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耳穴豆对首发脑卒中病人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脑卒中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豆,干预30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豆可缓解首发脑卒中病人的抑郁情绪。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耳穴埋豆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穴位线治疗护理单纯性肥胖症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2019,1年内收治的40例患者。按照穴位线治疗护理前后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前分为A组,治疗后分为B组。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肥胖症诊断标准。结果B组的疾病治疗率(腰围、臀围、体重)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治疗率较高,通过此种方式可取得明显的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穴位线治疗护理单纯性肥胖症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2019, 1年内收治的 40例患者。按照穴位线治疗护理前后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前分为 A组,治疗后分为 B组。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肥胖症诊断标准。 结果:B组的疾病治疗率(腰围、臀围、体重)明显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治疗率较高,通过此种方式可取得明显的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恶心呕吐是麻醉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此外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用药、术中管理和手术部位等因素有关。术后恶心、呕吐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导致脱水、误吸和伤口愈合延迟等。随着麻醉及手术水平的提高,术后胃肠道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耳穴籽防治麻醉手术后的恶心呕吐,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麻醉 恶心呕吐 耳穴埋籽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耳穴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妇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豆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和心理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以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给予耳穴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穴埋豆 妇科手术 失眠 SAS
  • 简介:【摘要】目的:就穴位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的疗效予以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77例BA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前一组纳入38例患者并予以基础治疗,后一组纳入39例患者并予以穴位针法治疗,就不同治疗方案应用疗效予以对比。结果: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指标水平更高,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平衡罐与穴位线配合在减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减肥治疗的肥胖患者80例,纳入病例的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依照双色球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予以平衡罐治疗、平衡罐+穴位线治疗,评价在临床效果上两组的差异。结果:通过组间进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可确定研究组更高,其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平衡罐配合穴位线可以获得更理想的减肥效果,有利于促进体重、体质的降低,临床值得借鉴和选择。

  • 标签: 减肥 穴位埋线 平衡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置换成功率。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4-9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患者30例,将其依据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A组15例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B组15例采用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B组穿刺成功率(100.00%)较A组(60.00%)高(P<0.05)。结论 采用经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相比传统穿刺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浅静脉 留置针 热敷 穿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豆对腰椎术后病人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行腰椎术治疗后发生便秘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其中,对照组给予术后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便秘症状,术后便秘恢复情况、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结果:术前组间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5.65%)高于对照组(80.4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腰椎术后发生便秘患者进行护理中,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可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满足患者需求,而联合使用耳穴豆护理后,可进一步加快患者病情改善,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可提升患者对护理方式认可程度,护理方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耳穴埋豆 腰椎术后 便秘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耳穴豆在慢性肾衰患者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6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数字排序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中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豆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76.47,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饮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饮食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豆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恶心呕吐中疗效十分显著,缓解临床引发恶心呕吐不适症状,改善患者饮食情况且具备应用价值。

  • 标签: 耳穴埋豆 慢性肾衰 恶心呕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运动治疗配合揿针针治疗与单独运动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和功能改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0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运动治疗配合揿针针治疗,包括定制个性化运动方案和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揿针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运动治疗。评估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肩关节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显著缓解,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动治疗配合揿针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感和肩关节功能,远优于单独运动治疗。因此,建议在肩周炎治疗中,结合运动治疗和揿针针治疗,有望达到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治疗 揿针埋针 肩周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脑卒中便秘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腹部按摩联合耳穴籽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参加此调查的脑卒中便秘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9/5-2020/5,随机取 70例并分为各为 35例的两组,对照组使用腹部按摩治疗,观察组接受腹部按摩联合耳穴籽 ,评估差异化治疗后首次排便情况。 结果:加用耳穴籽的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比单用腹部按摩的对照组好。对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情况分析发现,观察组使用缓泻剂的人数较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对耳穴豆辨证治疗眩晕病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某院接诊的80例眩晕症病人,按照盲分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敏感点豆联合西医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耳穴豆辨证法联合中医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同时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穴埋豆辨证 眩晕症 中医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用于慢性荨麻疹穴位线治疗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慢性荨麻疹病人100名,都予以穴位线治疗。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中医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4.0%相比更高(P<0.05)。关于sf-36评分:试验组数据(88.35±3.67)分,和对照组数据(79.21±4.83)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穴位线治疗用中医护理,病人的预后更好,护理效果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穴位埋线 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豆用于肿瘤放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辅以阿扎司琼干预,研究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耳穴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干预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较高(P<0.05)。结论:耳穴豆在肿瘤放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防治缓解方面具有确切显著效果,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改善。

  • 标签: 耳穴埋豆 肿瘤 化疗 恶心呕吐
  • 简介: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前房是指术后第1日未形成前房或前房形成数日内又消失者。常由于房水引流过盛、脉络膜脱离、房水分泌减少、房水逆流和晶体-虹膜隔前移所致。其形态可分三型:Ⅰ°;表现为周边虹膜和角膜内皮接触。其余部分前房存在或中央前房比术前1/2;Ⅱ°:表现为除瞳孔区晶体或玻璃体前表面(无晶体眼)和角膜内皮间存在裂隙前房外,其它区域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Ⅲ°:表现为前房完全消失。现将青光眼术后前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青光眼/外科学 青光眼/护理 浅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引入耳穴豆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共52例参与,均为2022年5月-2023年4月临床收治患者,入组后,以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组,一组观察组(n=26)实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耳穴豆治疗,一组对照组(n=26)仅实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经治疗,观察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评分高于对照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耳穴豆治疗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耳穴埋豆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运动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