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通气综合征的定义目前尚无共识,这个词应该停用。通气的处理包括治疗潜在的精神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以及帮助患者恢复信心和进行解释;呼吸训练很少使用,并且可能是有害的。

  • 标签: 高通气 病理因素 呼吸疾病 精神疾病 疼痛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维持静脉通道便于抢救和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在临床中已被普遍应用.关于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和进针长度,教科书上有说明: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成15°~30°进针角度[1,2],由静脉的侧方或上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3].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穿刺 进针角度 进针长度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胃上皮细胞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的细胞内固有荧光特征性生物物质来源。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2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在波长500~530nm的固有荧光表现:以罗丹明123(Rodamine123)对细胞内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固有荧光的位置分布;采用氧化呼吸链阻断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阻断细胞氧化呼吸反应,测定细胞内固有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波长500~530nm的细胞固有荧光主要来自于细胞线粒体内,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荧光强度都明显弱于正常上皮细胞株。CCCP作用于细胞可提高该波长范围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论:细胞在500~530nm波段固有荧光减弱的特征可能有助于诊断胃癌,该固有荧光的生物物质来源可能是参与线粒体内氧化呼吸作用的重要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 标签: 胃癌 固有荧光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 标签: 纵膈 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l)对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sletendothelialcells,I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l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2000转染IEC后以脂或脂处理48h。脂组以0.5mmol/L棕榈酸处理;糖组以33.3mmol/L葡萄糖+0.5mmol/L棕榈酸处理。应用Westem印迹法检测SIRrll基因转染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脂培养IECeNOS基因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糖环境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高脂培养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且可升高高脂糖培养内皮细胞eNOS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对照组,脂培养使内皮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下降,脂培养使内皮细胞NO水平进一步下降,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基础状态下内皮细胞的NO水平,且可升高高脂、糖培养内皮细胞的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可改善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及活性,使内皮源性NO分泌增加,因而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在糖尿病的药物开发、基因治疗及胰岛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2型糖尿病 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胰岛B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前发表的中国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pituitaryadenomas,EPAs)进行检索、汇总和分析,以了解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对主要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会议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检索,限定对中国作者报道(英文或汉文)且发生在中国的异位垂体腺瘤进行统计、汇总、归类和分析。结果①在查找到的直接相关中文文献86篇和英文文献27篇中,去除内容互有重叠的病例,共检索出73例异位垂体腺瘤。资料完整的70例中,男31例,44.29%;女39例,55.71%,男:女比例1∶1.3。按发生部位出现的频度,由及低依次为蝶窦(31例,42.47%)、鼻咽部(7例,9.59%)、鞍上(7例,9.59%)、斜坡(5例,6.85%),其次为第三脑室、蝶窦/斜坡、鼻腔、大脑颞叶各4.11%。按肿瘤的功能性质分类,其发生比率由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泌乳素瘤(prolactinadenoma,PRL-ma)(21例,28.77%)、无功能瘤(nonfunctionadenoma,NF-ma)(21例,28.7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denoma,ACTH-ma)(15例,20.55%)、生长激素瘤(growthhormoneadenoma,GH-ma)(10例,13.70%)、促甲状腺激素瘤(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producingadenoma,TSH-ma)(2例,2.74%)和卵泡刺激素瘤(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adenoma,FSH-ma)(1例,1.37%)。另有因资料欠缺,性质不明者3例。发生率最高者为PRL瘤和无功能瘤,此与国外报道的以ACTH发生率为最高有所不同。另有松果体区和咽旁间隙各1例尚未见报道。②除外3例资料不全者,70例EPA中,伴发空泡蝶鞍者15例,占21.43%。其中由蝶窦伴发者11例,达73.33%;斜坡3例,占20%;2者合计占93.33%。③69例EPAs在论文中对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有描述,有明显侵袭性者29例,占42.03%,其中包括1例垂体腺癌,占1.45%。④全部病例均以手术作为首选,部分病例接受了放疗或药物治疗。结论EPA是极其罕见的,到2015年末中国报道的总例数仅73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位于中线区域的�

