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管理者采取减轻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thetransitionshockofnewlygraduatednursesscale,TSNGNS)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对北京市某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入职1年内的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护士转型冲击得分为(2.80±0.46)分,呈中等水平。新护士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国内常模。新护士转型冲击总分及各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均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新护士转型冲击处于中等水平,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引导新护士积极采用应对方式应对各种困境。

  • 标签: 新护士 转型冲击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城市移居老人的疏离感水平现状、主要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帮助城市移居老人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方法2015年3至2016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5个社区的150名城市移居老人为研究对象,以自行研制的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城市移民老人疏离感水平现状和原因,提出干预对策。结果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总均分为(123.47±1.10)分,其中亲人疏离感维度均分最高,为(3.52±0.76)分,自我疏离感维度均分最低,为(2.76±0.51)分;婚姻状况、与子女相处时间及家庭月收入是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城市移居老人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其疏离感水平较高,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疏离感 城市移居老人 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存在的饮食安全问题,探讨饮食安全对策,以期提升其住院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离休老干部病房2016年1—7月收治的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12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其传统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126例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饮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影响饮食安全相关因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饮食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饮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饮食安全相关因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患者的饮食安全,提升其对饮食护理的满意度,避免因饮食护理风险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龄老干部 长期住院 饮食安全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护理对策
  • 简介:总结93例患者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包括:皮肤基础条件差致皮肤破溃,贴膜使用方法不当易引起皮肤损伤,药物不良作用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患者自身过敏体质及汗液刺激。对策:皮肤基础条件差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掌握正确的贴膜粘贴及去除方法,对皮肤过敏患者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使用纱布敷料增加通透性,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物。93例患者针对致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采用相应对,皮肤状况好转,1例患者皮肤状况未见好转,最终拔出导管。

  • 标签: PICC 医用黏胶 皮肤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总结77例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再生育女性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接受辅助生殖再生育治疗女性的焦虑情绪受生育目的、胎儿性别期望、治疗效果等因素影响,需加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相关知识宣教,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

  • 标签: 体外受精 女性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健康指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自康复科选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74例,采用自制住院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为评价工具,对其健康指导依从性实际情况、相关因素、心理状态展开调查。结果74例患者健康指导依从性合格率(≥80%)较低,其中健康教育依从性好的患者占43%,健康教育依从性低的患者占57%,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患者配合程度、心理状态、文化程度、年龄、理解能力、记忆力、陪护或家属责任心和配合度、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落实程度,经济情况有关。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患沟通,对提高住院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依从性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依从性 健康指导 康复期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及分析引发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且总结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室2015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收集并整理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的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探究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术室防控切口感染护理干预策略。另外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严格的遵循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展开护理干预工作,对于2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现象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室切口感染率分别是50.00%、5.00%。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照组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涵盖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在3h以上、手术期间有参观人员、为接台手术几方面。实施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后,研究组手术感染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应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将手术室切口感染率降到最低。

  • 标签: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探讨夫精人工授精病人妊娠后特殊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从而改善夫精人工授精病人妊娠后特殊的心理问题,缓解病人心理压力,确保病人身心健康,使其安全、平稳地度过妊娠期,促进其优生优育。

  • 标签: 夫精人工授精 妊娠 心理问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铅暴露水平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妊娠期铅暴露孕妇为研究对象,将依从性好、愿意接受健康干预的孕妇作为干预组,给予充分的健康教育、治疗指导及饮食指导.将依从性差、未接受完整的健康干预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婴幼儿早期智力发育状况.结果干预组分娩时脐带血铅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足月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产、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3个月、6个月时精神发育指数(MDI)和心理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暴露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健康宣教、驱铅治疗及饮食生活方式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妊娠期结局.

  • 标签: 妊娠/护理 铅暴露*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 标签: 锐器伤 血源性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特点 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3例,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Chld-Pugh分级、手术时间、脾脏大小、术后是否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内径、手术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83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中,79例术后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率为27.92'.经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Chld-PughC级、脾脏≥150mm2、术后未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350×10^9/L、D-二聚体≥280ng/ml、门静脉内径≥15mm、手术方式为脾切十断流术、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重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引发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PVT的发生率.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手术后血栓形成/护理
  • 简介: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ICU建设日益完善,入住ICU的患者也不断增加.大多数患者在ICU都经历过疼痛、躁动、呼吸困难、焦虑等生理及心理痛苦,这些不适感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尤为明显[1].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与相应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下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组,71例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术,收集所有患者年龄、血糖、结石皮肤距离(SSD)、结石直径、身体指数(BMI)、冲击波能量、冲击波次数的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血糖、SSD、BMI、冲击波能量、冲击波次数为影响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冲击波直径、冲击波次数为影响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下尿路结石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尿路结石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及疼痛等并发症,经分析,与结石大小和冲击波次数有关。

  • 标签: 体外振波碎石术 下尿路结石 并发症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医学英语听力焦虑成因,评价学习策略的实施对其英语听力焦虑的缓解效果。方法2017年3月,采用专业英语听力焦虑问卷(theforeignlanguagelisteninganxietyscale,FLLAS)对某军医大学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存有听力焦虑的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在后续听力课堂的各个阶段实施根据焦虑成因安排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共20个学时,频率为1次/周,2学时/次,共10周。课程结束时,再次采用FLLAS对上述8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比较两次调查结果的差异。结果第一次问卷数据显示,所有受试者的20个题项总分为4341分,平均(2.71±0.14)分,语言背后的文化理解(非语言焦虑因子)和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语言焦虑因子)的评分较高为(2.82±0.21)、(2.79±0.19)分。第二次问卷数据显示,所有受试者的20个题项总分为3784分,平均为(2.49±0.11)分,与第一次调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且各项因子的评分均优于第一次测试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教师以设计课程、把握课堂、减缓焦虑为切入点,综合教授听力学习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护理本科生医学英语听力焦虑,但不同焦虑因子的缓解程度不同,需要进一步有针对性调整策略

  • 标签: 护理专业英语 听力焦虑 听力学习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0岁组72例和〈50岁组48例.比较两组入室时、入室30mm后、60mm后、90mm后、120mm后、150mm后和术后2h的体温.结果〈50岁组入室后各时段体温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m、120mm和150mm体温低于入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室时、入室后30mm、60mm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入室后90mm、120mm、150mm和术后2h体温均高于≥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50岁组,≥50岁组在术中发生体温过低的风险更高.在常规保温处理的基础上,宜针对年龄稍大患者,强化体温监测和护理.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中体温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0例,对出现压疮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压疮的可能原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66%,其中Ⅰ期41例,Ⅱ期27例,Ⅲ期18例,Ⅳ期压疮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O岁、BMI≥25kg/m^2、手术时间≥2.5h、合并症如糖尿病、气管内全麻、侧卧/俯卧、出血量≥80ml/h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压疮形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如糖尿病、麻醉方式、术中体位均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手术室护理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内瘘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法分析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治疗时间、低血压、穿刺次数、贫血及静脉内膜增生是影响患者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内瘘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内瘘血栓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肾透析 内瘘 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