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雷达图在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麻醉恢复室收治的患者17000例,根据时间将2021年1月-6月,7月-12月不同时间段收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使用雷达图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雷达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雷达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当中麻醉恢复室患者共计42例,利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每组为21例。分析组采取雷达图评估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交接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对比相对较低,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分析组交接时间短于常规组,分析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雷达图评估护理能够使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提高,降低患者护理风险。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护理风险 雷达图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发热时肛温与颈温的差异,为临床发热婴儿测温部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银柱式温度表对22~26℃温下的126例6个月以下体温升高婴儿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测量肛温与颈温,依据肛温高低将其分为高热组35例,中等热组47例,低热组44例,对3组患儿肛温与颈温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低热组患儿肛温与颈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等热和高热组肛温与颈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低热时应常规测量肛温,在中等热和高热时,颈温可作为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体温越高颈温与肛温越接近。

  • 标签: 婴儿 发热 肛温 颈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室内雷达图结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方法:以行全身麻醉后下肢手术治疗患者74例为受试者,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2021.05~2023.05),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术后以行麻醉苏醒室内保温护理+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n=37),以联合雷达图护理者为研究组(n=37)。比较分析入室、出室时患者循环系统功能指标,苏醒期躁动、不良事件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出室时SBP、DBP、HR及护理期间苏醒期躁动(10.81%)、不良事件发生率(5.4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室雷达图结合保温护理可降低下肢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风险,积极维持循环系统功能指标稳定。

  • 标签: 雷达图 保温护理 麻醉苏醒室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皮试结果可视窗判断圆尺,避免皮试判断差错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遮光布制作避光注射器套,在202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选取做皮试过敏实验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肉眼观察皮试结果,观察组使用透明皮试测量尺观察,比较两组透明皮试测量,医护人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无菌注射器及避光注射器套组值得在临床推荐。

  • 标签: 皮试 测量尺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项目编制的意义及编制过程,并对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中医临床护理信息领域数据元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医 临床护理信息 数据元 项目编制
  • 简介:目前,多数医疗单位仍采用汞柱血压计听诊法测血压,并以肱动脉的血压值来代表周边血压值.此法不需高度熟练的操作技术,重复性好,使用工具简单.但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感到在冬春季节用此法测血压时,由于测量部位不易暴露,既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又可因暴露不充分,袖带缠缚部位偏移,影响了测得值的准确性.为了寻求更便于测量血压的部位,我们测量观察了前臂桡动脉血压,并与肱动脉血压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测试对象抽测本院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23人,其中男10人,女13人,17~52岁.1.2方法(1)血压计选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的根据国家标准GB3053-82设计的台式血压计,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袖带长宽为50cm×14cm.测量时选用同一听诊器;(2)肱动脉血压测量法按WHO的规定进行,胸件置于袖带外[1];桡动脉血压测量法基本同肱动脉血压测量法.不同点是:暴露右前臂,袖带驱尽空气后平整无折地缠缚于前臂下部,松紧以能放入1指为度,袖带下缘距腕关节4~6cm,听诊部位为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测量时保持环境安静.每种方法测2次,每次间隔30s,最后取2次的平均值;每种方法间隔1min.每种方法测量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方法选定.计量单位为KPa.

  • 标签: 测量 血压 桡动脉
  • 简介:介绍了护理工作量的内涵、测量意义及国内外对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相关研究,提出应结合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量探讨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为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工作量 测量 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新护士在临床中测量血压的质量。方法25名新护士在l周内随机挑选5例新人院患者进行上臂血压测量,护士长从各自病区推荐2名工作8年以上的主管护师作为血压测量评估员,病区新护士在每次测量血压时,评估员以观察员身份记录新护士测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但不做点评和反馈,新护士完成血压测量后,取下袖带,2min后,再由评估员用同一台血压计复测患者在相同体位同一部位血压。比较1周内新护士和评估员为125例新人院患者血压测量的结果。结果新护士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存在输气球冲气不够、放气太快、未嘱患者安静休息等不规范问题;25名新护士与评估员之间总体测量结果、中青年患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0例老年患者中高血压的检出率,新护士和评估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护士在临床中血压测量的方法和对老年患者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应加强对新护士血压测量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

