37例患者中LDH6活性占LDH总活性有百分比。结果肝级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的“LDH6”与血清“LDH6”为同一物质,为醇脱氢同工Ⅱ(alcoholedhydro-genase,LDH:EC1.1.1.1),相对分子质量为80kD,34例ADH活性≥LDH总活性7.9%的病人一周内即死亡,死亡率达91.9%(34/37)。结论LDH6即为ADH,ADH活性在血清中上升可能是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

  • 标签: ADH酶活性 死亡 血液 “濒亡标志物” 醇脱氢酶同工酶 鉴定
  • 简介:L-谷氨酸氧化的发现是近20年的事情。它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在临床生化检验上,可以用于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天冬氨酸氨基转和γ-谷氨酰基转移等的活性以及肌酐等的浓度。此外,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上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对该的来源、特性和应用等有关的文献作了系统回顾和综述。

  • 标签: L-谷氨酸氧化酶 生化检验 转氨酶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L-精氨酸能够增强人凝血因子Ⅷ(hFⅧ)基因在体外的表达机制。方法:扩增B结构域缺失的hFⅧcDNA(BDDhFⅧcDNA)的A1、A2、A3、C1和C2结构域基因,并将其作为启动子,分别插入含氯霉素乙酰转移(CAT)报告基因的载体pCAT3-Enhancer的启动子位点,构建成载体pAl—CAT3-Enhancer、DA2-CAT3-Enhancer、pA3-CAT3-Enhancer、pC1-CAT3-Enhancer和pC2-CAT3-Enhancer。再将各载体分别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加入L-精氨酸(终浓度10mmol/L)培养24h。实验设转染阴性对照(不含启动子)、转染阳性对照.各组再设加L-精氨酸及不加L-精氨酸的对照组(共14组)。采用体外细胞核连缀反应(run—onassay)检测CAT基因的转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HUVECs裂解液中CAT蛋白的含量。结果:在无L-精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CAT3-Basic、pA3-CAT3-Enhancer、pCl-CAT3-Enhancer和DC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均未检测到有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均为背景值,转染阳性对照载体DCAT3-Control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有强转录,转染pAl-CAT3-Enhancer和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只能检测到微弱的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分别为(61.85±7.86)pg/10^6个细胞和(60.27±7.27)pg/10^6个细胞。在与L-精氨酸共培养24h后,转染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CAT蛋白含量达到(368.56±21.85)pg/10^6个细胞,显著高于未加L-精氨酸组(P〈0.01).而转染其他各载体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变化与未加L-精氨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Ⅷ的A1和A2结构域基因能作为启动子驱动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L-精氨酸可显著增强hFⅧA2结构域基因启动的CAT基因转录和表达。

  • 标签: L-精氨酸 凝血因子Ⅷ 启动子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 标签: 细菌 L型 分离培养
  • 简介:机体内的乳酸由丙酮酸还原产生.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组织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时氧化时丙酮酸即被还原为乳酸乳酸主要来源于骨骼肌、脑、皮肤、肾髓质和红细胞。血液中乳酸浓度与这些组织产生乳酸的速率及肝脏对乳酸的代谢速度有关,约65%的乳酸被肝脏利用:乳酸循环是葡萄糖在外周组织转化为乳酸,而乳酸在肝脏中又转化为葡萄糖的循环过程。肝外乳酸通过骨骼肌和肾皮质的氧化作用清除。

  • 标签: 抗凝剂 乳酸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和淀粉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同工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活性。结果各组病例的血清,胆汁淀粉及同工活性水平以x±s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1)。48%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血清淀粉及工活性增高,胆汁淀粉活性增高明显,尤其是胆管囊肿,急性胰腺炎组P-AMY/T-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MY/T-AMY比值是诊断急笥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胆管疾病 患者 淀粉酶 胰腺疾病 同工酶 活性改变
  • 简介: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碳酸酐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发锌。方法:头发灰化后溶于0.1mol/LHCl,测定前先用0.01mol/LNaOH稀释并中和酸,测定时待分析液中锌离子复活脱辅基的碳酸酐,以醋酸对硝基酚作为促反应底物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达61.2μmol/L,回收率95.2%~104.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1与2.8%,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Y)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71X+0.095,r=0.994。发样中Cu2^+、Fe2^+、Mn2^+各25μmol/g、Co2^+1.25μmol/g对本法测定锌均无影响。用本法测定56例健康成人,其发锌参考范围(X±2s):1.16~3.04μmol/。结论:该法具有特异、准确、灵敏、试剂稳定等优点,适合于生化分析仪检测发锌。

