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房扑消融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该点附近标测。(3)窦性心律时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25±12.4)min,结论:改进标测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应用解决以往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HD)Doppler超声表现形式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500型多功能超声心动图78例高血压病HD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轻度HD组:以E/A(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舒张晚期最大流速)<1.S/D(肺静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最大流速)>1为多,占74.3%;中度HD组:以1<E/A<2.S/D<1为多,占70.8%;重度HD组:以E/A≥2,S/D<1为多,占80%。单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并存时,E/A、S/D比值变化规律与高血压病不同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相似。结论:测定高血压病患者E/A、S/D对于评价其心功能、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功能不全 DOPPLER超声 高血压病 EH 超声表现 E/A比值
  • 简介:目的研究DCG揭示房室结双径路(DAVNP)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CG检查179例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者监测结果,具有DAVNP特征者,通过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其对比.结果确诊DAVNP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4%(29/45).结论DCG监测为揭示房室结双径路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方法.

  • 标签: DCG监测 房室结双径路 食管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 诊断 阵发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动态监测1岁以下婴儿未成熟心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I)含量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30例,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72h术后7d取外周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作相关分析。结果cTnI术后24h、72h,术后7d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K—MB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与LDH分别在术后24h、72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组,以及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各时间点cTnI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cTnI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TnI浓度可准确及时反映婴儿先心病手术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程度。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之间cTnI评价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无明显差别。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cTnI浓度升高越明显,提示术中心肌损伤程度越大。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未成熟心肌 心肌损伤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正>脑血管病发病后,由于血循环障碍,常常损害植物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出现一些特殊临床并发症,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脑-心综合征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它诊断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恢复有重要意义。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心肌有一定

  • 标签: 脑-心综合征 心电图
  • 简介:象鼻技术是一种治疗广泛主动脉病变手术方法。Borst最早于1983年报道将该技术用于临床,一期手术死亡率达8%~20%。该手术难度大,国内报道甚少。象鼻手术主要适应症是升主动脉弓部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病变动脉瘤,以及DeBakey

  • 标签: 象鼻技术 I型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改变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CHF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结果:CHF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Ⅰ、Ⅱ、Ⅲ级CHF组间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依次递减,方差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好转出院者(P<0.05),但睾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有助于CHF发病机理探讨预后判断.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睾酮 雌二醇 血清学检验 CHF 发病机理
  • 简介:目的了解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1988~1994年度,从广东城市农村,1993~1994年度,从湖北、吉林9~11岁学龄儿童分离179株GAS进行RAPD分析.结果①同一T型菌株有特征性条带,但有些亚型带型间差异较大;②不同T型间可有相同带型;③分型率比T分型高,达到96.6%;④有主导RAPD型菌株流行情况存在.结论RAPD方法GAS分型流行病学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以区别同一血清型不同地区来源GAS.

  • 标签: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基因分型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 PCR扩增
  • 简介:目的探讨雌、雄孕激素分别对雌、雄性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大鼠VEC增殖情况.结果(1)3×101mol/L、3×10-7mol/L17-β雌二醇(E2)可促进雌鼠肺VEC增殖(P<0.01);3×10-9mol/L、3×10-8mol/L、3×10~7mol/L17~βE2均能促进雄鼠VEC增殖(P<0.05),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可阻断17~βE2上述促增殖作用.(2)3×10-8mol/L、3×10-7mol/L睾酮(T)均可明显促进雄鼠VEC增殖(P<0.05),但对雌鼠VEC增殖无促进作用.(3)E2/孕激素(P)=3/10时能促进雌鼠VEC增殖(P<0.05).(4)E2/T=1亦可促进雌鼠VEC增殖(P<0.05).结论雌激素可促进雌、雄性大鼠VEC增殖,其促增殖作用无性别差异,且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雄激素仅可促进雄性大鼠VEC增殖,单纯孕激素雌鼠VEC增殖无明显影响.E2/T、E2/P比值平衡雌鼠VEC增殖也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雄激素 孕激素 血管内皮细胞 VEC
  • 简介:有些人不爱碰蔬菜。干脆吃水果来替代。但水果真的可以取代蔬菜吗?问遍专家,大家都不赞成。因为:其一,水果热量比蔬菜高,糖分含量也高,有些慢性病人,如糖尿病、血脂异常者反而需要控制摄取量。有些人用喝果汁替代吃水果。更加错误,因为少了重要纤维,更糟糕。其二,蔬菜矿物质含量比较高。尤其是深绿色叶菜。集合丰富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性化学物质。每天不能少。相较之下。水果里含较多是维生素。其三,健康饮食基础之一是“多元化”.也就是每天吃食物种类愈多愈好。专家提醒,即使蔬菜本身,也不是只吃绿色叶菜就能满足。还要摄取红、黄、橙、紫等各种不同颜色蔬菜;水果也是,每天2种,常变换,才能充分摄取不同食物不同营养素。

