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心血管健康专家天天都在头痛怎样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虽然运动和饮食疗法已经成为公认的降低胆固醇的有效方法,但人们都会觉得天天运动、介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很有难度。那么,有没有容易操作而不容易被遗忘遗漏的方法呢?

  • 标签: 降低胆固醇 植物固醇 血浆胆固醇水平 橙汁 心血管健康 反式脂肪酸
  • 简介:花生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每100克生花生中含蛋白质25克、脂肪44.3克、碳水化合物16克、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一般说到脂肪就会令人生畏,但是花生中含有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却对人体大有益处,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 标签: 低胆固醇 生花生 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多种维生素 蛋白质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服用CholestOff来降低胆固醇已经有几年了,我想知道这种保健品对像我这样曾经患过乳腺癌的人有没有长期的副作用?

  • 标签: 低胆固醇 服用 安全 胶囊 编辑部 副作用
  • 简介:不同地区或人种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患病率不同。目前尚无统一的FH临床诊断标准,导致诊断率严重不足,制定统一的FH临床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FH,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降脂药物是FH的主要治疗方法,单一他汀类药物效果有限,新型降脂药物值得期待。本文对FH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患病率 诊断 治疗
  • 简介:是否需要在做胆固醇水平检查前禁食?这样做是不是非必需的?数十年来,医生都会告诉人们在做胆固醇水平检查前的8~12个小时不要吃喝(除了水)。这是基于禁食提供了一个针对血液中脂质(脂肪)更准确的评估信念,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种携带脂肪的粒子)。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禁食与不禁食之间胆固醇水平的价值差别通常是微不足道的。除此之外,许多大型长期的研究认为,

  • 标签: 水平测试 心血管疾病 十年 常规要求 测量结果
  • 简介:最近食安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特别是食用油品频频出包,让人一听到油就唯恐避之而不及。但撇除黑心制造的疑虑,油类(脂肪)还是人体必需的五大营养素之一。根据研究显示,芝麻油(Sesameoil)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功能,

  • 标签: 低胆固醇 芝麻油 血压 功效 食用油 营养素
  • 简介: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降脂试验,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 标签: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膜联蛋白A1(AnnexinA1)水平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进行分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UAP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SAP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支数多支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双支组,双支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单支组(P<0.05)。Gensini评分>60分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30~60分组,Gensini评分30~60分组血清LDL-C、AnnexinA1水平高于<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与LDL-C、AnnexinA1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1、0.489,P均<0.05。结论LDL-C、AnnexinA1升高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有助于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膜联蛋白A1 冠脉狭窄
  • 简介: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检测、评价和治疗专题组的第三次报告(AdultTreatmentPanelⅢ,ATPⅢ)制定了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ECP)新的胭固醇检测和处理临床指南。ATPⅢ在保持对冠心病患者强化治疗关注的同时,其主要新的特点是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成人 治疗 预防 实验室检测 危险因素
  • 简介: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10月24日报告说,改变饮食可能会比服用他汀类药物能更好地降低胆固醇。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胆固醇较高的345人,在六个月中给予一到两种素食和低胆固醇饮食,并进行了随访。那些给予低饱和脂肪饮食的人仅吃低脂肪奶制品,

  • 标签: 低胆固醇饮食 他汀类药物 研究人员 脂肪饮食 奶制品 低脂肪
  • 简介:目的:探讨舒降之对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疗程6周,采用自身对照方式,研究其疗效.结果:每日服用舒降之20mg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差异(P均<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 标签: 舒降之 治疗 糖尿病 合并症 高胆固醇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Friedewald公式的准确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297例不同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者.将其分为三组;TG〈4.52mmol/L者171例,2.25~4.51mmol/L者78例,TG〉4.52mmol/L者48例,比较自动分析测定法与应用Friedewald方法计算的结果。结果:当TG水平〈2.25mmol/L,2.25~4.51mmol/L时,测定法与计算法高度相关(r分别为0.97,0.89,P均〈0.01),当TG〉4.52mmol/L时,计算结果与测定的结果相比有比较显著差别,计算偏差接近15%,其r仅为0.78.P〈0.05。结论: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LDLC浓度在低TG浓度条件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脂蛋白类—LDL 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67例)和对照组(冠脉狭窄0~49%,45例),超声检测颈动脉最大IMT(max-IMT),抽血检测LDL、HDL胆固醇水平.结果冠心病组max-IMT、LDL/HDL均明显大于对照组[(2.65±0.75)mm比(1.59±0.47)mm,3.1±0.9比2.5±0.7,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max-IMT和冠脉狭窄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ax-IMT、LDL/HDL和二者联合指标预测冠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17和0.88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max-IMT、LDL/HDL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联合max-IMT和LDL/HDL可更好预测冠脉狭窄.

  • 标签: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狭窄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青年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和同期年龄低于45岁的非脑梗死健康查体者124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血糖、血脂、血清胆红素、血尿酸、血肌酐等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为(8.46±2.67)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2.98±3.41)μmol/L,而观察组血脂和血糖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间接胆红素、血脂、空腹血糖、脑卒中家族史以及BMI〉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间接胆红素、脑卒中家族史以及BMI〉24。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0.87,P〈0.01)。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低间接胆红素、脑卒中家族史以及BMI〉24,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负相关,血清间接胆红素较低的青年需警惕脑梗死的发生,血清胆红素可能作为青年脑梗死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血清胆红素
  • 简介:在卒中的实验性研究中,发现胆红素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呈负相关,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尚无胆红素水平与卒中相关的临床数据。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内科的Perlstein等推测,较高的胆红素水平,也许能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并能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一项能代表美国普通人群的横截面调查———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在1999—2004年调查了胆红素与卒中的关系。在13214例具有卒中史、血清总胆红素检查和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成人参试者中,453例报告有卒中史。其中138参试者报告发生了卒中不良预后,即由卒中引起的、长期的健康问题,或因卒中导致的残疾。校正人口学特征和卒中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危险度(OR值)和95%可信区间(CI)。校正多变量后,在所有参试者中,胆红素增加至1.71μmol/L(0.1mg/dl)水平,卒中发生的概率降低9%(OR:0.91;95%CI:0.86~0.96);在有卒中史的参试者中,卒中不良预后的概率降低10%(OR:0.90;95%CI:...

  • 标签: 卒中预后 水平卒中 胆红素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新发心肌梗死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2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AMI组),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1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39±12.93)岁。同时选取在心内科住院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5.10±14.41)岁。所有心肌梗死患者于6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相关梗死血管,结合心电图表现,分为单病灶组(178例)和多病灶组(102例)。所有入选者检测血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同时测定胸痛发作后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组血清尿酸为(352.18±65.2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1.37±72.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病灶组比较,多病灶组血清尿酸[(322.17±69.40)mmol/Lvs.(374.38±54.39)mmol/L]、CK-MB[(40.32±18.41)U/Lvs.(75.50±20.27)U/L]、LVEDD[(47.53±6.39)mmvs.(54.30±5.13)mm]升高,LVEF[(61.27±7.18)%vs.(41.94±8.5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与CK-MB呈正相关(r=0.58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05,P〈0.05),与LVEDD无相关性(P〉0.05)。结论新发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同时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心肌损伤越严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尿酸 心功能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28)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β1-28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含量,其中青年组(20~35岁)l00例、中年组(36~59岁)100例、老年组(60~79岁)100例与高龄老年组(80~94岁)35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血清Aβ1-28含量分别为(0.77±0.16)μg/L、(0.77±0.17)μg/L、(0.68±0.20)μg/L、(0.67±0.25)μg/L.结论我国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年龄因素 放射免疫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