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疼痛管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65例患者。对参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疼痛管理,试验组由麻醉护士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然后,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以及对疼痛管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接受管理后,与参照组产妇相比,试验组产妇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均更低,其对管理的总满意率更高,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由麻醉护士对产妇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术后疼痛的症状,利于其身体恢复。

  • 标签: [] 产妇 围术期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日常的骨科手术当中,术后的疼痛是个极为常见的现象,为了让病患更好的止痛,镇痛的应用在骨科的病患阵痛中的效果极为明显,应用的价值十分高,但其使用后也存在一些风险问题,笔者根据镇痛使用的风险进行分析,浅谈了使用镇痛后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对风险的联系。

  • 标签: 骨科 术后阵痛 镇痛泵 应用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妇科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术后疼痛并发症,使得患者的就诊体验降低。且因为妇科患者身体素质不同,对于术后疼痛的耐受度也有所不同,为改善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质量,需注重镇痛效果,抑制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确保患者术后呼吸、循环稳定。但在患者使用镇痛期间,仍需面对多种问题,因此要注重护理措施的应用。鉴于此,本文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运用镇痛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 镇痛泵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会受到被动体位、吸痰、穿刺操作、物理治疗、气管导管等产生的伤害性刺激,加之存在疾病影响,可使患者有强烈不适感,诱发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出现谵妄、焦虑、躁动等,影响预后,而实施合理的镇痛及镇静干预,可控制上述因素造成的伤害性刺激,确保治疗舒适性与安全性。本文就ICU重症患者镇痛及镇静的护理进展展开了综述。

  • 标签: ICU 重症患者 镇痛 镇静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分娩镇痛中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7年12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标准化护理术语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护理大数据的建立与分析,促进临床实践和护理科研的开展。目前,我国尚无适用于临床的护理专业术语标准及分类体系,也缺少相关的科学研究。国内虽然有部分医院开始建设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电子病历,但护理标准化术语及分类在系统中尚无成功应用。临床护理分类系统(clinicalcareclassificationsystem,CCC)是一种集护理诊断、措施以及结局为一体的综合性标准化护理术语分类体系,可将复杂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编码归类,更加方便临床护理人员的文书记录工作。国外CCC相关研究较少,国内虽有关于标准化护理术语的介绍和实践研究,但与CCC相关的文章和实践较少。关于CCC的研究集中在结构介绍方面,尚未检索到相关的临床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后综合征 儿科护理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助产护理结合体位助产对产妇分娩自控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助产护理结合体位助产,对比两组疼痛、焦虑以及分娩自控能力。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评分(VAS)以及焦虑评分(S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产妇的分娩自控能力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助产护理 体位助产 分娩自控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镇痛对高龄产妇分娩镇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的高龄孕产妇2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09例。参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实施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镇痛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实施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镇痛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产妇实施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联合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镇痛干预,可显著降低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缩短其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外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高龄产妇 分娩镇痛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镇痛镇静策略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进行机械通气且需镇静镇痛治疗的危重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40 例)和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40 例),采用Ramsay 及FLACC 量表评估镇静、镇痛效果,记录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动态变化、脏器功能指标、瑞芬太尼及咪达唑仑应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 住院时间及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镇痛效果所需时间更短,Ramsay 评估3~4 级所占百分比增高,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镇痛镇静策略 PICU机械通气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疗法对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及骨科治疗的Caprini评分≥5分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例,给予常规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实验组1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踝运动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疗法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结果:实施护理后,在患者手术后的第7天、第14天、第30天及出院前,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踝泵运动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疗法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高龄经产妇使用分娩镇痛对母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定期产检、产次≥1次、足月单胎头位分娩的49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35岁、使用分娩镇痛的227例经产妇为高龄经产妇镇痛组;年龄≥35岁,未使用分娩镇痛的155例经产妇为高龄经产妇非镇痛组;年龄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使用分娩镇痛不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高龄经产妇更适合使用分娩镇痛

  • 标签: 高龄经产妇 分娩镇痛 硬膜外镇痛 产时发热 助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科患者术后镇痛与康复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骨科患者70例作为研究主体,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换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5例,接受传统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小组对观察组,将2组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骨科生存质量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 术后镇痛 护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的过程中,应用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将来我院进行分娩并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就诊时间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产妇共有110例。应用组间对比的研究方式,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方法选择为随机平分法,护理人员在为产妇提供分娩镇痛服务时,给予对照组产妇传统分娩模式,观察组则开展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以此为基础来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产妇明显较对照组产妇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同样明显较对照组产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行分娩产妇提供镇痛护理服务时,开展全程陪伴护理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服务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妇的镇痛效果,同时有效的提升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全程陪伴 硬膜外阻滞麻醉 产妇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2 4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 200例。观察组给予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未行分娩镇痛)。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发热率、羊水污染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椎管内分娩镇痛 孕妇 妊娠结局 发热
  • 简介:摘要:分娩带来的疼痛感让许多女性难以忍受,分娩过程中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产房导乐镇痛对产程分娩质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产妇80位,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不给予镇痛干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密切观察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第二组为观察组,对产妇采取产房导乐镇痛分娩干预,观察产妇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后的心理变化情况。

  • 标签: 产房导乐镇痛 产程 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静脉镇痛法应用在肝胆结石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研究对象为在研究时间内来到我院接受静脉阵痛法进行治疗的144例肝胆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表,144例肝胆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给予全面护理治疗的观察组与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的对照组,每组各有72例患者。采用VAS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发放的护理满意度问卷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VAS量表的比较结果看,与给予常规治疗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给予静脉阵痛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疼痛程度较低,说明静脉镇痛疗法的止疼效果较好,由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尽管观察组患者选择“满意”程度的患者数低于对照组,但是从最终的总满意度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且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肝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与常规治疗法相比,静脉阵痛法首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感知到的痛疼程度,一方面有助于其进一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另一方面则大大减缓患者担忧焦虑的心理,利于患者恢复。其次,静脉阵痛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进一步塑造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综上所述,本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肝胆结石 静脉镇痛疗法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胰岛素泵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1500例胰岛素使用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细节管理组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和管理后对胰岛素知识的认知、血糖控制达标率、胰岛素使用并发症率。结果:细节管理组对胰岛素知识的认知、血糖控制达标率、胰岛素使用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使用患者实施细节管理可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知识的认知,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血糖达标率。

  • 标签: 细节管理 胰岛素泵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糖尿病为当代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对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影响,且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而给予患者应用胰岛素,其可通过胰岛素分泌曲线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且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若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更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护理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予卧位调节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6例单胎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产妇均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及产科常规处理,其中观察组产妇均给予卧位调节干预,对照组产妇均行个体舒适卧位分娩,不作卧位调节干预。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统计两组产妇胎方位自主纠正情况及胎儿胎方位在不同时期枕横位比例,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顺产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胎方位自主纠正率(枕前位、枕横位)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1%,产妇宫开8~10cm、宫口全开时枕横位比例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