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的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脊髓损伤压力应对量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拒绝与否认维度中,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愤怒-敌意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65.2%的变异量;面对维度中,婚姻状况、排便情况及年龄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43.8%的变异量;幻想维度中,迷惑-混乱情绪、病程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52.1%的变异量;依赖与妥协维度中,自理能力、年龄、损伤程度、损伤结果及生育情况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79.6%的变异量;寻求支持维度中,居住地、性别、日常照护、支持利用度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47.9%的变异量;合理化维度中,精力-活力情绪、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受教育程度为显著影响因素,能解释其50.9%的变异量。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压力应对方式的运用受个体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干预,以协助患者调整压力应对方式,提高压力应对水平,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 标签: 脊髓损伤 压力应对 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门诊小型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门诊小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应对方式量表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正性应对方式维度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自责、幻想、退避等负性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改善门诊小型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学习积极应对方式。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门诊小型手术 负性情绪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乳腺癌发生危险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乳腺癌病人(BC组)49例、乳腺良性疾病病人(BBD组)57例和同期住院的非癌症病人(NC组)49例进行调查。[结果]与BBD组和NC组病人比较,BC组病人生活事件总刺激、负性事件刺激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F=24.383,P〈0.001;F=37.576,P〈0.001;F=7.405,P=0.010),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F=5.655,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刺激(OR=1.167)、消极应对方式(OR=1.338)和积极应对方式(OR=1.077)是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生活事件刺激(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和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女性 乳腺良性疾病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及Herth希望量表对10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评分为(65.27±3.82)分,主观支持(24.25±3.78)分,客观支持(14.25±3.42)分,支持利用度(10.22±3.45)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为(24.58±2.96)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为(42.24±6.23)分。希望水平总评分为(25.36±2.48)分,积极行动评分为(8.25±1.78)分,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评分为(8.96±1.58)分,目前及未来态度评分为(9.12±0.96)分。经Pear-son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评分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希望水平总评分及积极行动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和希望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可通过提高前列腺癌社会支持而提高患者希望水平,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以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前列腺癌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希望水平
  • 简介:[目的]探索积极应对在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简易版(CD-RISC1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1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24.83±7.58)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4±0.63)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2±0.51)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7±0.48)分;心理弹性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对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通过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影响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中介效应量达33.60%。[结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其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积极应对在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老年痴呆 照顾者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 中介作用
  • 简介: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膜透析的80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腹膜透析导管体外部分破损,破损后发生腹膜炎10例,其中3例因腹膜炎终止透析。分析原因可能有:导管某部位长期折叠牵拉,患者及家属知识缺乏使用剪刀剪断,锐器意外刺破导管。经临床观察总结,提出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订腹膜透析导管意外处理流程、加强院外电话随访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腹膜透析 导管 留置 护理
  • 作者: 吴玲常俊刘红坤蒲金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外科接待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外科护理存在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经预防性护理,提升了护理水平,满足了患者需求,值得推广。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调查458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情况,选取出现静脉留置针渗液、脱落、肿胀、堵管的患儿66例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依次为堵管、肿胀、脱落、渗血,与患儿的年龄、留置部位及留置时间均相关.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穿刺部位及血管,规范使用和维护静脉留置针,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避免反复静脉穿刺为患儿带来痛苦.

  • 标签: 儿童 静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引发因素及护理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进行PICC的60份老年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原学检查及引发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60例患者共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其中局部感染3例,血行感染2例;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置管位置、输注液体种类、化疗疗程、导管留置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PICC置管,优选置管位置,严格进行PICC标准化操作,输注高营养液前后脉冲式冲管,合理选择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结束后及时拔除,提高患者自我处理意识,减少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肿瘤患者 PICC导管 相关性感染分析 处理对策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当心肌缺血时间大于20~30min时,心肌细胞开始出现坏死,缺血超过6h后,缺血区域20%~80%的心肌发生坏死,因此AMI越早得到治疗,患者获益越大。

  • 标签: 心肌梗死 腹痛 误诊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眼科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焦虑情绪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175例眼科住院患者,依据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焦虑状况对其进行分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找出影响眼科手术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焦虑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对药物价格的直观感觉、是否掌握疾病基本知识、用药次数、是否被告知详细的用药方法;影响患者焦虑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结论在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应加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支持,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焦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眼科 用药依从性 焦虑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结合我国自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以来的教育现状,从培养目标、招生情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评价指标体系、师资力量、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并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剖析,以期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护理教育 硕士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将呼吸科120例需行院内转运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措施,实验组实施危重患者安全转运集束化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安全转运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集束管理策略可明显降低呼吸科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危重患者 转运
  • 作者: 刘杜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7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x2=4.5997,P<0.05,差异有意义;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806,P<0.05,差异有意义;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63±2.3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92±3.55)d,经统计学检验,t=6.0617,P<0.05,差异有意义。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22%,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4323,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通过综合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简介:[目的]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26例病人为对象,回顾分析病人病历资料,探讨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心理因素是病人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占比53.85%。对疼痛刺激耐受力低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第二大原因,占23.08%。此外,过度压迫或牵拉、血容量相对不足和空脏脏器刺激也可能引发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占比分别为11.54%、97.69%、3.85%。[结论]应强化心脏介入术病人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并注重补充血容量和疼痛护理,以有效预防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术后并发症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