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淋巴结转移是胃癌主要转移方式之一,区域淋巴结状态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重要参考指标,淋巴结转移分期是预测胃癌预后最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之一。自第5版AJCC胃癌TNM分期系统发表以来,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以转移淋巴结数量(metastaticlymphnodenumber,pN)为基础N分期系统比以淋巴结解剖位置为基础分期系统能更好地评估胃癌患者预后。

  • 标签: 胃癌患者 预后 TNM分期系统 评估 临床病理参数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磁共振波谱是唯一能无创伤在体检测组织生化代谢技术方法。磁共振波谱可分为单体素波谱多体素波谱。单体素波谱操作简单、检查时间较短,还可以获得较好匀场效果波谱图像,但是体素较大。体素定位准确非常重要。多体素波谱体素小、视野较大,可同时反映不同代谢物空间分布。但操作较复杂,检查时间较长。本文主要对单体素波谱多体素波谱缺点及其在胶质瘤中应用加以总结。

  • 标签: 磁共振 波谱学 胶质瘤
  • 简介:身高与癌症,似乎是毫不相干两件事情,但的确有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长得高的人似乎更容易得癌症,而近日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一篇文章,则更为细致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项包含了1297124名英国中年女性大型前瞻队列研究,以身高相关患癌症风险为主要研究目的,并加入了癌症种类、是否吸烟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亚组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一问题。

  • 标签: 前瞻性队列研究 癌症种类 荟萃分析 风险 高和 社会经济因素
  • 简介:为弘杨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明确科技人员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本刊坚决贯彻执行“五不准”规定,加强对学术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处罚措施。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读者作者,以及本刊编委专家、审稿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应加强学术道德自律,共同努力,捍卫学术尊严,维护良好学风。现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摘录如下:

  • 标签: 学术论文 科技工作者 学风建设 学术生态环境 行为规范 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目的探讨肺孤立结节外科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80例肺孤立结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肺癌56例,肺转移癌4例。其余20例为肺良性病变,其中结核球10例,肺炎假瘤4例,肺曲菌球3例,肺错构瘤1例。支气管囊肿1例,肺动静脉瘘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诊断符合28例,符合率35%。结论肺孤立结节是一组病因复杂疾病,胸部X线对早期发现作用明显;胸部CT检查是术前鉴别诊断最好方法。胸腔镜辅助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部结节更显优势。

  • 标签: 肺孤立性结节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射脑脊髓病足肿瘤放疗后期较严重损伤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放射脑脊髓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并对分子生物学存该领域研究前景作一阐述。

  • 标签: 放射性脑脊髓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垂体瘤是良性.但局部侵犯到邻近组织如海绵窦硬脑膜并不少见。一些具有这样侵袭肿瘤对常规治疗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并倾向于复发。尽管有几个基于组织分析分子标记已有应用.但早期预测哪些垂体肿瘤会复发/或表现出侵人性仍有困难。针对侵袭垂体瘤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等手段综合治疗.但在一些病例中效果欠理想。早期诊断并早期使用多模态综合治疗对一些侵袭/复发性垂体腺瘤可能是有效。要开发治疗这些亚型垂体腺瘤额外治疗选择需要更多临床试验。虽然目前尚不可能在就诊时就明确侵袭,或复发性垂体肿瘤诊断.但更广泛使用分子标记技术标准化使用“非典型垂体腺瘤”组织病理学标准,对早期诊断有辅助意义。早期积极治疗是必要.而最近探索靶向治疗也可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治疗表现 垂体癌 侵袭性垂体瘤 分子标记技术 组织病理学
  • 简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肿瘤学基础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从基因分子水平阐明肿瘤发生发展规律,揭示了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差异,认识到大多数肿瘤是体细胞突变导致后天获得遗传性疾病,对癌症本质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ancerisageneticdisease)认识已渗入到临床肿瘤学各个方面,在肿瘤分类、诊断治疗中许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在新世纪初出版肿瘤WHO分类系列丛书,

  • 标签: 肿瘤 WHO分类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术前不同洗肠药物安全有效。方法将12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B、C、D等4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25%硫酸镁(A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乳果糖口服溶液(D组)等4种药物口服洗肠,比较各组肠道清洁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药物口感、患者接受度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4种药物肠道清洁程度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药物口感接受度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药物在肠道清洁术后肠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效果,PET-ELS乳果糖具有口感良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在肝癌术前肠道准备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肝肿瘤 肠道准备 口服洗肠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中肝癌高发家系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多态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正常对照家系组40名;肝癌高发家系组79例,其中肝癌患者20例,直系亲属59例。采用质谱方法检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关系。结果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存在AA、AG、GG3种基因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基因型分布遵循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A等位基因在正常对照组、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肝癌高发家系肝癌患者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63.75%、61.02%、70%,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36.25%、38.98%30%,与A等位基因型个体比较,正常对照家系人群中携带G等位基因型个体发生HCC风险增加0.75倍(95%CI:0.33~1.7,P=0.50),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人群发生HCC风险增加0.67倍(95%CI:0.31~1.45,P=0.31)。正常对照家系组、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肝癌高发家系肝癌患者组人群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0%、42.73%50%,AG基因型分别为47.5%、37.29%40%,GG基因型分别为12.5%、20.34%10%。与AA基因型个体相比,正常家系组肝癌高发家系直系亲属组中AG基因型个体发生HCC风险分别增加0.67倍(95%CI:0.22~2.1,P=0.50)0.9倍(95%CI:0.31~2.71,P=0.86);GG基因型个体发生HCC风险分别增加1.05倍(95%CI:0.17~6.6,P=0.96)2.2倍(95%CI:0.40~11.96,P=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ITGβ1基因rs2298141位点多态与广西扶绥县肝癌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ITGβ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家族聚集性 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影响,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行术后辅助化疗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护理,研究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路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治疗依从。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vs.86.7%,P=0.027)。研究组患者化疗依从明显优于对照组(93.3%vs.83.3%,P=0.001)。研究组患者化疗带来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严重程度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减轻患者因化疗带来身体心理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依从性
  • 简介:对于雄激素撤除治疗后进展前列腺癌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二线内分泌治疗效果亦不明显。两个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表明: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延缓疾病进展,这为多西紫杉醇联合一些新生物制剂,巩固长期疗效提供了动力。随着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骨靶向药物、反义寡核苷酸、抗血管生成药物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等出现,前列腺癌治疗前景令人振奋。

