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为分析比较氯丙嗪与氯平对心电图(ECG)的影响,对1995年5月~2000年5月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两药者每月查ECG1次常规12导联,进行比较。结果氯丙嗪组(A组)ECG异常较氯平组(B组)多、且较严重,ECG异常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长短、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氯丙嗪 氯氮平 心电图异常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丈夫的身体总是暖暖的,但我的体温总是很低,不管是一年中的什么时间。是不是女性的体温比男性低?还是我可能有什么异常?读者:周女士

  • 标签: 感觉 编辑部 体温
  • 简介:本研究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ECG,比较口服氯平(是一种常用的强效抗精神病药)前后的QTd。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无异常ECG证据,X线胸透及血脂、血糖检查正常。种族相同、年龄25~55(38±5)岁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6例,女65例。受检查者在检查床上静卧10min,统一使用HPM1772AECG机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ECG。病人单用氯平开始剂量25mg~50mg/d,逐渐递增,2W内加至治疗量(150mg~400mg/d),服药

  • 标签: 氯氮平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在卒中的实验性研究中,发现胆红素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呈负相关,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尚无胆红素水平与卒中相关的临床数据。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内科的Perlstein等推测,较高的胆红素水平,也许能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并能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一项能代表美国普通人群的横截面调查———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在1999—2004年调查了胆红素与卒中的关系。在13214例具有卒中史、血清胆红素检查和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成人参试者中,453例报告有卒中史。其中138参试者报告发生了卒中不良预后,即由卒中引起的、长期的健康问题,或因卒中导致的残疾。校正人口学特征和卒中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危险度(OR值)和95%可信区间(CI)。校正多变量后,在所有参试者中,胆红素增加至1.71μmol/L(0.1mg/dl)水平,卒中发生的概率降低9%(OR:0.91;95%CI:0.86~0.96);在有卒中史的参试者中,卒中不良预后的概率降低10%(OR:0.90;95%CI:...

  • 标签: 卒中预后 水平卒中 胆红素水平
  • 简介: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如果胆红素偏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受损,导致肝功能代谢不正常,除了必要的治疗、定期复查之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因为通过饮食调理是可以改善肝功能异常。当肝功能恢复正常,胆红素也会趋于正常。那么胆红素偏高吃什么好呢?

  • 标签: 总胆红素 健康饮食 体检报告 肝功能检查 患者 饮食调理
  • 简介:目的探讨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sisrenalarterystenosis,ARAS)的质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并随访的41例ARAS质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双侧肾动脉狭窄(≥50%)且血清肌酐浓度≥133μomol/L(1.5mg/dL)。结果41例患者的年龄为(68.3±7.7)岁,血清肌酐浓度为(611.8±53.2)μmol/L。有33例(82.5%)病变累及双侧肾动脉,8例(19.5%)为孤立肾的肾动脉狭窄。37(90.2%)例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的持续时间为(13.7±8.9)年。30例(73.2%)正在吸烟或曾有吸烟史;29例(71.7%)高脂血症;13例(31.7%)糖尿病。并存其他的心血管病变情况:39例(9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2例(53.7%)下肢血管病变,18例(43.9%)有脑卒中病史。11例(26.8%)接受了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随访(18.0±8.6)个月,2例(18%)肾功能好转,2例(18%)恶化,其余7例(64%)肾功能稳定。共14例死亡或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事件组的射血分数(53.0%±13.4%vs61.8%±10.8%,P=0.004)显著低于无事件组,24h尿蛋白定量[(1.2±0.9)g/24hvs(0.7±0.3)g/24h,P〈0.001)显著高于无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血症的老年患者并存有多处其他血管病变时,应注意除外肾动脉狭窄。射血分数较低和24h尿蛋白浓度较高的患者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高。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
  • 简介:目的观察5-胞苷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体外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BMMSC体外培养,使用终浓度为10μmol/L的5-胞苷(5-aza)对其定向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BMMSC体外经5-aza诱导4周,肌钙蛋白及Connexin43表达阳性,电镜下在部分细胞内肌节样结构及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结论BMMSC可以在体外经5-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 标签: 干细胞 细胞分化 阿扎胞苷 5-氮胞苷 骨髓间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心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共纳入72例患者,38例为冠心病、34例无冠心病,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左室肥厚患者相比,左室肥厚组颈动脉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T增厚预示心血管疾病的存在。

