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面静脉途径治疗海绵区硬脑膜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面静脉途径(导管置入股静脉-面静脉-角静脉-眼上静脉-海绵)治疗7例海绵区硬脑膜AVF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患者岩下闭塞;1例患者岩下开放,但其AVF所在的海绵和岩下之间无交通;1例患者的瘘与岩下相通。对该患者先行经岩下栓塞海绵后部,然后再经面静脉途径栓塞海绵前部。其他6例患者只面静脉途径行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例患者的角静脉和眼上静脉的走行清晰,其中有1例眼上静脉闭塞的患者,由于导管无法置入闭塞的眼上静脉,导致静脉途径治疗终止。其余6例患者面静脉用弹簧圈栓塞海绵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栓塞,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相对其他静脉途径而言,股静脉-面静脉是血管内治疗海绵区硬脑膜AVF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即使该对术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 标签: 海绵窦 动静脉瘘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封堵主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患者,年龄17~44岁.其中5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瘤破裂右心室,破口直径2.5~13mm;2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瘤破裂右心房,破口直径4~8mm;1例为主动脉无冠状动脉瘤破裂右心室,破口直径6mm.7例为先天性,1例为获得性(医源性).通过建立股动脉-主动脉瘤破口-右心室(或右心房)-右心房-股静脉的轨道,透视下股静脉置入合适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较破口大(2~5mm).结果5例患者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年,5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超声证实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反流等发生.1例封堵后1周封堵器脱落,脱右下肺动脉,转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同时行主动脉瘤修补.1例因破口大置入封堵器后影响右冠状动脉开口,放弃介入治疗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置入封堵器后因主动脉瓣反流,放弃封堵治疗继续观察.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导管主动脉瘤破口封堵术为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远期疗效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标签: 动脉瘤 VALSALVA窦 封堵
  • 简介:目的应用冠状静脉逆行灌注法对心脏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完成.术中不使用心脏停跳液,冠状静脉持续灌注机器血,灌注流量为0.2~0.5L/min,灌注压力为40~55mmHg,使心脏在术中持续得到氧合血供应.结果麻醉与灌注满意,阻断主动脉前后的血气酸碱分析、电解质的测定无明显变化,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和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冠状静脉逆行灌注用于不停跳瓣膜置换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不停跳 心肌再灌注 心肌保护 心内直视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内球囊辅助栓塞剂——Onyx18闭塞上矢状及侧(横和乙状)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6月,静脉途径在静脉内使用保护球囊,动脉和(或)静脉途径,采用Onyx18栓塞治疗上矢状区和侧区DAVF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本组24例患者,病变位于上矢状区5例,侧区19例。对上矢状区病变和侧区病变使用Hyperform7mm×7mm球囊各1例,对其余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张用球囊。②对上矢状区病变的患者动脉栓塞3例,静脉栓塞2例,使用球囊均基本闭塞静脉;对侧区病变患者动脉栓塞10例,静脉栓塞7例,动静脉联合栓塞2例;使用球囊基本闭塞静脉8例,部分闭塞静脉11例。③上矢状病变患者3例栓塞后治愈,有2例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栓塞后少量残余,1年后复查造影无明显变化;在侧区病变的患者中,对1例患者行两次栓塞后瘘口消失,其余患者均1次栓塞治愈,对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了血管造影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严格选择适应证的DAVF患者在球囊辅助下使用Onyx18闭塞侧(横和乙状)和上矢状,治疗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静脉的通畅性。

  • 标签: 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 治疗性 安全 球囊 ONYX
  • 简介:目的探讨额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组(79例)和颞部组(75例)。额部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额部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组采用传统颞部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残余血肿量以及脑疝、再出血、脑积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①术后7d复查头部CT,示额部组残余血肿平均体积明显低于颞部组(t=9.17,P〈0.01);脑疝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χ^2=4.53,均P〈0.05);术后14及30d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6.81,均P〈0.05);再出血、脑疝、脑积水、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d内病例合并统计,额部组再出血、脑疝、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8%(3/79)、6.3%(5/79)、3.8%(3/79)、5.1%(4/79);颞部组分别为16.0%(12/75)、18.7%(14/75)、5.3%(4/75)、21.3%(16/75),除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颞部手术方式。

