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院内24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对院内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进行评估,分析身份识别正确影响因素,并在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同年12月再次评估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判断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的价值;结果:(1)2022年6月用自制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60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为90.00%。2022年12月再用同样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16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22年12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2022年6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

  • 标签: PDCA 身份识别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院内24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对院内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进行评估,分析身份识别正确影响因素,并在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同年12月再次评估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判断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的价值;结果:(1)2022年6月用自制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60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为90.00%。2022年12月再用同样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16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22年12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2022年6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

  • 标签: PDCA 身份识别 正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漏执行。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进行改进,制定静脉输液PDA操作流程图,培训护理人员,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PDA扫码的执行。结果: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明显降低,从93.55%下降至0.97%,进步98.96%,达成了改进PDA扫码执行准确性和效率的目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加强PDA扫码的规范操作和管理,是降低患者静脉输液PDA扫码漏执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静脉输液 PDA扫码 执行率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品管圈对于提升PDA静脉输液查对执行的作用价值。方法:2022年我科室运用品管圈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分析运用前后护理缺陷情况以及查核对制度执行情况。结果:品管圈应用之后,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执行进步为100%。结论:提高PDA护理查对制度执行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而整个工作过程中运用品管圈的模式对于促进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DA静脉输液 查对制度 品管圈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如何提高门诊手术护理记录书写的正确展开分析。方法:抽取本科室2022年2月-2022年3月期间共120份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为对照组,分析本阶段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室会议商讨出解决措施,将解决措施应用到2022年6月-2022年7月,同样抽取其中120份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为研究组,比较两个阶段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合格。结果:研究组门诊手术护理记录单合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现门诊手术护理记录书写缺陷,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不断分析整改强化门诊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控制,加强门诊手术护理记录书写培训,能够有效提升门诊手术护理记录书写正确,是保证门诊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和依从性的情况,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设施调查表,在调查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现场调查236名医生和247名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和临床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共观察到2560次手卫生指征。总体手卫生执行为58.16%(1489/2560),总体手卫生依从为32.50%(832/2560);手卫生依从性低主观归因71.88%(1242/1728),客观归因为28.13%(486/1728)。结论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主要原因,应采取以强化培训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护理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踝泵运动执行情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手术根治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下进行踝泵运动,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踝泵运动执行及达标;比较两组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统计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踝泵运动执行及达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血流峰速、靶血管内径及靶血管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主动活动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例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均进行下肢踝泵运动,进行规范化护干预,可显著提高踝泵运动执行及达标,改善下肢血流情况,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肿瘤术后 踝泵运动执行率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风险评估单书写正确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护理风险评估单书写正确"为主题,对导致护理风险评估单书写错误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风险评估单书写错误率由21.74%降低到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风险评估单书写正确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风险评估单 书写正确率 风险评估 PDCA循环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实施持续治疗改进干预对其良肢位摆放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在2021年10月-2022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分组,其中2021年10-12月收治的83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22年4月-6月收治的81例纳入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对比两组良肢位摆放正确、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对比良肢位摆放正确,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差异(P>0.05);对比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脑卒中偏瘫 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心电监护管理的正确。方法:品管圈管理办法,选择2022年7月-8月以时间设置、终末消毒、收纳线路、设置规范、放置规范五类合计120项,按照品管圈现状把握、目标拟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效果确认、标准化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改善前心电监护管理的正确为76%,改善后心电监护管理的正确为96%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提高心电监护管理的正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心电监护 管理 正确率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PICC患者自我维护正确的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将携带PICC患者随机分为前期调查组(50例)和后期查检组(50例),前期调查组按常规对PICC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期查检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携带PICC的居家肿瘤患者。结果出院后2个月内前期调查组发生拔管、管路滑脱、感染等情况共计6例(12%),后期查检组发生管路滑脱1例(2%),比较2组在出院后2个月内的拔管发生、管路滑脱及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提高携带PICC居家肿瘤患者的自我维护正确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居家护理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对于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正确的提高作用效果。方法 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2-12至2023-3月时间段内,76例住院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纳入样本,依据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对比组病人开展一般流程护理,创新组则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观察病人干预效果。结果:在雾化吸入方面,创新组干预后正确为97.36%较对比组71.05%更高,且药物残留量与对比组相比较而言大幅度减少,有一定距离差异(P<0.05)。结论:针对雾化吸入住院治疗患儿联合品管圈护理模式,提高患儿正确雾化吸入,有效改善临床体征,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赢得家属肯定和满意,具有推荐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儿 雾化吸入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器械交接正确,探究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中实施PDCA方法的实际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对照研究的形式展开,选取1500份器械作为研究标本,分别于实施PDCA前、后随机选取,以此来探究PDCA方法在提高器械交接正确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PDCA方法实施后,器械交接正确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其次,手术室医生对器械的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实施PDCA后的器械评价、感受评价评分均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与供应室的器械交接工作中加强对PDC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器械交接正确

  • 标签: 手术室 供应室 器械交接 PDCA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热门诊当中实施预检分诊专项管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74例患者,根据就诊期间预检分诊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37例患者接受常规分诊管理干预;观察组中37例患者接受预检分诊专项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信息登记正确和信息记录延时、分诊就诊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对发热门诊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信息登记正确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信息记录延时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分诊就诊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对发热门诊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发热门诊当中实施预检分诊专项管理干预,能够充分保障患者信息登记的准确性,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缩短分诊就诊时间和治疗时间,使发热门诊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发热门诊 预检 分诊 专项管理 信息 登记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品管圈在提高高龄住院患者口腔清洁执行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50例高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口腔清洁执行、牙菌斑改善情况和口腔护理评估状况。结果 研究组口腔清洁执行患者人数为43,执行是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口腔清洁执行52.00%(P

  • 标签: []品管圈 高龄住院患者 口腔清洁执行率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病人用集束化护理对提升肠内营养执行的价值。方法:择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接诊重症病人58名。试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肠内营养执行等指标。结果:关于肠内营养执行,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9.31%相比更高(P<0.05)。关于低血清白蛋白:试验组发生3.45%,和对照组数据31.03%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5.86%相比更高(P<0.05)。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病人用集束化护理,肠内营养执行更高,低血清白蛋白发生更低,满意度改善也更加明显。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 集束化护理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冠肺炎期间优化急诊预检流程对于分诊正确的影响意义。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急诊预检分诊患者共18765人次,研究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不断筛查急诊患者的流行性病学史,优化发热患者救治流程,通过将流程信息化,做出实时反馈以及精细化管理护理,评价优化急诊预检流程的应用意义。结果: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流程后,院前、院中无缝交接,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管理,提升预检分诊正确,可以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大大缩短,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可以及时识别其病情,使其得到及时治疗。结论: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以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做好分区救治,降低交叉感染发生,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新冠肺炎 优化急诊预检流程 正确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分诊正确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2021年4月设为研究时间段,选取该时间段内急诊收治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分组,参照组(49例,20年9月~12月)接受常规分诊管理,试验组(48例,21年1月~4月)。比较两组急诊分诊正确、治疗预后及分诊效率差异。结果:试验组分诊正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骨科患者踝泵运动正确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品管圈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44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均为骨科所收治,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与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的观察组各72例患者,对两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踝泵运动正确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并发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踝泵运动正确的提升,最大程度的减少各并发症,促进其尽快康复。

  • 标签: 品管圈 骨科患者 踝泵运动正确率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