  • 标签: 水果 摄取 慢性病人 血脂异常 维生素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相关性.结果在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4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改变,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18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一侧肌力减退.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术后脑缺血有相关性(P<0.01).结论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变化预防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动态监测 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疾病
  • 简介: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一种重要手段,术后ICU期间监测与护理质量是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关键.我院于2003年2月成功为1例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通过严密监护,病人恢复良好,21天后转普通病房,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脏移植术 ICU 护理措施 心脏病 临床资料
  • 简介:神经科学每一次飞跃都与高科技发展休戚相关。医学高科技崛起,丰富了医师救死扶伤武器库,给饱受病痛折磨患者带来了莫大福音。但拥有高科技武器,就能代表强大战斗力吗?临床医师愈来愈依赖影像学实验室检查趋势下,详细地询问病史基本体格检查,疾病诊治过程是否还占有重要位置?本刊编辑2006年1月19日专访了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蒋景文教授。蒋教授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神经科临床经验,通过成功与失败病例分析,使我们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慨。

  • 标签: 临床分析 教授 高新技术 合理 神经科学 临床医师
  • 简介:我国2000年曾在全国城市,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情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参加调查医院有18家,包括1、2、3级医院,调查门诊病人年龄均≥35岁,共1万名,主要是内科,也有其他科室门诊病人,但不包括心血管专科门诊病人。调查结果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启示作用。

  • 标签: 治疗 门诊病人 高血压 调查 医院门诊 配合
  • 简介:目的研究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进展型脑梗死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209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209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抗凝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水平.结果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比较,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缩短,抗凝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显著降低,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高凝血较低抗凝纤溶活性.

  • 标签: 脑梗塞 血液凝固 抗凝血酶类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深入心衰机制研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主干,使心室壁发生梗死,长期饲养(6周),建立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观察术后大鼠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液动力学变化心梗区域大小.结果:手术组术后成活率52.5%,心梗后6周出现失代偿性心衰.结论:此方法有效且重复性好,可较理想地模拟心梗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研究心衰机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鼠模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心脏疾病
  • 简介: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并且以脑梗死为多见。发达国家青年卒患者占总数比例不超过5%,而在发展中国家,20%~30%卒中发生于45岁以下年轻人,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也日趋年轻化。有研究显示,中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血小板活化聚集、炎性细胞增多在血栓形成过程着重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全血细胞变化,并与青年健康者老年脑梗死患者比较,以探讨血细胞各参数在青年脑梗死变化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细胞参数 年轻化趋势 血栓形成过程 卒中患者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目的:探讨通心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有效性、安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益处.方法:77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ACS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对照组38例(ACS常规治疗).随访1年.结果:通心络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9.7%与68.4%),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有效率分别为58.9%与39.5%);通心络组降低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浓度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治疗半年,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E/A)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心络组随访1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需PTCA/CABG者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通心络安全有效,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通心络胶囊 治疗结果 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急性排异反应监测方法.方法:5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临床症状,12导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EMB),χ线影像等指标监测.结果:3例行EMB19次,2例发现排异反应1次,1例排异反应2次;共发现1b级2级各一次,3a级2次.3a级时UCG发现心包积液有增加趋势.结论:EMB是诊断急性排异反应可靠敏感指标,其他可作为辅助指标.

  • 标签: 心脏移植 急性排异反应 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方法.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孵箱中一定时间,细胞模型形成缺氧损伤,分别用HE染色,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发生情况.结果:缺氧培养一定时间后,用上述方法均观察到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缺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凋亡需结合形态学定量测定作全面分析.

  • 标签: 检测方法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