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备用状态移动吸引末端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细菌污染的情况,同时检测污染的细菌种类。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对全院各病区吸引引流瓶吸引孔及吸引采集样本作细菌学培养,并鉴定细菌类型。结果检测的48份标本中,细菌污染率60.4%,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吸引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细菌污染可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很有必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潜在污染源。

  • 标签: 设备污染/预防和控制 细菌/分离和提纯
  • 简介:摘要:目的:PICC置患者使用可调节便携锻炼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0月行PICC静脉穿刺病人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使用可调节便携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对比两组效果。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握力、肌力、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观察组握力值是19.20±2.68(kg),对照组是17.31±2.31(kg);观察组肌力评分是5.12±0.76(),对照组是4.22±0.54();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是80.33±9.15(),对照组是71.34±8.22()。(t=4.294,p=0.027),结果有差异。(2)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观察组是6.25%,对照组是25.00%,(x2=9.234,p=0.018),结果有差异。(3)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训练依从率比较,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68.75%,(x2=12.368,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PICC置患者使用可调节便携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可调节便携式锻炼器 关节活动度训练 PICC置管
  • 简介:折安瓿是护士每同重复多次的操作,因折安瓿导致护士手部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从2005年9月开始,我科使用自制的笔筒安瓿折断,受到护上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安瓿折断器 制作 护士
  • 简介:气管切开患者,在拔前通常需要试行堵,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方给予拔。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气管套管都没有与之配套的堵器材,护士多采用棉签或橡皮塞堵,操作不便、外形不美观且不易达到安全及灭菌要求,并且从半堵至全堵需采取不同的材料或需重新制作,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堵管 制作 应用 自行排痰 气管套管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患者在PICC置中的现状分析发现,往往需约半小时或以上的时间,常规的手臂外展并向上旋转的体位,患者需花费较大的力气来保持,常常需要助手协助,在整个置术结束后,患者常反映手臂的不舒适或因体位摆放不佳可能带来的置尖端判断的风险。因此,我科设计了一种体位辅助运用于临床,大大提升了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时效,提升了护士准确导管尖端位置,避免在置中的风险,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使患者对置的接受度得到提高,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值得临床的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体位辅助器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置入法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7月需置入胃的129例急诊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置入组(n=68)和常规置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置成功率、总置成功率、置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置入组置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置组(P〈0.01),一次置成功率和总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置组(P〈0.05)。结论改良置入法不仅具有置入成功率高、置入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改良结构简单,置时操作快捷、方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胃管 置管 改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PICC送方法,对PICC置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置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导管置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置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PICC送方法对提高PICC置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PICC 送管方法 PICC置管成功率
  • 简介:胸腔闭引流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负压作用,将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促进肺复胀,胸膜腔闭合,恢复胸腔内负压,恢复肺的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患者呼吸,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临床放置时间一般为3—10d。胸腔闭引流置术后,患者感觉不适,影响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改变。舒适的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通过护理活动和舒适护理的研究,使人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对镐例胸腔闭引流置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 置管术 正常生理功能 胸腔内负压
  • 简介:留置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用于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预防全麻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等;术后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切口及胃肠吻合口的愈合。但老年患者行胃手术,胃肠功能恢复较慢,留置胃时间较长,胃固定绳本身较细,胃两根绳从患者两侧面颊绕过两耳上固定于枕后,虽然固定牢固。

  • 标签: 输液器 留置胃管 成年人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与研究综合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便携便架使用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选择使用便携便架。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无痛患者分别为13例、6例;轻度疼痛患者分别15例、12例;中度疼痛患者分别为10例、13例;重度疼痛患者分别为12例、19例。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0%、94.00%,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便携便架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实施的效果更为明显,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坐便器 术后患者 满意度
  • 简介: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注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现在广泛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属于管理性概念,使用性能上并不是真正的“一次性”,同种药物在输液液体加药时存在反复多次使用现象,这就给交叉感染留有隐患,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为杜绝上述交叉感染的发生,笔者于2006年1月开始设计研究,于2007年8月研制自毁注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自毁式注射器 研制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 交叉感染 一次性注射器 使用性能
  • 简介:[目的]探讨输液灌肠在妇科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妇产科84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使用输液灌肠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使用搪瓷灌肠进行清洁灌肠,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效果好,堵发生率低,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输液灌肠简化了工作程序,避免了灌肠时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输液式灌肠器 清洁灌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应用氧气雾化结合密闭吸痰的效果。方法:配合研究展开,研究涉及患者60例,设定时间区2023年03月~2023年12月,患者均来自本院就诊的人工气道者,基于随机数字1:1配模式,参照组录入常规护理模式,患者30例,研究组录入氧气雾化结合密闭吸痰管护理模式,涉及30例患者。数据结果对照分析,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结果,评价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获取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质量数据高,护理满意度数值高,P<0.05。讨论:在人工气道护理中执行氧气雾化结合密闭吸痰,护理价值显著。

  • 标签: ∶人工气道 氧气雾化器 密闭式吸痰管
  • 简介:目的将改良早期预警(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与胸科专科预检标准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心胸专科急诊诊的校正MEWS系统,探讨其对于心胸专科急诊预检诊工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9-12月急诊就诊患者8994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急诊就诊患者91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急诊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校正MEWS系统的评分结果进行预检及分区分级处置,比较两组患者急诊诊时间及诊正确率、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应急处理率,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时间、诊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应急处理率、患者满意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校正MEWS评分系统便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地诊,同时可有效识别胸痛高危患者,提高心胸专科急诊预检诊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范、科学、适当、合理、及时的救治。

  • 标签: 急诊护士 急诊分诊 改良式早期预警
  • 作者: 刘仁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10期
  • 机构:松桃县人民医院,贵州松桃554100
  • 简介:目的:研究路径护理对院内感染控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40),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沟通能力满意度评分为(92.60±4.22)、对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95.36±4.20)、对护理技巧满意度评分为(93.02±2.36)、对护理舒适度满意度评分为(93.66±2.30),常规组患者对沟通能力满意度评分为(83.40±3.13)、对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为(83.33±3.11)、对护理技巧满意度评分为(82.63±1.63)、对护理舒适度满意度评分为(81.36±2.04),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00%,常规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5.00%,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院内感染控中应用路径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路径式护理;院内感染管控;管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便携腔内窥检测仪并评价其在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查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的500件手术腔器械分别进行三种清洗质量的检查,A组150件使用白通条检测法;B组150件使用白纱布检测法,C组200件使用自制便携腔内窥检测仪检查法,腔器械清洗方式均为手工清洗加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清洗。比较三组检查方法的试用范围及清洗效果不合格检出率。结果:三种检测方法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2=22.642,P<0.001)。白通条法和白纱布法不合格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制便携腔内窥检测仪与白通条法、白纱布法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便携腔内窥检测仪适用范围广,精确度高,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可作为腔器械的日常监测。

  • 标签: 便携式管腔内窥检测仪 管腔器械 白通条法 白纱布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震荡加酶清洗法对于提高腔吸引清洗合格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使用过的同等污染程度的腔吸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面部寻常痤疮患者接受超分子水杨治疗中,通过自主物理降温,观察护理办法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超分子水杨治疗面部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自主物理降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物理降温的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泛红消退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可接受比例97.5%,对照组患者的可接受比例80.0%, 观察组患者的可接受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物理降温可有效提高超分子水杨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主式物理降温 超分子水杨酸治疗 面部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