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A组)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B组)及18例(C组)慢性房颤(CAF)者进行对比.结果①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减低,E/A比值降低且<1.②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③CAF比PAf者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f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改变.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③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左心房功能 PA 阵发性房颤 正常人 E/A比值
  • 简介: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病因,文献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归因于颈动脉狭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滤网装置的使用逐渐增多,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不断下降,因而滤网装置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CAS中。作者观察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间,在滤网装置保护下,行CAS治疗的1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滤网装置 疗效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保护 高危颈动脉狭窄
  • 简介:一项小型研究显示,使用微创外科技术植入主动脉反搏装置C-Pulse,能使晚期心力衰竭(心衰)门诊患者获益。该装置可成为左室辅助装置(LVAD)的替代。作者WilliamTAbraham博士(Ohio州立大学)表示,“C-Pulse系统非血液接触的特点使其能间歇性关闭,患者不会被装置所限,有利于个人卫生和便利……该装置每天应至少使用20h。”

  • 标签: 左室辅助装置 心力衰竭患者 门诊患者 IABP 早期 治疗
  • 简介:多年来,人们一直怀疑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心室激动及收缩顺序,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最终将诱发心力衰竭。为了减轻这种不良后果,有学者提出了更生理的起搏部位如右室中位间隔和高位间隔起搏替代右室心尖部起搏。为此,我们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技术评估了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不同部位起搏 血流动力学 右心室 右室心尖部起搏 超声心动图 收缩顺序
  • 简介: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大突破,体现出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动脉重塑治疗理念的转变,为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国际动脉瘤治疗研究(InternationalStudyofAneurysmTherapy,ISAT)和最近发表的Barrow破裂动脉瘤研究(TheBarrowRupturedAneurysmTrial)均已证实,在经过选择适应证的病例中,血管内治疗优于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血流导向装置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间的111例患者.按其血脂水平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I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Ⅱ组).高胆固醇血症组(Ⅲ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Ⅳ组)。抽取空腹肱静脉血进行血脂测定,同时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分别获取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将结果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测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率的高度排列依次为:(1)Ⅱ、Ⅲ、Ⅳ组的股浅动脉的P1;(2)Ⅱ、Ⅳ组的股动脉PI;(3)Ⅳ组的足背动脉的PI;(4)Ⅱ、Ⅳ组的胫后动脉RI;(5)Ⅳ组足背动脉的V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股浅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较易受高血脂的影响而发生动脉硬化。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液动力学现象 动脉硬化 血管阻力
  • 简介: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bolood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detlsity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①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10.1)、(42.2±9.2)、(54.8±8.8)ml·100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 标签: 脑出血 脑缺血 CT灌注成像 血液动力学过程
  • 简介:美国学者Miller等发现,使用持续左心辅助装置能显著改善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作者选择133例心衰终末期需心脏移植的患者,置入左心辅助装置,随访180d。观察终点事件为:接受心脏移植、心血管康复、在药物支持下仍适合于接受心脏移植。结果显示,持续左心辅助泵使用中位时间为126(1~600)d,6个月存活率为75%(100例),12个月存活率为68%。

  • 标签: 心脏移植患者 左心辅助装置 血液动力学 心功能状态 左心辅助泵 美国学者
  • 简介:近20年治疗心力衰竭的医疗器械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肌收缩调节装置(CCM),给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选择.然而大多数的心力衰竭患者不适合CRT或左心室辅助装置,因为他们QRS时限不够宽或者心力衰竭症状不够严重;近年研究发现CCM可改善窄QRS时限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调节装置 心肌收缩 左心室辅助装置 收缩期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F)是新型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因易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清除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于临床持续静脉输注。无论输注时间长短,其血浆浓度惯连敏感半时值(context-sensitivehalftime)均为3~5min,因而临床麻醉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减少手术刺激,

  • 标签: 用药剂量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麻醉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灌注显像时阿托品-4min腺苷负荷试验中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改变,并与4min、6min腺苷负荷试验进行比较。方法将83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组1为阿托品-4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8例;组2为4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7例;组3为6min腺苷负荷试验组,共28例。组1在注射腺苷前10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三组病例分别经肘静脉用注射泵持续注入腺苷,剂量为0.14mg·kg^-1·min^-1,用药时间为4min、4min和6min。结果①三组病例在注射腺苷3min、停药时分别与基础状态比较,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房室传导阻滞和ST段改变在三组病例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4%、7%和32%、33%、3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品-4min腺苷负荷试验与4min腺苷负荷试验、6min腺苷负荷试验相比,具有对心脏产生负荷、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应心电图改变相同的作用,而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却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受检者对试验的耐受。

  • 标签: 腺苷 阿托品 药代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30例(60眼)背景型糖尿病变患者和30例(60眼)正常对照组的眼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血管阻力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的PSV、EDV降低(P<0.05),血管阻力指数RI增加(P<0.05).结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动脉,视网膜动脉血流减慢,视网膜灌注阻力增加.

