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协同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儿化疗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1月时间内于进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儿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患儿。对照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协同心理护理方案,以此比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协同心理护理 恶性淋巴瘤 化疗 心理弹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60例,按护理方式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30例)和研究组(延续性护理干预 30例),比较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状况。结果:护理前组间 CD-RISC评分、 SDS评分、 SAS评分差异小( P>0.05),护理后,研究组 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 SDS评分、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其负性情绪和心理弹性均可得到更良好的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士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 2017年 10月 ~2019年 9月我院 32名手术室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手术室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和心理弹性相关性。 结果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的关系,(P< 0.01)。 结论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心理弹性对工作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两者间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工作生活质量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心理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患者 6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进行相关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弹性护理进行相关干预,每组患者各 3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经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坚韧维度、自强维度、乐观维度以及心理弹性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见其心理弹性测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维度和功能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其生存质量测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心理弹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患者以及提高患者存生质量,达到全面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弹性护理 糖尿病肾病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罗伊 -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70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35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多西他塞进行治疗。观察组 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罗伊 -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干预 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HAD评分为( 11.33±0.17)分,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且各维度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照顾负担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连同其照顾者 270对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评测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照顾负担水平,单因素分析心理弹性和照顾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使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理弹性水平和照顾负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 45.36±12.13,为中度到重度负担水平,其中,重度负担占比 31.1%,中度负担为占比 44.4%,轻度负担占比 20.0%,无负担占比 4.4%;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总分为 55.64±19.32,在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 3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 8.54±2.36、 18.67±7.87、 26.54±9.36);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性别、年龄与照顾年限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和照顾负担的主要因素(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各个维度上均具有强负相关性( P<0.05)。 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较重,照顾者心理弹性和照顾负担与照顾者性别、年龄和照顾时间相关,且心理弹性与照顾负担显示出强负相关性,即可采取从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心理弹性来降低其照顾负担水平。

  • 标签: 慢性心衰患者 主要照顾者 心理弹性 照顾负担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实施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中给与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样本选自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来本院诊治的 60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 A 组与 B 组,每组各 30 例。其中 B 组行常规护理, A 组行手术室护理。最终统计对比 A 、 B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情况。 结果 行手术室 护理的 A 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比 B 组要显著减少或缩短 ,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A 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要比 B 组有了很大的提高,差异明显,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因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与手术室护理,能够极大程度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手术创伤性,在临床上有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 术中出血量 Harri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白癜风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接治的 200例白癜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为研究组 100例和对照组 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 SCL-9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 SCL-90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白癜风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其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癜风 心理护理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心理障碍护理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进而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方法:对产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病因主要有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从而给与产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鼓励产妇,增强其自信心,进而使其尽快的适应母亲的角色。结论:产后心理障碍是产妇产后的常见问题,严重的话会威胁婴儿健康和安全,所以要及时给与全面护理,使产妇可以放松的顺心,体会母亲角色的幸福和快乐。

  • 标签: 产后 心理障碍 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0例,治疗时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SAS)、抑郁自评(SDS)得分。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者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住院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而提高住院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老年 住院患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组别设定为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相同护理干预时间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护理效果根据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做为参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对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程度,有效降低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并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方法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期间,随机选择 50例需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有 25例,研究组用心理护理,常规组用普通护理,对比两个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的不良心理,并提高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耳鸣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情况。方法 抽取收治的230例耳鸣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的115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的115名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比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心理护理 耳鸣 不良心理 改善评价
  • 简介:摘要:癌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它有高发生率,高成本和难治疗的特点。对于患者来说癌症很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引发恶性循环。因此,心理疗法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康复变得越来越重要。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并且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据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在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农村地区排名第二。其中,情绪因素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癌症 情绪因素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护理实习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100例实习生,参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法,研究组使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并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变化情况。结果:在实验前,两组实习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差别不大,(P>0.05),在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研究组实习生的坚韧、力量、乐观等心理韧性评分分别为(49.07±10.33)分、(26.88±8.53)分、(13.66±4.37)分,总分为(89.59±21.39)分,参照组分别为(46.39±10.28)分、(24.55±9.11)分、(12.52±4.68)分,总分(83.66±23.08)分。两组实习生在实验后的心理韧性评分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教学时采用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能够使带教人员进一步了解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对调整教学方案或缓解实习生心理压力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分阶段团体积极心理干预 护理实习生 常规带教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及身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1月至 2019 年 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 118 例,分为观察组( 59 例)和对照组( 59 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日常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疾病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明显好于基线组。结论: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疗和身体康复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小儿白血病,心理变化,身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焦虑情绪,积极的面对治疗。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 心理护理 寻常型银屑病 不良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1~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SDS评分、 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宫颈癌前病变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镜术前心理健康宣教对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接诊的 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研究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胃肠镜术前心理健康宣教。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SA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 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胃肠镜患者术前实施心理健康宣教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胃肠镜 心理健康宣教 焦虑恐惧心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初产妇开展产前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60例初产妇展开研究,产妇的分娩时间在2019年1月~12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360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0例,2组产妇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产后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 分娩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发生率71.67%、阴道引产发生率18.89%、剖宫产发生率9.44%,依次与对照组49.44%、28.89%和21.67%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产后24小时的失血量(149.85±12.39)ml要少于对照组(255.76±18.67)ml,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调节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减少产后失血量和剖宫产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初产妇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分娩方式 产后出血 产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