  • 标签: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引流术 额部入路
  • 简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前循环最常见的动脉瘤,约35%的颅内动脉瘤发生于此处。该部位的动脉瘤生长位置多变,周围组织解剖结构较复杂,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目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 入路选择
  • 简介:有一种心律问题被称为“病态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综合征,可能是心律减慢的原因。学习如何发现及治疗这种疾病。与其名字不同的是,病态房结综合征与鼻窦无任何关系。相反,这个术语包含一系列可能引起晕厥、虚弱、心悸及呼吸急促的不规则心跳。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呼吸急促 心律
  • 简介:患者男性,61岁.因心悸月余就诊,临床拟诊冠心病.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P-P间期不规则,但有渐短突长的规律,除ⅡbS1-P1净增量为负值及ⅡcS3-P3(该文氏周期第2个净增量)净增量最大外,余均符合典型文氏周期的逐搏净增量进行性缩短的规律.

  • 标签: 变异型窦房文氏阻滞 心电图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分析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 简介:严重高钾血症临床并不罕见,当血清钾浓度大于8.0mmol/L时,P波消失,QRS波明显增宽,心电图上无P波规则节律的室传导。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心室停搏及心室颤动。现将近年收治的15例严重高钾血症伴室传导作一临床分析。

  • 标签: 高钾血症 窦室传导
  • 简介:脑静脉血栓是指颅内静脉形成血栓,引起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压增高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类,以矢状、海绵、横血栓多见。

  • 标签: 脑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和介入溶栓组(50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介入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98.0%比82.0%比72.0%),P<0.05或<0.01;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比较,介入溶栓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3±0.3)分、(1.6±0.4)分比(1.0±0.2)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8.0%比4.0%)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但是单纯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病情完全缓解,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患者男性,41岁。因腹痛、腹泻2小时就诊。体检:135/90mmHg,P55次/分,急性痛苦面容,脱水征不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亢进,血常规:HB130g/L,WBC13.2×10^9/L,N0.78,L0.22。尿常规(-),大便常规示粘液便,细胞(+),脓细胞(+),潜血试验(-),血生化检查正常,大便培养(-)。ECG

  • 标签: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腹痛 病理性杂音 肠鸣音亢进 血生化检查 肺呼吸音
  • 简介:目的探讨脑静脉内蛛网膜颗粒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8例脑静脉内蛛网膜颗粒患者行MRI检查,其中7例行CT扫描,对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征象。结果8例患者中,脑静脉内蛛网膜颗粒共有9个,其中6个位于横,3个位于上矢状。病灶在CT影像中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3个有钙化灶。9个Tl加权像为低信号,1、2加权像为高信号,7个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为低信号;4个增强后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以及充盈缺损;4个MR静脉造影影像呈附壁状充盈缺损征象。结论CT和MRl影像是诊断脑静脉内蛛网膜颗粒的有效方法,特别是MRl影像能显示其特征性信号改变及与静脉的关系,对诊断更有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蛛网膜颗粒
  • 简介: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病综合征较为少见,非常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误诊3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62岁.因心悸、胸闷2天伴多次晕厥於1996年9月5日入院.晕厥时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约2分钟缓解.既往体健.入院体检:T36.8C、R21次/分、P83次/分、Bp113/79mmHg,无突眼,甲状腺未肿大,心界叩诊无扩大,HR86次/分,早搏15次/分,S1中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肺少量湿性罗音,腹部、神经系统无殊.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电解质及血脂均正常,胸片示主动脉型心脏,心胸比例0.52,两肺纹理稍增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及房颤,反复窦性停搏,最长停搏8.2秒.

  • 标签: 诊断 老年人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窦综合征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源于乙状憩室搏动性耳鸣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分析单纯支架置入治疗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方法连续选择5例女性乙状憩室搏动性耳鸣患者,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颞骨CT进行确诊。结果2例(40%)单纯乙状憩室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60%)乙状憩室伴横乙状交界处狭窄的患者应用静脉支架置入治疗。5例患者术后耳鸣症状立即消失,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年,未出现耳鸣复发。结论源于乙状憩室的搏动性耳鸣可通过血管内治疗治愈。单纯乙状憩室可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乙状憩室合并静脉狭窄的患者可应用静脉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憩室 耳鸣 支架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