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70%~99%与DSA符合率,分别为95.5%、92.9%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 简介:目的:分析生化检验时溶血对其准确造成影响以及相关纠正措施。方法将同一血液样本分为两份,其中一份血清标本没有溶血,另一份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对两个样本中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并对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溶血变化数值进行分析。结果TP、AST、CK、CK-MB、HBDH以及LDHK+检测值,溶血标本高于未发生溶血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a+检测值未溶血标本高于发生溶血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血导致TP、AST、CK、CK-MB、HBDH、LDH、K+同血清Hb浓度具有正相关,Na+变化情况同血清Hb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溶血影响,并且同血清中Hb浓度具有明显相关,借助血清Hb浓度可以对生化检测指标进行纠正。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与纠正 措施
  • 简介:SPSS软件是一种基于编程与非编程一体且具有数据处理与图形绘制等强大功能统计软件,简单操作、便捷数据加载、简洁数据处理与图形绘制等特点使其广受科研统计者们青睐。而SPSS软件在作诊断准确试验(DTA)Meta分析时却不完美,此时往往调用R软件,从而充分地结合了SPSS专业集成、便捷使用R软件灵活易扩展、绘图丰富各自优势。本文主要以实例展示通过调用R软件来拓展SPSS计算分析绘图演示功能实现DTAMeta分析方式过程。

  • 标签: SPSS软件 R软件 诊断准确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即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包括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种主要手段。在部分冠状动脉病变手术方式选择上,PCI与CABG选择一直存在争论。随着药物支架广泛应用,PCI治疗范围不断突破禁区。

  • 标签: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分析循证医学中中文证据检索策略构建方法,为提高卫生工作者与科研人员中文文献检索与构建检索策略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示例剖析方法,系统展示了Google搜索引擎、维普或万方医学数据库CBM数据库中检索策略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构建检索策略是一个反复过程,从搜索引擎到(维普或万方等)医学数据库再到CBM数据库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检索词由自由词到专业词,检索结果由泛在到精准,在从总结各方法缺点及给出合理建议。

  • 标签: 科研人员 医学信息 数据库 检索策略
  • 简介: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明确科技人员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下发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

  • 标签: 学术论文 学术生态 自然科学基金 学术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
  • 简介:证据检索及评价是指南制订重要步骤,全面、客观、可重复文献检索是指南制作过程中最耗时、最具挑战及最重要工作,敏感检索策略多样检索资源是减少文献查找偏倚关键,也是制订系统评价并最终形成推荐意见基础。此过程中常常需要优化检索策略、确定检索资源及依靠方法质量学评价进行文献筛选与最终确定。

  • 标签: 指南 手册 证据检索 方法学 质量评价
  • 简介:持续心房颤动是成年人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总发病率约为1~2%,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可达8%.而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引起脑卒中是非心房颤动引起5倍.目前,华法林是临床上用于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抗凝治疗最常用药物.循证医学表明,华法林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栓塞脑卒中发生率达67%.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强化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结合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方法采用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泌尿系结石285例。结果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4.39%(269/285)。结论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镜 泌尿系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患者共82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针对膀胱灌注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灌注治疗依从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及完全不遵医行为比例分别为80.5%、19.5%。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1.5%、43.9%1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依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症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情况。方法在54例症状颈动脉(25例)、椎动脉(19例)、颈动脉合并椎动脉(8例)以及基底动脉(2例)狭窄患者中,有39例行择期支架置入术。采用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分别测定已服用阿司匹林(100mg/d)≥10d,以及随后加服氯吡格雷(75mg/d)≥5d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标准为单用阿司匹林时,以500μg/ml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20%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70%。氯吡格雷抵抗标准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前、后,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差值≤10%。结果54例患者中,有9例(16.7%)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2例(22.2%)存在氯吡格雷抵抗,1例(1.8%)存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抵抗。9例阿司匹林抵抗者加用氯吡格雷后有5例花生四烯酸诱导聚集率降至〈20%,有8例二磷酸腺苷诱导聚集率降至〈70%。1例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为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结论症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合用克服了部分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支架置入术后血栓并发症增加有关。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药性
  • 简介: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用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前瞻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3,OR=0.62,95%C/: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CVS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1,OR=0.62,95%C/:0.50~0.78;NNT=1.078);症状脑梗死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0.42~0.69;NNT=1.079);经CT证实脑梗死发生率为安慰剂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发生率为安慰剂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J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SAH患者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发生率,而再出血不良反应发�

  • 标签: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有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5年12月以前关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对纳入相关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判断,最终纳入结果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倍他乐克单用治疗室性早搏相比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5~1.3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症状疗效显著(RR=1.23,95%CI:1.15~1.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心电图疗效显著(RR=1.31,95%CI:1.19~1.44,P<0.001);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与单用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7,95%CI:0.42~1.18,P=0.18)。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较单用倍他乐克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动态心电图表现,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质量限制,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建议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治疗策略。

  • 标签: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安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预后。结果溶栓组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1.4%(P=0.28),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颅内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QRS时程(QRSd)增宽对新发房颤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患有心衰但无房颤病史患者1098例,将其分为三组:QRSd≤120ms、120ms〈QRSd〈150ms及QRSd≥150ms组,随访跟踪各组新发房颤概率.通过二元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QRS时程房颤新发概率之间相关.结果对患者群体统计表明,房颤新发概率为35.7%.通过二元分析发现,房颤新发概率存在组间差别(21.7%、35.9%、42.5%,P〈0.01);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发现,QRS时程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QRS是慢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QRS时程 慢性心力衰竭 新发房颤
  • 简介: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有效安全。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利沙坦酯组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诊室血压,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及夜间下降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阿利沙坦酯降低白昼及诊室收缩压(SBP)降低24h、白昼、诊室收缩压幅度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DBP)平均降压幅度、血压达标率、谷峰比值(T/P)及平滑指数(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比较,阿利沙坦酯更安全。结论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是安全、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阿利沙坦酯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