  • 标签: 新护士 血压测量 质量评估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病床角度进行合理调节,病床角度的准确对于患者病情恢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准确进行病床角度调节,本文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病床角度测量器,护理人员在对病床角度进行调节时,可实时观察角度测量器的表盘,进而精确地完成病床角度的调节。

  • 标签: 病床角度 调节 角度测量器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等一系列概念做出解释。通过分析国内外大数据在护理行业的应用现状,分别从信息化管理,便捷化管理,精准化管理等几大方面叙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临床护理管理所产生的变化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 大数据 护理管理 护理教育
  • 简介:本文对目前临床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使用情况及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应结合临床实际护理工作量选择一种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测量方法,为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 标签: 护理工作量 测量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压疮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2008年10月-2009年4月,我科开始应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对住院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筛选出压疮高危人群,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对难免性压疮病人进行24h监控,强化护士和家属对压疮的预防意识,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充分说明了Braden压疮预测量表是个可信的量表,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预测 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部皮瓣移植术后皮温测量护理的效果。方法:2022年07月一2023年07月,截选20例调研对象,均为手部皮瓣移植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皮温测量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入组20例患者中,有9例和7例(35.00%)患者手背皮瓣、手掌皮瓣顺利成活;各有1例手背皮瓣患者(5.00%)和1例(5.00%)手掌皮瓣患者在术后2d内,手掌皮瓣出血血管危象,经及时且专业处理后改善;1例患者温差值在3℃以上,在术后1d内手背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外科手术探查治疗后,皮瓣恢复正常。结论:手部皮瓣移植术后皮温测量护理在术后恢复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皮瓣移植术 皮温测量 疗效
  • 简介:【摘要】医院通过对住院门诊患者、体检人员的问卷调查、监测等数据建立一套专业的健康管理及随访系统,形成了套随访、治疗、诊断、预防为体系的将康管理的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该体系可与院内其他应用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其形成的大数据包括对资料的挖掘、利用、归档、分析等收集。这些大数据有效解决患者已替换的健康档案归集问题。医院为更方便的开展临床随访工作和实现健康治疗管理,探索疾病的预后、治疗、发展、病发等可通过借助大数据健康档案平台的支持

  • 标签: 大数据 医院 健康管理平台
  • 简介:[目的]构建中医护理诊断信息数据元体系架构,实现中医护理诊断信息数据元的标准化。[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及专家访谈法等,论证并形成中医诊断信息数据元体系框架,并据此收集整理本专题涉及的中医护理诊断信息数据元,参考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按其属性进行分类和编制。[结果]形成以心系、肝系、脾系、肺系、肾系及其他六类为核心的中医护理诊断信息数据元体系构架,同时形成标准化中医护理诊断信息数据元167个。[结论]中医护理诊断信息数据元标准化研究作为《中医临床护理信息基本数据集》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医护理向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医护理诊断 数据元 标准化 中医护理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病案统计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质量。方法:针对1000例本医院应用病案统计管理系统管理的住院病案纳入实验组资料,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是抽取时间,另选取1000例2019年4月前常规管理的住院病案为参照组,比对两组统计数据质量分数、病案数据错误情况。结果:(1)实验组住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检查结果质量分数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病案统计管理系统 统计数据 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肠造口患者电话咨询情况,为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开通24h电话咨询热线,由专人负责接受肠造口患者主动电话咨询,统计分析190例(300频次)电话咨询患者的年龄、造口时间、咨询内容等项目。结果68.4%电话咨询为61~80岁肠造口患者;术后1年内患者电话咨询频次较高(占80.0%)。咨询内容主要为造口用品信息、造口周围皮肤、排泄物渗漏、心理和日常生活问题。结论肠造口患者出院后有较多护理问题需要解决。根据患者电话咨询常见问题,充实健康教育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延伸护理措施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肠造口术 电话咨询 健康宣教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一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各期压疮疮面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 标签: 压疮 疮面温度 红外测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