  • 标签: 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彩色多普勒 血液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静脉(centralretinalvein,CRV)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测56例(108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状态,并与40例(8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进行比较.5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并作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NPDR组与对照组相比,CR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平均流速(meanvelocity,Vm)均降低,搏动指数(Pulse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均增高,但CRV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均增高.结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A的血流速度降低,CRV血流速度增加,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CDFI检测对DR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颈动脉狭窄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动脉狭窄、消除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流动力学性、血栓性和栓塞性卒中的发生。但围手术期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卒中和死亡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究其原因,脑血管重建术后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状态(hemodynamicinstablity,HI)是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管重建术后 颈动脉狭窄 状态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滤网保护装置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配合应用滤网保护装置,对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6例次(其中颈动脉33例次,椎动脉起始部3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滤网保护装置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血管狭窄率由支架前的81.4%下降至支架后的14.1%;病理学检查显示,27例患者保护装置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75%;保护装置捕捉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纤维蛋白、斑块碎片(坏死组织、胆同醇碎片、钙化成分等)。结论滤网保护装置可以捕捉到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滤网保护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滤网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向微型化发展,以适应更多部位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标签: 椎动脉 狭窄 颈动脉 术中 并发症 支架置人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输出功率下,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对不同厚度离体心房组织消融至透壁所需的时间及使用阻抗指标评价透壁性时的病理学检验,从而确定国产消融装置的合理输出功率.方法20头猪屠宰后马上获取猪心,立即浸入4℃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清洗后制备离体心房组织.使用自行研制的输出功率可调式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及消融钳,分别使用25W、30W及35W的输出功率对离体心房组织进行消融.消融线间隔约5mm,彼此间平行.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大于100Ω.依次使用相同的输出功率,记录对不同厚度心房组织完成消融所需时间.消融完成后,沿两条消融线中点依次剪开心房组织,肉眼检查消融效果,测量消融线处组织厚度.按消融组织厚度,将心房组织分成<2mm、2~4mm(≥2mm,<4mm)、4~6mm(≥4mm,<6mm)及≥6mm4组.对应于不同输出功率和厚度,将心房组织分为12个区组.分别随机挑选每个区组的心房组织10块,将心房组织浸入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心房组织使用石蜡切片,Mason三色法染色,显微镜下检验是否透壁.结果实验共有350条消融线到达透壁指标.4~6mm及>6mm组的心房组织消融完成时间明显长于<2mm组心房组织[(12.4±0.9)s比(24.3±0.3)s,P=0.042;(12.4±0.9)s比(35.9±0.3)s,P=0.001].消融完成时间在输出功率25W与35W间有显著差异[(28.9±0.5)s比(16.9±0.5)s,P=0.010].心房组织厚度与消融完成时间呈正相关.单次消融到达消融透壁指标时的病理透壁率为0~60%,随心房厚度增厚而降低,随输出功率增加而升高.结论心房组织的消融完成时间随射频输出功率增加而缩短,并与心房组织厚度呈正相关.单次射频消融的透壁率较低.综合考虑消融所需时间、透壁率及安全性,输出功率在30~35W是国产消融仪较为合理的射频输出功率.

  • 标签: 双极射频消融 组织厚度 输出功率 消融完成时间 透壁率
  • 简介: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行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头部MRI检查的研究对象,分为3组,6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之相匹配的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者60例作为脑血管病高危因素(CV-HRF)组,6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在双侧颈动脉处采集CVHI,分析比较3组对象CVHI的特征。结果SCI组、CV-HRF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映脑血管供血状态的指标,包括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反映血管弹性特征和阻力状况的指标,包括脉搏波速、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均明显上升(均P〈0.05);反映脑微循环的指标差压下降、临界压力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功能总积分明显下降,分别为(44±9)、(51±5)、(85±7)分,3组总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SCI和CV-HRF患者均出现CVHI变化,脑血管功能总积分值下降,SCI患者更明显,提示CVHI检测对卒中的发生可显示出较好的预警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无症状性脑梗死 脑血管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桡动脉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39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5组,正常组(20例)、高血压组(26例)、血脂异常组(44例)、糖尿病组(22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组(合并组,2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8~72h行右侧桡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记录右侧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血流速度。结果桡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管径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远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快,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糖尿病组、合并组术前远段管径较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小,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48~72h内桡动脉远段穿刺点处管腔轻度狭窄。结论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因血管较细,更易出现远段穿刺部位轻度狭窄。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流动力学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后发生重度低血流动力学(HD)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接受CAS手术的患者,其中男70例,女15例.按照是否发生重度HD(血压≤90/60mmHg或心率≤50次/min)状态分为重度HD组18例和非重度HD组67例,观察相关因素对重度HD的影响,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度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高回声斑块(OR=6.219,95%CI:1.163~33.266;P=0.033)、最狭窄处距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cm(OR=8.360,95%CI:1.372~50.930;P=0.021)、基础收缩压<120mmHg(OR=6.384,95%CI:1.217~33.486;P=0.028)、扩张球囊直径≥5mm(OR=8.028,95%CI:1.462~44.091;P=0.017)为CAS术后发生重度HD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FI高回声斑块、最狭窄处距颈动脉分叉处距离<1cm、基础收缩压<120mmHg、扩张球囊直径≥5mm为CAS术后发生重度HD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危险因素 低血流动力学状态
  • 简介:颅脑创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在围麻醉期,各种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颅内压升高,造成脑组织肿胀、颅内出血或脑灌注压降低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预后[1]。因此,减少不良刺激和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新陈代谢和耗氧量,减轻伤害性刺激,减轻TBI患者因应激因素引起的过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关键。地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混合性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较强,

  • 标签: 地佐辛 麻醉恢复期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