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死、高致残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回顾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进展。单基因脑卒中CADASIL的致病基因是Notch3,多因素脑卒中的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吸烟、高血压等)相互作用,且不同亚型的脑卒中可能有不同的遗传模式,这使得确定致病变异很困难。本文介绍了两种研究多因素脑卒中的遗传方法:候选基因法和连锁分析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遗传学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表观遗传(epigenetic)是与遗传(genetic)相对应的学科,已经深入发展到表观遗传(epigenome)水平。表观遗传研究的是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可遗传改变,这种可遗传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变化,是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另一个层面。因此,DNA序列作用仅在于承载遗传信息,而表观遗传的机制对其表达的时空能起到调控作用,使得相同序列的基因组呈现出不同的基因表达和沉默模式,并且这种改变能代代相传,成为基因序列和差异表达、环境作用、表型的桥梁。表观遗传异常已被发现是癌症、遗传病、儿科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衰老等的原因。

  • 标签: 表观遗传学 胰腺癌 基因表达变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序列 遗传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一类重要的有临床意义的出生缺陷,保守估计其发生率为50/1000活产儿。该病的遗传机制相当复杂:染色体畸变,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畸形。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形态和细胞遗传(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2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检查26例M3a,中2例和6例M3b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2/32),28例(28/32)有t(15:17),1例(1/32)具有变易移位,可评价的20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核型和变易移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对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检测 染色体异常
  • 简介: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常分泌儿茶酚胺等物质,临床较少见。2004年WHO内分泌肿瘤分类定义PHEO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恶性约占10%;肾上腺外或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PGL,约占PHEO/PGL的9%~24%,30%~40%的PGL为恶性。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分子遗传学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肿瘤分类 PHEO
  • 简介:背景已有研究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降压反应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变异的影响,但尚没有临床试验来证实是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影响到不同的药物治疗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脏表型的关系。方法与结果采用双盲-阳性对照-随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试验,研究对象为年龄≥55岁,至少有一个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37939例研究对象被随机分到利尿剂(chlorthalidone),钙离子拮抗剂(amlodipin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lisinopril),和α受体阻滞剂(doxazosin)四个药物治疗组,并随访4~8年;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ACE基因I/D多态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基因I/D多态性 心血管危险因素 抗高血压治疗 药物治疗 遗传学研究
  • 简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的2个主要的突变基因(PKD1和PKD2)已被识别。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的突变基因在2002年已被识别,它编码的是一种功能不详的蛋白——纤维囊素。致病基因的识别使具有复杂多变表型的众多肾疾病予以分子学上的重新定义

  • 标签: 遗传性肾病变 致病基因 治疗 染色体 肾结构
  • 简介:病例:女,60岁,大专文化,商业单位主管,因“言语表达障碍、行为异常1年余”入院。入院1年前家属发现患者说话词不达意.无故欣快,行为幼稚,并伴记忆力下降,遂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而后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双侧基底节及右侧大脑脚陈旧腔隙梗死”.予以双氢麦角碱及多奈哌齐口服,持续2个月,上述症状未见缓解。

  • 标签: 延髓麻痹 额颞痴呆 神经心理学 神经影像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CP)局灶肿块病变性质预测模型,分析其主要预测因子。方法收集上海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CP局灶肿块病变性质不明患者121例,经病理(97例)或随访(24例)判断肿块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CP组。通过查阅病历等方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史、初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χ^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2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病变性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限。结果121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胰腺癌21例,CP100例。腹部压痛、直接胆红素、CA19-9和CEA是肿块病变性质的独立预测因子,它们的OR值分别为5.691、1.011、1.003、1.019;95%可信限分别为1.468,22.070、1.001,1.021、1.001,1.005和0.988,1.051;P值分别为0.012、0.030、0.003和0.23。结论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CP局灶肿块的病变性质,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LOGISTIC回归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liculardegen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以铜代谢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果接诊医生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笔者于1997年-2002年间遇到5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原因 WILSON病
  • 简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CP),占CP的10%-36%。目前认为CP是一种癌前病变,它可以进展为胰腺癌。因此,早期、正确的鉴别诊断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手术机会或使良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痛苦。然而,迄今尚无敏感度、特异度均高的鉴别肿块病变性质的方法。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肿块术前病变性质预测的评分系统,提供给临床工作者参考。

  • 标签: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病变性质 评分系统 术前 局灶性 肿瘤患者
  • 简介:基因和环境在大多数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一般是这两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疾病表型。单纯由环境或遗传造成的疾病是少见的。现在我们已有办法弄清楚大多数常见的和重要的风湿病的遗传基础,以及感染、饮食、运动和污染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何种途径与相关基因相互作用。仔细的临床观察和阳性家族史仍然是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因的基础,然而对于常见疾病目前尚未开展针对基因的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风湿病 遗传因素 基因鉴定 环境因素
  • 简介:奎尼丁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作为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代表,曾广泛用于房及室心律失常的治疗。20世纪90年代CAST研究指出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器质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加之药物相关副作用发生率高,奎尼丁逐渐退出临床抗心律失常用药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奎尼丁在遗传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表现出优势,尤其在恶性室心律失常恶预防方面。现就奎尼丁在遗传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奎尼丁 遗传性心律失常
  • 简介:在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的脑内神经元内包含体中,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最常见的,它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死亡和认知障碍。本研究作者发现表达可抑制的人tau变异型的小鼠产生了进行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丧失以及行为缺陷。抑制转基因tau后,记忆功能恢复,神经元数目稳定。但令人吃惊的是,这时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依然累积。这样来看,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不足于导致此种病理模型的认知衰减或神经元死亡。

  • 标签: 记忆功能 小鼠模型 神经变性 神经原纤维缠结 TAU 脑内神经元
  • 简介:<正>911458第三届全军内分泌代谢专业学术会议纪要/李江源∥解放军医学杂志,-1990,15(5).398~400911459性激素与男性糖尿病、冠心病的联系/林丽香…∥福建医药杂志,-1990,12(4).-9~10,2620例男性Ⅱ型糖尿病(NIDPM组)患者雌二醇(E2)及E2/T(睾丸酮)比值较正常男性对照组20例高(P<0.05);NIDDM并冠心病组32例E2及E2/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及NIDDM组显著增高(F<0.001)。患者T均偏低,冠心病者E2及E2/T比值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组 正常对照组 甲状腺片 显著差异 甲亢病
  • 简介:X连锁遗传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最先在1923年报道,直到1976年才认识到是仅累及男孩的致命神经变性病。现在已经确认了其遗传缺陷和生化异常。正在进行的研究有以下新发现:①表型表达差异较大。至少1半的X—ALD为成年病人,表现较轻,而作为携带者的女性也可发病。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神经变性病 X连锁遗传 生化异常 遗传缺陷 表达差异
  • 简介:流行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以儿童为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出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因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而为人们所关注。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部分地区还有暴发疫情出现,流行菌群也可能正在发生变迁。因此了解流脑的流行病特征的变化及流行菌群的变迁,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防控策略,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