  • 标签: 肥大 左心室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黄酮(TFA)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应用CVB3感染BALB/c小鼠制作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每日腹腔注射TFA(dOmg/kg)0.1ml;对照组每13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d后以BL一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对小鼠心电图进行观察和改良CurtisandRavingerovand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黄芪黄酮(TFA)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2例,P〈0.05)。结论黄芪黄酮可显著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律失常发生率。

  • 标签: 黄芪总黄酮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 简介:多数临床医师对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超早期脑出血持慎重怀疑态度,目前,缺乏确切的实验和临床证据证明脑出血超早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是否有益。本研究选择大鼠脑出血后12、72h2个不同时间点作为开始应用三七皂苷治疗的时间,观察三七皂苷超早期应用,对脑出血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MAP-2)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

  • 标签: 微管相关蛋白-2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超早期脑出血 三七总皂苷 蛋白表达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颈动脉零应力状态变化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0只3、12和24个月龄SD大鼠(每组10只)。处死大鼠后,迅速取下左右两侧颈动脉。左侧颈动脉置人4℃氧合Kreb’s液(pH=7.4)中,用于各组大鼠颈动脉血管的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测量。右侧颈动脉置人4%多聚甲醛溶液,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颈动脉组织形态学及定量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壁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增高,成年大鼠颈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并伴有eNOS蛋白表达的降低。①3个月龄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0.1±2.5和79±8,显著高于12(6.7±1.4,64±8)和24个月龄大鼠(1.9±0.9,30±5),P〈0.01;②3、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动脉张开角分别为(80±6)度、(110±6)度和(121±4)度,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动脉的张开角都显著大于3个月龄大鼠的张开角(P〈0.01);③应用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量与血管张开角变化呈负相关(r=-0.8089,r=-0.7560,P〈0.05)。结论无论在血管形态学还是在零应力状态方面,不同月龄大鼠颈动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血管壁组织eNOS蛋白表达与大鼠颈动脉零应力状态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颈总动脉 一氧化氮合酶 应力 物理 张开角 大鼠
  • 简介:患者1男,18岁。刀刺伤左侧颈部,在外院伤口缝合后,于2004年2月2日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右侧肢体偏瘫,失语,数小时后意识淡漠。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顶枕部脑梗死,大脑中线向对侧移位。急诊行左侧顶枕部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意识恢复。术后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侧颈动脉处有2个假性动脉瘤,大小分别为2.6cm×1.5cm和1.8cm×1cm。动脉瘤颈宽且载瘤动脉受颈部血块压迫而明显狭窄(图1a、1b)。

  • 标签: 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技术 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 头部CT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应变及应变率储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6例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6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全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及冷加压试验,获得冷加压试验前后颈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和应变率,计算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的颈动脉圆周应变(18.16%±4.62%vs.28.56%±7.42%,P〈0.05)和应变率储备(20.33%±5.81%vs32.09%±6.01%,P〈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可以获得颈动脉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壁机械运动特性改变的新指标,同时可以反映颈动脉的内皮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总动脉 内皮功能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 冷加压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狭窄范围的关系.方法将211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0例)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B组(97例)为中重度病变组,狭窄程度>50%;对照组为54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157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又依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9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三支病变亚组(7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测取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并比较分析各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结果对照组、A组、B组比较,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依次增高,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25±0.1186)mmvs.(0.8936±0.1331)mmvs.(1.0389±0.1411)mm,P<0.05].在以病变范围为基础的分组中,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中内膜明显增厚,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亚组与双支病变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4±0.1415)mmvs.(0.9906±0.1443)mm,P<0.05],但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906±0.1443)mmvs.(1.0317±0.1496)mm,P>0.05].结论颈动脉中内膜厚度能很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但无法很好地反映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