  • 标签: 异位垂体腺瘤 异位垂体腺癌 异位侵袭性垂体腺瘤 空泡蝶鞍
  • 简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分别占乳腺原发性肿瘤和纤维上皮性肿瘤的0.2%~2.5%;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描述胰腺转移瘤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分析胰腺转移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密度形态、强化特征以及继发征象(胆胰管有无扩张、血管有无包绕、远端胰腺有无萎缩)。结果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共发现肿瘤35枚,其中7例为多发癌灶,16例为单发转移。肿瘤最大径平均3.3cm,主要位于胰体尾。大部分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30枚),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23枚)、等密度(4枚)或明显边缘强化(3枚);5枚转移灶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仅1例伴胰胆管扩张,2例伴胰管轻度扩张,1例包绕脾静脉。23例中13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结论胰腺转移瘤CT有一定的特征,熟悉其表现并结合病史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4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60例非HLP患者做对照。结果HLP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病史比例分别为81.8%、59.1%、54.5%和6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16.7%、13.3%和16.7%(P〈0.05或〈0.01);而HLP组胆系结石占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酗酒者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HLP组Ranson评分、CT严重指数(CTS!)、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3.15±0.07、4.46±2.58和3.2±1.7,均高于对照组1.62±0.22、2.62±1.90和0.9±1.2(P〈0.05或〈0.01),而HLP组血淀粉酶为(580±22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0±472)mmol/L(P〈0.01)。HLP组血三酰甘油(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77,P〈0.05),对照组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性(r=0.17,P〉0.05)。结论HLP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血TG水平与HL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脂血症 代谢综合征 Ranson积分
  • 简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的急危重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外统计,AP发病率每年在(4.8~24)/10万人,并呈增高趋势.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061例AP患者临床特征,为AP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急危重病 身体健康 人民群众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我中心对心脏术后出现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2012年2月-2014年7月2800例心脏术后的患者中,有6倒(0.2%)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出现持续严重胆红素血症,对这6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结果6例患者共进行10次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丙转氩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一定的下降,其中TB和CB下降可显著下降(具体结果加P值);血细胞、白蛋白、肾功能、电解质变化不明显。在治疗1-2次后3例患者治疗有效,TB在数天内降至100umol/L左右(P〈0101),余3例患者胆红素升至治疗前水平。6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成功更重要,应该写:经过血浆置换治疗,2/6例最终抢救成功,….出院?)。结论心脏术后出现严重胆红素血症常的患者预后差,血装置换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胆红素,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浆置换 心脏术后 高胆红素血症 多脏器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结核(pancreatictuberculoses,PT)的多层螺旋CT(MDCT)征象,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9年行MDCT检查并最终确诊为PT的9例患者,其中2例行MDCT血管成像.分析PT的MDCT特征性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DCT诊断为胰腺癌1例、囊腺癌1例、囊腺瘤2例、假性囊肿1例、胰腺癌伴后腹膜淋巴结转移2例、淋巴瘤2例.通过病理证实,9例均为PT,误诊率达100%.PT常表现为胰头肿块,亦可累及体尾部或整个胰腺.MDCT呈现等或略低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偶见钙化,增强后轻度至中度环形强化.通常不伴有胰管扩张,但常伴有后腹膜或邻近淋巴结肿大,且肿大淋巴结亦呈环形强化.有时伴有腹部其他脏器结核.结论环形强化的肿块不伴有胰管扩张,同时伴有环形强化的肿大淋巴结为PT特征性的MDCT表现.

  • 标签: 胰腺 结核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手术治疗的42例MTC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MTC,颈部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转移率为76.19%(32/4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90%(26/4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2(1—502)个月,随访5年以上35例(83.33%),5年生存率为85.71%(30/35),死亡5例。结论MTC淋巴结转移率,治疗应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原发灶处理宜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应力求彻底,至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 简介:我科成功诊治1例急性肾损伤(AKI)合并钙危象的老年女性患者。患者既往有慢性肾脏病(CKD)病史,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下肢无力,血肌酐(Scr)、血钙水平明显升高。分析患者发生CKD合并AKI(AonC)和高钙血症的病因,以及两者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追问病史,并结合心电图表现,该患者被诊断为维生素D中毒。立即停用维生素D制剂及所有含钙制剂,并予以充分水化,酌情利尿以及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10d后,患者病情好转。本例诊治过程提示老年患者尤其是伴CKD的患者要重视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个体化用药,并重视心电图等无创检查的临床意义以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高钙血症 维生素D中毒
  • 简介:目的总结右房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8例右房黏液瘤患者行黏液瘤切除术,女性16例,男性12例;年龄8.79岁,平均(46.3±14.8)岁。合并病变: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冠心病5例,肺动脉栓塞1例,同期外科手术。对27例(96.43%)患者随访70-138个月,平均(95.8±31.1)个月。总结右房黏液瘤在心脏黏液瘤中的比率、附着部位、近期及中期疗效。结果右房黏液瘤占心脏黏液瘤的7.89%。最常见的附着部位是房间隔。所有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1例术后死于肺癌,余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右房黏液瘤外科治疗中期结果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外科手术 黏液瘤 心脏肿瘤 右心房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人心尖球形综合征(ABS)的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8%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至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1周回落;42.9%的患者出现T波倒置,29.5%的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在6h至1个月内消失;23.8%的患者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国人ABS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其特征为异常改变呈暂时性和可逆性。

  • 标签: 心尖球形综合征 心电图
  • 简介:胆总管狭窄(commonbileductstenosis,CBDS)为慢性胰腺炎(CP)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3%~46%,平均6%。其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率为6%~29%,有些病例可在11周后发生肝纤维化;即使无症状患者,也有潜在继发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胆管炎、脓毒血症的危险[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CP并发CBDS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胆总管狭窄 慢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并发症 胆汁性肝硬化 肝功能损害
  • 简介:目的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离体胰腺组织块行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分析(HR.MASNMR),探索其代谢变化特征。方法按完全随机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ANP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ANP组大鼠经腹腔分2次注射L-精氨酸2.5mg/g体重方法制备,对照组仅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运用HR—MASNMR分析两组离体胰腺组织代谢物的含量。结果造模12h后,胰腺水肿伴出血、实质内大片凝固性坏死、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并见胰周脂肪皂化;血清淀粉酶水平为(3527±429)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0±188)U/L。波谱分析显示ANP组胰腺组织的牛磺酸(Tau)、乙酸(Ace)、丙氨酸(Ala)波峰下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甜菜碱(Bet)、磷酸胆碱+甘油磷酸胆碱(Pc+Gpc)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胆碱(Cho)、谷氨酸(Glu)、乳酸(Lac)波峰下面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NP大鼠离体胰腺组织块具有显著的代谢特征,为进一步开展人类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体波谱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磁共振波谱学 代榭 精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