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使本科护理教育设置满足新时期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方法分析目前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状况,比较美国护理教育体系的结构特点,对我校本科护理教育设置进行改革。结果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体系构架。结论通过对我校护理教育设置的改革实践,不仅加强对护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了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适应了现代化对高能力护理人才的需求。

  • 标签: 护理教育 课程设置 改革 本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对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4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使用常规、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两种方式展开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高血压结构化与教育的方式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展开干预,患者的依从性得分、收缩压、舒张压等均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实施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对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均有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结构化治疗 教育课程 高血压 护理干预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明确主讲教师权利与义务,制定主讲教师遴选、考评以及奖惩制度,探索和完善主讲教师负责制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方式。结果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6年中,主讲课程的总评优秀率达到100%;课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建成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优质双语示范课程,2门军队优质课程,5门校级优秀课程;骨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1名主讲教师获得总后勤部育才金奖,2名教师获育才银奖.3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2名教师获校特级优秀教师称号,10名教师获校A级优秀教员称号。结论主讲教师负责制对调动护生求学积极性。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在促进护理学科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改进和完善。

  • 标签: 护理 课程 主讲教师 师资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在本科护理教育中设置循证护理课程,为循证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的相关培训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7名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专家进行3轮问卷调查,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筛选循证护理课程设置指标条目.结果70.59%的专家认为在护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循证护理课程"非常必要",29.41%的认为"必要";70.59%的专家建议将循证护理课程列入护理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学时数为17-24学时;76.47%的专家建议将循证护理课程安排在整个护理学学习的中后期,即基础课程学习后期,临床实习前期;76.47%的专家建议从事临床工作的教师担任本科循证护理课程教学任务.结论本科循证护理课程开课形式为选修课;开课时机为基础课程学习后期,临床实习前期;学时数为17-24学时:师资来源为从事f临床工作的临床教师.

  • 标签: 教育 护理 德尔菲技术 循证医学 课程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外麻醉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课程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内容分析法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国际护理麻醉师联盟11个成员国现有培训课程共约36门,分为四类:麻醉基础课程、麻醉专业课程、麻醉人文课程和科研统计相关课程。国外的麻醉护理教育从无序的非学位教育向有序的学位教育发展,我国目前处在职前护理教育的阶段。结论借鉴国外麻醉护理教育发展经验,发展以能力为本的职后教育,走职前-职后教育并重的发展路线,逐步实现职后的学位教育方向。

  • 标签: 国内外 麻醉护理教育 课程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教育在急重症护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学校2020级护理专业中选取92名学生进行研究,使用硬币投掷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名,比对两组教学效果。方法 观察组学生使用综合模拟情景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对比教学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相较于教学前,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及理论成绩明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安全教育 急重症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据报道目前所面临的任务是:新形势下卫生服务人员的教育;信息技术在日常实践中的应用;执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2003年的医学研究所(InstituteofMedicine)报告中指出,对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应进行以下核心能力方面的教育:强调“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参与跨学科的团体合作;强调循证实践;能够把安全有效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应用护理信息学的能力。

  • 标签: 护理教育 护理信息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本科护理教育1998年和2006年社会入文课程设置的情况。结果1998年19所护理本科院校设置社会人文课程的科目和学科范围狭窄,只有14门必修课,无任意选修课;政治、英语以外所有社会人文课程的学时之和仅占总理论学时的4.08%。2006年47所院校设置社会人文课程数量达到了70余门,有76.6%的学校开设了任意选修课,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等多类课程;政治、英语以外所有社会人文课程的学时之和占总理论学时的7.37%。结论2006年本科护理教育社会入文课程设置的状况较1998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科目范围和学时比例都有所增加。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人文科学 课程
  • 简介: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建设、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领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强的专业人才。基础医学课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不仅是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内容,同时也是连接护理专业课与临床实践工作的桥梁

  • 标签: “OBE”理念 妇产科护理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的发展,课堂思政成为当代教育主题。课程思政与医学人文都强调以人为本,具有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以立德育人为根本,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在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命题上答好问卷,强国之志,生生不息。坚持理论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要求,是思政课最终目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思政 高职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儿科护理专业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教育课程思政,并分析其在提高护理人员伦理素养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通过系统研究现有儿科护理伦理问题及相关教育模式,以期为推动儿科护理专业实践中的伦理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标签: 儿科护理 伦理问题 教育 课程思政 专业实践
  • 简介:目的明确我省护理本科教育护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知识需求,为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省承担护理本科教育的181名护理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黑龙江省本科教育护理教师的一般状况、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结果护理教师在各知识领域都有得分偏低的项目,最缺少的是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急需提高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结论护理教师在各知识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薄弱的环节,知识结构需进一步完善。各院校领导应结合护理教师的知识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 标签: 护理本科教育 护理教师 知识结构 知识需求
  • 简介:摘要:后疫情时代下应加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时代下护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爱国主义认知和内化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为例,从课程建设中的教师团队培育、人物事迹和典型案例教学方法的建立来实现对护生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并对课程思政的考核形式和教学效果评价做出阐述。

  • 标签: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教育 护生
  • 简介:患者安全与医疗护理差错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护生是护理事业的后备军,从长远考虑,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第一步是要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护理教育。笔者介绍了在《基础护理学》日常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增设护理安全相关知识教学、设计护理安全理论教学、重组护理安全实验教学、开展护患纠纷模拟情境讨论和辩论等教学实践,促进护生在早期学习时即认识到安全护理的意义,养成安全护理的意识和习惯,并增强护生安全护理的风险意识。

  • 标签: 护理学基础 情境教学法 护生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作为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中国医学史的教学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与精心设计,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我们围绕中医药自信、名医成长借鉴、思辨能力培养、中西医本质认识4个教育主题进行思政教育的设计,从而达到坚定中医药自信、培养高尚医德、塑造职业素养、认清中西医本质、转变思维方式等效果。

  • 标签: 中国医学史 中医药自信 课程思政 思政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介绍知识管理的概念、分类以及进行知识管理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和讨论知识管理的模式和职能,探讨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即通过知识管理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变教师的被动专业化为主动专业化,提倡参与研究和反思,增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意识。

  • 标签: 知识管理 教师 专业发展
  • 简介:【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为广大高校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本文阐述了对“四有”好教师的认识及简单探讨如何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

  • 标签: 新时代   四有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