  • 标签: 碳酸酐酶法 发锌 醋酸对硝基酚 两点速率法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健康人粪便内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乳酸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乳酸杆菌16SrDNA序列设计属特异性引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酸杆菌的16SrDNA,对粪便中的乳酸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并和用传统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检测乳酸杆菌和传统方法检测乳酸杆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比传统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临床上可用此方法对患者肠道乳酸杆菌进行定量分析。

  • 标签: 乳杆菌属/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患儿的九种常见血清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肺炎组50例患儿及对照组50例体检正常儿童的血清相关活性,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ST、GGT、LD、CK、CK—MB、HBDH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ALT、ALP、LD1升高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损伤,但主要以心肌损伤为主,故应对心肌进行保护性治疗。

  • 标签: 肺炎患儿 血清酶 相关酶活性 统计学处理 正常对照组 保护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6例疑诊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检测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B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尿淀粉检测,C组22例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早期急性胰腺炎临床检出情况。结果C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血清淀粉和尿淀粉联合检测其准确率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给予血清淀粉检测与尿淀粉检测。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尿淀粉酶 联合检测 早期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清乳酸与脑钠肽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6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另取健康体检儿童和普通手足口病患儿各50名,依次设置为重症组、健康组和常规组,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乳酸与脑钠肽表达水平。结果常规组和重症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乳酸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重症组血清乳酸与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受试者与常规组手足口病患儿(P<0.05);常规组患儿脑钠肽水平略高于健康受试者,但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乳酸和脑钠肽均有异常升高表现,这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群体中尤为显著,临床可参考该两项指标来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判断预后。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血清乳酸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比其血清淀粉、脂肪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浓度为(665.46±61.99)U/L,脂肪浓度为(1411.97±125.97)U/L,C反应蛋白浓度为(44.31±12.08)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溶性PD-L1分子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86例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本院呼吸科诊治的胸腔积液患者,按照积液性质将其分为A组(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B组(恶性胸腔积液,38例)、C组(非结核、非恶性胸腔积液,18例)。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胸腔积液,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胸腔积液sPD-L1水平,FCM法检测胸腔积液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表达以及PD-1在CD4+T细胞、CD8+T细胞、CD14+单核细胞的表达和PD-L1在CD14+单核细胞的表达。患者ROC曲线分析sPD-L1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sPD-L1含量以及CD8+细胞比例、PD-L1在CD14+单核细胞表达比例均明显高于B、C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A组胸腔积液sPD-L1的诊断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82.9%。结论不同病因所造成的胸腔积液微环境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状态,sPD-L1分子可对此作出有效反应,因此可被广泛用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

  • 标签: 可溶性PD-L1分子 结核性胸腔积液 表达特性 生物学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92例复发性阴道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46)依据致病原因应用相应抗生素治疗,研究组(n=46)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是2.17%,较对照组的17.39%低(P<0.05);②研究组整体有效率是97.83%,高于对照组的91.3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肯定,根治性强,可借鉴。

  • 标签: 乳酸杆菌活菌胶囊 抗生素 复发性阴道炎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血乳酸(LD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4例作为实验组,按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另外随机选取健康人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睡眠参数,同时检测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饱和度指数(ODI4)、血乳酸水平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乳酸水平也不断上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血乳酸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分级参考依据。

  • 标签: 血乳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取乳酸菌阴道胶囊+结合雌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例数200例,选取时间2015.5.1日到2016.5.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结合雌激素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随访不同时期的症状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性阴道炎女性患者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高达95.00%,而随访6个月的症状反复发作概率是9.00%,12个月概率上升幅度较低,为18.00%,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在使用结合雌激素的基础上,针对老年性阴道炎女性患者再联合实施乳酸菌阴道胶囊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结合雌激素 乳酸菌阴道胶囊 老年性阴道炎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监测判定ICU危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50例ICU危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检测的乳酸水平分为高乳酸血症组和乳酸酸中毒组。结果乳酸酸中毒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乳酸峰值均高于高乳酸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入院时、入院6h后、入院12h后、入院24h后乳酸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能够作为判定ICU危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乳酸 ICU 危重症肺炎 病情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