  • 标签: 激素抗拒性前列腺癌 化学治疗 靶向治疗 生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一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多态与胃癌发生风险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52例连续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部分变性条件下检测所有基因型,用Shesis软件对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胃癌组织中MMP-2TIMP-2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MMP-2—1306C/T基因CC、CT、TF分布频率分别为80.2%(202/252)、19.0%(48/252)、0.8%(2/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2%(71/254)、3.9%(10/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3);携带C等位基因(CC+CT)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1.845倍(OR=1.845,95%CI:1.231—2.767)。病例组TIMP-2—303G/A基因GG、AG、AA分布频率分别为57.1%(144/252)、38.9%(98/252)、4.0%(10/252),对照组分别为52.0%(132/254)、35.0%(89/254)、13.0%(33/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01);携带G等位基因(GG+GA)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1.232倍(OR=1.232,95%CI:0.868~1.750)。病例组TIMP-2—418G/C基因GG、GC、CC分布频率分别为56.7%(143/252)、34.1%(86/252)、9.1%(23/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3%(72/254)、3.5%(9/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7,P=0.037);携带G等位基因(GG+GC)患者发生胃癌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0.666倍(OR=0.666,95%CI:0.463~0.959)。TIMP-2—303G/A在未突破浆膜层组GG、AG、AA基因型分布与突破浆膜层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胃癌 MMP-2 TIMP-2 基因多态性 蛋白水平
  • 简介:背景欧洲每年约有35万男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及放疗,手术意味着前列腺将被彻底切除,其可能带来阳痿尿失禁等副作用;而放疗则以高能量辐射照射肿瘤来抑制癌细胞肿瘤生长,其可能损伤周边器官。瑞典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观察研究,对比手术治疗放疗对生存率影响。

  • 标签: 前列腺癌 放疗 癌切除术 死亡率 根治性 疗效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型激素受体阳性转移乳腺癌患者疗效安全。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入组18例依维莫司治疗多线治疗患者资料;依维莫司用量为10mg/d,随患者口腔溃疡程度调整剂量为5mg/d或隔日5mg,联合依西美坦25mg/d治疗者12例,联合来曲唑2.5mg/d者3例,联合氟维司群每个月500mg者3例(第一个月为500mg分2次);每两个月评估一次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治疗时间为1~14个月;3例患者治疗1个月,其中1例因骨髓抑制停药,2例因费用停药。1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4例(26.7%)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4例(26.7%)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7例(46.7%)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progression-freesurvival,mPFS)为6.5个月(2~14个月)。呼吸困难4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严重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口腔溃疡,其中2例为4级严重口腔溃疡伴发热;仅1例患者未减量,其余均因口腔溃疡导致依维莫司减量。结论经多线化疗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转移乳腺癌仍有一定疗效,但需谨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依维莫司 绝经后
  • 简介: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表达情况及二者相关。方法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SCLC组织、20例癌旁组织中FGF-2ToPo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外源性FGF-2对人SCLC细胞株NCL-H446中ToPo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影响。结果SCLC组织中FGF-2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44/64)79.69%(51/6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0%10.0%(P〈0.01);FGF-2ToPo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无关(P〉0.05);两者表达在SCLC中呈正相关(r=0.497,P〈0.01)。FGF-2可以上调NCL-H446细胞中ToPoⅡ蛋白mRNA表达。结论FGF-2ToPoⅡ之间可能存在共同作用通路,FGF-2可能通过ToPoⅡ促进SCLC发生、发展。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FGF-2 ToPoⅡ NCL-H446细胞株
  • 简介:目的探究TXNIP基因多态启动子区甲基化CpG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获得TXNIP基因3′UTR多态mRNA表达情况;利用相关软件获得TXNIP启动子区序列,预测甲基化CpG岛及转录因子结合部位。结果TXNIP基因3′UTR多态位点rs7211、rs7212rs4755不同基因型与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区序列中甲基化CpG岛位于1763—1943bp处。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基因多态启动子区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

  • 标签: TXNIP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多态性 启动子区 甲基化 转录因子结合部位
  • 简介: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TS)临床疗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晚期ST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mg/d、425mg/d或500mg/d,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分析STS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31例晚期STS患者客观有效率(ORR)为16.1%,疾病控制率(DCR)为77.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6个月(95%CI:1.5~12.0),12周疾病无进展率为64.5%,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0个月(95%CI:3.0~12.0)。常见1~2级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出血。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出血、蛋白尿和声音嘶哑。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晚期STS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软组织肉瘤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CD44在不同分期乳腺癌中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共收集79例手术标本12例正常乳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用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处理。结果:乳腺癌中VEGFCD44表达水平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P〈0.05);Ⅰ期与Ⅱ期及Ⅲ期之间相比,VEGFCD44表达水平差异同样具有显著,并且随分期越晚表达越强(P〈0.05);不同细胞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以及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与CD44表达水平与乳癌分期成正相关,在排除创伤炎症前提下,可能提示肿瘤活跃生长以及潜在转移。

  • 标签: 乳腺癌 CD44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