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次经尿道电切加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经尿道电切加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电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电切相比,二次经尿道电切加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经尿道电切 粘膜下注射 吡柔比星 表浅性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分别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水平,测量两组0d、1d、3d、5d、7d时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治疗前后的IL-1,IL-6,TNF-α水平。结果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观察组的颅内压及NSE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治疗后的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及炎症介质的水平,保护神经细胞功能。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 颅内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的方式,运用钬激光(HOLBT)治疗40例、选择性绿激光(PVBT)治疗32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治疗22例,对三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中操控准确度、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时间、术后继发出血、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手术方法对膀胱表浅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OLBT组及PVBT组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PKR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其中膀胱穿孔2例。中出血及术后继发出血情况PKRBT组>HOLBT组>PVBT组。中操控准确易控PVBT组优越HOLBT组及PKRBT组。较小肿瘤(直径<2cm)手术时间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大肿瘤(直径大于2cm)手术时间PKRBT组明显优于HOLBTA组PVBT组(主要是肿瘤组织清除时间)。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PVBT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HOLBT和PKRBT更好,尤其在减少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越性。

  • 标签: 膀胱癌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选择性绿激光 钬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记录和血生化测定两种方法对低血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低血钾患者同时记录心电图和测定血清钾浓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心电图检出低血钾症的准确性高于血生化测定(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能更准确地反映机体缺钾状况.

  • 标签: 心电图 生化测定 诊断 低血钾 准确性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中的治疗效果.方法:9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则加用简易呼吸气囊进行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治疗组RR和SaO2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抢救效果优于简易呼吸气囊.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简易呼吸气囊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应用分析 Care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心房纤颤(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状态。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均在人院时抽取静脉血送检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与单纯房颤组(对照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APTT、PT虽短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房颤并发脑梗死患者发病时Fb、D-dimer及VWF:Ag明显增高,反映了这些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紊乱,同时也间接预示凝血、纤溶指标增高的慢性房颤患者有可能出现脑梗死。

  • 标签: 慢性房颤 纤溶 凝血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清感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以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7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0393~0.98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0.4%(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普法 绿原酸 清感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大部分切除与单纯修补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修补治疗,对比两组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治疗急性胃穿孔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避免患者术后的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测定对其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比分析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A组,n=120)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组(B组,n=329)静脉血清CHE水平和PLT计数。结果:A组血清CHE水平均低于正常,B组仅8%低于正常,分别为2762.9±849.5u/L和9762.4±562.4u/L,差异明显(P〈0.001)。A组PLT计数(52.5±21.7)×10^9/L明显低于B组(213.2±40.9)×10^9/L,差异显著(P〈0.001)。结论:血清CHE水平和PLT计数的测定可作为鉴别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血清胆碱脂酶 血小板计数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与同期42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比较。结果: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患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关系密切;早期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情的判断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D-二聚体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CIC)在神经源膀胱患者中的改进应用观察。方法本文随机抽取了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我院康复科和骨科48例神经源膀胱患者,其中24例为试验组,对间歇性清洁导尿进行了改进应用观察。结果试验组在降低尿路感染和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对间歇性清洁导尿改进应用于神经源膀胱患者中有比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恢复自信心以及自主排尿功能,从而也能减少因为留置导尿而带来的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节约大量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神经源膀胱 技术改进
  • 简介:1引言复苏是一个涉及面广而又复杂的问题,复苏的成功率与多个环节有关,复苏方法的有效性是生命链(ChainofSurvival)的一个重要环节,即能否产生相对有效的循环和呼吸,为心跳和呼吸的恢复以及心脑重要器官的功能保护创造条件.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的复苏方法,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本文就四十年来闭胸心肺复苏方法的研究作一个简明的总结.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胸心肺 闭胸
  • 简介:目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肺组织不必要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取组织的病理结果为患者术前提供权威性诊断或不能手术者亦可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化疗及放疗).方法:CT定位下用穿刺针进行肺穿刺.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结论:CT定位下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CT定位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诊断 治疗 外周型肺实质性占位病变
  • 简介:腹腔穿刺是很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措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外科急腹症的诊断。我院外科1994年至1998年对376例急腹症病人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现将穿刺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6例中男性259例,女性117例;年龄3~92岁,平均42岁。发病至穿刺时间,最长18天,最短30分钟。

  • 标签: 腹腔穿刺术 外科急腹症 诊断性腹腔穿刺 动态观察 辅助检查 诊断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阴茎再植的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神经的阴茎离断再植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阴茎再植均取得成功,1例术后出现轻度尿道狭窄,1例出现远侧段阴茎局部皮肤坏死和远端阴茎水肿。结论:术前有效的抗休克治疗,中成功吻合阴茎背动静脉和神经,使阴茎远端深浅组织恢复良好的血供,术后做好防止感染、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等,是提高阴茎再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

  • 标签: 阴茎离断 再植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对6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和同期50例开腹阑尾切除进行比较。结果:在各类阑尾炎中,腹腔镜阑尾切除在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较开腹阑尾切除短;在切口感染、术后疼痛方面、观察腹腔其他疾病方面,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越性;而手术时间并不比开腹手术长,但费用稍高。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具有明确诊断、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及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可考虑成为阑尾切除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阑尾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均顺利完成,与剖腹切除比较,手术时间较剖腹长,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剖腹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具有创伤性小、术后康复快且易开展的优点,建议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术 子宫肌瘤 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妇,27岁,因清宫21天后右腰部突发性绞痛伴尿急、尿痛1天入院.该患者于21天前因延期流产行清宫,中未见绒球,经过顺利,阴道流血量少,持续一周干净.

  • 标签: 中发现 卵巢囊肿摘除术 发现合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辅助放疗和化疗在胆囊癌根治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年6月到2010年7月病理确诊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根治术后接受辅助放疗,24例接受辅助化疗。结果51例患者的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0%、42.0%和11.0%,接受辅助放疗和未行放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7月和14个月(X2=3.913,p=0.048),接受辅助化疗和未行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月和14个月(X2=2.531,p=0.112)。结论建议中晚期胆囊癌患者根治切除后采用辅助放疗和化疗,可以改善其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胆囊癌根治术 化疗 膀胱癌 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