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间收治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 46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 23例、试验组 23例。其中常规组患儿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行康复治疗。对比二组患儿 IQ评分、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 结果:常规组的IQ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试验组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行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儿IQ评分。增强患儿语言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性,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康复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音乐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心理行为与智能发育水平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福利机构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例,观察组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两组患儿治疗四周后,医护人员运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量表对儿童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评估,应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综合评价儿童智能发育水平,应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患者行为适应能力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 治疗四周后发现,两组患儿评分都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而观察组的患病儿童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病儿童(P<0.05)。治疗后,2组患儿智商(IQ)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病儿童评分优于对照组患病儿童(P<0.05)。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等各种适应行为评分都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其观察组的患病儿童优于对照组患病儿童(P<0.05)。结论 音乐治疗法在治疗和改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心理行为状态,以及提高儿童智能发育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 音乐疗法 心理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姿势管理结合认知训练对发育迟滞患儿的大运动和适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康复治疗的124例发育迟滞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评定工具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测试适应性发育商和大运动发育商。对照组予以早期认知干预,改善适应性和大运动功能;观察组予以姿势管理结合认知训练改善适应性和大运动功能。干预3个月后复查前3个项目观察效果。结果2种干预方法均能增进发育迟滞患儿适应性和大运动功能,但观察组效果更明显,尤其大运动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大运动和适应性增加值平均分别为(1.93±8.36)分和(9.24±11.82)分,而观察组分别为(21.04±13.20)分和(13.72±14.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大运动与适应性发育商呈正相关性。结论姿势管理结合认知训练更能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大运动和适应性功能,尤其是大运动更显著。

  • 标签: 姿势管理 认知训练 发育迟滞 运动功能 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探究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17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回顾性所有患者存在资料数据,分析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其基础上合理制定护理策略。结果 172例患者有26例出现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发生率为15.11%,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攻击他人、出走行为、毁物行为、自残行为等方面。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性伴行为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所以当前需要制定合理护理对策,从而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以及不良影响,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安全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则是实验组采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在6个月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WAIS-RC、MMSE、ADL治疗效果评估要优异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 WAIS-RC MMSE ADL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治疗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其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通过对比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来判断其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突出(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9.23% (P<0.05)。结论 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加强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以明显增强临床护理疗效,大幅度改善病人的智力状况。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阶段性护理管理对精神发育迟滞病人护理中的效果影响。方法 择我院在2019年2月-- 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26例精神发育迟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观察组病人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阶段性护理管理,通过对比两组满意度情况与生活质量状况,来评价效果。结果 观采取阶段性护理管理的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与护理满意度都显著好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性护理管理能够加快病人的康复,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且增强病人与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阶段性护理管理 精神发育迟滞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康复在精神发育迟滞合并营养不良型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8例精神发育迟滞合并营养不良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干预与家庭参与式康复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发育商、血清铁(Serum iron,SI)、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合并营养不良 家庭参与式康复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恢复其自主生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培养患者基本生活技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病情不再复发,能够自主生活。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主生活 自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安全护理在“三无”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我院精神科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三无”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精神病患者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安全护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状态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自伤、伤人、毁物等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安全护理,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安全护理 “三无”流浪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状态 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在护理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日常生活的病人的过程中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模式所表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的病人100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名病人,对照组的50例病人采用治疗精神病的常规方法,对实验组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采用常规护理,对实验组50例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并分别比较对照组病人与实验组病了的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评定量表。结果 实验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在治疗前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评定量表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在治疗后的简明精神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评定量表的比较,简明精神评定量表评分方面,实验组病人低于对照组病人,日常生活评定量表评分方面,实验组病人高于对照组病人,且实验组病人在治疗中的有效率为98%(49/50)高于对照组病人在治疗中的有效率75%(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病人时,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比较优秀,能够更好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在各医院推广。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模式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