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应用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青光眼患者共计80例。全部患者均行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闭角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内容。结果:试验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t=15.677/17.069)。其中治疗后常规组的SDS评分、SAS评分为54.0±5.7、52.4±4.5,试验组患者明显改善。通过对常规组和试验组中眼部患者临床效果比对,对于其整体有效人数为38例,所占比例为95.0%。试验组眼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组,效果较好(P<0.05)。结论:对行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给予一定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减少并发症问题出现。

  • 标签: 并发症 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改良的巩膜隧道青光眼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为纳入样本,人数共计60例,遵循奇偶数分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研究组(改良的孔膜隧道青光眼植入术治疗),对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整合记录,同时引用统计学系统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变化。结果:统计结果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另一组,眼压及平均眼压优于另一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另一组,P值达到<0.05标准,有可比性。结论:改良的巩膜隧道青光眼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应用价值较高,值得科学借鉴、推广。

  • 标签: 改良的巩膜隧道青光眼阀植入术 难治性青光眼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行胆道引流管置入术的78例患者,其中38例选择在院内进行护理,40例选择出院后在家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家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院内护理组(5%vs.18%,P<0.05)。在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家庭护理组的患者更为满意(90%vs.76%)。结论: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患者和家属的护理培训,以确保引流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标签: 胆道引流管 居家护理 引流效果
  • 简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更换引流袋。最常用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腹腔引流管、T管引流等都需接引流袋。操作中往往需很大力气才能将导尿管尾端橡胶部分接上引流袋接管的头端突起部分。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巧接引流袋的方法,经临床应用300例,无一例失败。介绍如下。

  • 标签: 引流袋 临床护理工作 管留置导尿 腹腔引流管 气囊导尿 T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3种植入途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5例,均为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按照植入途径的不同,患者被分为经颈内静脉穿刺(A组,n=25),经锁骨下静脉穿刺(B组,n=25),经头静脉切开植入(C组,n=25),对不同植入途径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分析。结果: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阶段相关不良反应,不同植入途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经颈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经头静脉切开植入均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掌握多种植入途径,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植入途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前,内窥镜技术已部分取代传统开放手术,使许多胆胰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进入了微创的新时代。由于胆道的特殊解剖结构可使十二指肠镜得以经过口腔到达胆道出口,为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内镜鼻胆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BD)等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科共实施ENBD治疗胆胰疾病34例,现就其引流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内镜 鼻胆引流术 引流管 护理措施 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中央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置港及维护时间与舒适度。结果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节省置港及维护时间,患者舒适度提高。结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能提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于接受,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技术价值。

  • 标签: 上臂 中央静脉 植入式输液港
  • 简介:对73例晚期肿瘤伴腹水患者行腹腔穿刺,应用新型腹腔引流系统引流腹水,结果明显减轻了由于反复腹腔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并节约了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新型腹腔引流系统 腹水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效果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接诊的40例脑室引流术患者,40例脑室引流术患者均接受脑室引流术治疗+术后引流管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脑室引流术患者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住院期间均为出现任何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4.2±4.1)d,平均引流时间为(5.1±2.3)d。结论:脑室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加强术后引流管护理干预,有利于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患者的预后恢复。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室引流术 引流管 护理效果
  • 简介:临床上挂放引流袋有多种方法,包括使用挂勾、扣针挂放引流袋等,挂勾挂放的缺点是不能保留引流管足够的长度,翻身时引流管与导尿管之间易扯脱,而且拉扯易导致尿道损伤。用扣针挂放解决了挂勾挂放的缺点,但床单容易破损,气垫床有可能误被扣针刺穿致漏气损坏,针对临床上遇到的问题,本科思考后加以改进,设计了一种新的引流袋挂放方法,经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引流袋 尿道损伤 推广使用 引流管 临床 导尿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引流袋携带方法在神经外科引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18年01月--2020年03月本院神经外科接收的60例神经外科引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名为常规组(予以传统医用引流袋)、研究组(予以改良式引流袋收纳袋),各30例。结果:研究组管道滑脱率低于常规组,且带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改良式引流袋 神经外科 管道滑脱率 满意度
  • 简介:在临床很多外科系统手术后患者需做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量,为术后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在临床准确掌握和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很重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在为术后患者的引流管护理过程中,使用通常采用的储液袋,由于塑料软质袋形状不固定,实际容量和储液袋上的刻度相差较大,不能准确记录引流量,达不到为手术后提供观察参考的目的。

  • 标签: 引流瓶 引流管护理 制作 术后患者 临床实践 外科系统
  • 简介:为了防止膀胱冲洗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双腔导尿管气囊的漏水、漏气,我科改进了膀胱冲洗引流装置,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经临床半年对50例患者的试用和观察,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改进方法将常规使用膀胱冲洗引流集尿袋的引流管装上无毒的Y形硬塑料管,Y形管总长4cm,2个分支长2cm,引流管总长约100cm,在上端10cm处装上一个Y形管,Y形分支上一个接引流集尿袋,一个接膀胱冲洗.改进以后的引流集尿袋如图1.

  • 标签: 冲洗引流 尿袋 引流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术后应用引流管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对两组引流管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引流管移位,无引流管脱落、引流管阻塞、切口感染发生,对照组出现4例引流管移位、4例引流管阻塞、2例引流管脱落和2例切口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19±1.32)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25±1.86)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且观察组总满意率(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0.0%)( 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后应用引流管的患者加强引流管护理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普外科 引流管 并发症 预防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