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64例急诊肺部感染者进行病原体及药敏情况分析,以期指导对急、门诊肺炎抗菌素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室、急诊病房1998~2001年3年间64例急诊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细菌59株,其中G+球菌14株占23.3%,G-杆菌45株占76.3%,真菌5株.共培养出致病菌22种,G+球菌5种,G-杆菌15种,真菌2种.结论:急诊肺部感染中老年人且有基础疾病者以G-杆菌为主,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泰能、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新型喹诺酮类敏感率高;对青壮年者以G+球菌多见,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第一/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大环内酯类较敏感.其中以头孢他啶对各种细菌的敏感度高(除肠球菌及耐甲氧球金葡菌外),不失为急诊肺炎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肺部感染 病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急诊科
  • 简介: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断为MP感染的29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喘息发作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年龄(P=002)和哮喘病史(P=007),年龄的0R值0.91<1,认为年龄因素可能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既往无哮喘病史的OR值0.0005<1,可认为既往无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即既往有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年龄因素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即年龄越大喘息发作的机会越小。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儿在MP感染后更容易有喘息发作。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 喘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在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息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参考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肺炎支原体息儿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对其中心肌酶异常的19例息儿在恢复期进行复查。并与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明显下降,CPK-MB,LDH仍高于对照组(分别是P〈0.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PK-MB作为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心肌酶 儿童
  • 简介:目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肺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取组织的病理结果为患者术前提供权威性诊断或不能手术者亦可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化疗及放疗).方法:CT定位下用穿刺针进行肺穿刺.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结论:CT定位下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CT定位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诊断 治疗 外周型肺实质性占位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肝破裂伤的超声结果与CT表现,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肝破裂伤的超声结果与CT扫描图像资料.结果:2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后随访、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相符.结论:CT对急性肝破裂伤的评价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对病变检出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肝破裂伤 CT检查 影像学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88例,其中单纯性16例,合并其他颅内损伤72例。自发性44例,血管畸形所致11例,由动脉瘤所致8例,其他2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CT表现为脑沟密度增高48例,纵裂池出血66例,脑池密度增高78例。结论:SAH部位不同可形成不同的CT表现,CT检查为该病的首选及必检,且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胰腺炎中应用CT与MRI的特点与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MRI进行全面检查,分析CT与MRI的影像学特性,对比CT和MRI应用于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结果检查后,CT确诊出80例患者中重症胰腺炎76例,1例误诊,经病理诊断后符合75例,诊断准确性为93.7%,敏感度为98.6%;经MRI确诊重症胰腺炎患者72例,误诊3例,经病理诊断后符合69例,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0.0%,敏感度为95.8%;采用MRI诊断重症胰腺炎的准确性与敏感度相较于CT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虽然在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敏感度方面CT与MRI无明显差,但是CT诊断可以明确显示出重症胰腺炎的具体胰腺形态结构和病变的大小、范围以及其和附近脏器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胰腺坏死程度与渗液范围进行确定,而且重复性和经济性相对较好,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CT MRI 重症胰腺炎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 标签: 颅脑创伤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三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组(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L-5和尿LTEA的浓度。结果:IP感染组尿LTE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感染组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FA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白介素-5 白三烯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