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胸水ADA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本院188例胸腔积液病人的胸水ADA,分别按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漏出性胸腔积液三组比较。结果三组之间ADA测定值两两之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尤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结论胸水ADA测定可作为胸腔积液的一个常规项目,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腺苷脱氨酶(ADA) 胸膜腔积液
  • 简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5%,占癌症死亡病因的第三位。男女比例2.3:1,男性高于女性,好发年龄60—79岁,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趋势。肺癌发病与吸烟、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饮食和营养、结核、精神因素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肺癌大体分型可分为:(1)中央型,(2)周围型,(3)弥漫型。

  • 标签: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鉴别诊断 CT诊断 结节性 孤立 全身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荧光法对48例活动性肺结核、64例细菌性肺炎患者行血PCT、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这些指标对上述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肺炎组血清PCT、WBC及CRP均明显高于结核组(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953、0.868、0.775,取最佳切点时鉴别这两种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0.938、0.781、0.750,特异度分别为0.875、0.875、0.729。结论血清PCT是鉴别细菌性肺炎和肺结核的有效指标,且优于WBC和CRP。

  • 标签: 降钙素原 肺结核 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检测意义。方法测定发生呼吸困难的COPD患者血浆NT-proBNP的含量。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P〈0.05)。结论NT—proBNP检测可用于两类呼吸困难的重要鉴别指标。

  • 标签: 肺源性呼吸困难 鉴别指标 P检测 NT-PROBNP 临床意义 COPD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及X线影像学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对手术病理确诊的56例肺内炎性肿块和96例周围型肺癌病例的临床和CT及X线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灶形态分为典型肿块和不典型肿块。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特征,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以形态分类为标准,诊断炎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6%(39/56)、67.7%(65/96)、68.4%(104/152)。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特征修正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4%(45/56)、74.0%(71/96)、76.3%(116/152)。结论以病灶形态为基础,结合临床病史,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 标签: 肉芽肿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和50例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结果肺炎组PCT、CRP、WBC、中性粒细胞(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肺炎组PCT诊断阳性率(77.8%)明显高于肺结核组(16.0%)(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对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细菌性肺炎 肺结核患者 诊断价值 检测 鉴别
  • 简介: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病变局部的环境、机体的免疫力以及有无合并疾病等因素可使疾病的影像学征象出现个体化变异。辩证地认识与研究个体化与典型性影像学征象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在典型征象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具体病例的个体化达到正确诊断思维的关键。

  • 标签: 影像学 个体化
  • 简介:目的探讨TTF-1、CK7在胸水细胞块中鉴别肺腺癌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胸水离心涂片中见到癌细胞,胸水再离心制成细胞块,HE显微镜观察有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TTF-1及CK7等抗体。结果10例肺癌中有7例肺腺癌和1例肺小细胞癌都表达TTF-1、CK7;2例肺鳞癌中TTF-1、CK7不表达。结论TTF-1、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胸水细胞块诊断后,可作为鉴别肺腺癌的可靠标记抗体。

  • 标签: 胸水细胞块 肺腺癌 TTF-1 CK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mRNA表达情况并与结核潜伏感染(latenttuberculosisinfection,LTBI)及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提取研究对象的PBMCs,经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然后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比较各组IL-8mRNA表达情况。然后以敏感性(sensitivity)为纵坐标,1-特异性(1-specificity)为横坐标绘制结核组和LTBI组相比较的ROC曲线。结果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结核组PBMCs中IL-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LTBI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以3.985为临界值,鉴别活动性结核病和LT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17%和90.00%,此时阳性似然比等于5.42,64.7%的病例诊断准确。结论IL-8有可能作为新的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标志物,有助于活动性结核病与LTBI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结核 趋化因子 IL-8 LTBI
  • 简介:透明质酸(HA)系N-酰葡糖胺与D葡糖醛酸组成的粘多糖,是细胞外基质(ECM)的重要组成部分。肺脏富含HA,它由间质细胞特别是成纤维细胞合成,然后通过淋巴循环入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HA在肺ECM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它具有水合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炎症反应,影响组织的修复及重构,以及在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中保护肺组织免受损伤,因此HA日益受到呼吸界学者的重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透明质酸 细胞外基质 现代医学研究 葡糖醛酸 细胞合成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在肺和/或纵隔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01月-2017年06月接受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或传统支气管针吸活检(cTBNA)检查的142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对两组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BUS-TBNA组77例患者共穿刺158组淋巴结,cTBNA组65例患者共穿刺134组淋巴结,EBUS-TBNA组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65.8%、86.1%、100%、87.0%、100%、33.3%,cTBNA组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41.8%、60.7%、100%、63.1%、100%、14.3%;两组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均较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影响病理阳性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灶越大病理阳性率越高,穿刺次数越多,病理阳性率越高,EBUS-TBNA组较cTBNA组病理阳性率高。结论EBUS-TBNA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以及准确度,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在肺和/或纵隔疾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 标签: 传统支气管针吸活检(cTBNA) 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 肺和/或纵隔疾病
  • 简介:沙参麦冬汤出自《温病条辩》,是清代名医吴鞠通为治疗温病后期燥伤肺胃阴分而创立,堪称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代表方剂。方中用沙参、麦门冬为君,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玉竹甘平,养阴润燥;花粉甘寒,清热生津。两药合用,生津止渴的功能可倍增,共为臣药。扁豆、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桑叶轻宣燥热,疏达肺络。三药用为佐使。综合全方,清养肺胃,生津润燥,近代医家何廉臣说是:凡燥伤“肺胃气液,或热或咳者,投之辄效。”近年来诸医家对其不断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化裁,将其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疗效颇著。为此,笔者收集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沙参麦冬汤 治疗 《温病条辩》 生津润燥 清热生津
  • 简介:目的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各级炎症和代谢反应,验证肺功能、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51例轻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轻、中度(GOLD1-2)n=21;重度(GOLD3)n=25,非常严重(GOLD4)n=5。患者接受肺功能(肺活量测量)、代谢反应(甘油三酯(TGtriglycerides)、总胆固醇(TCtotalcholester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炎症反应(细胞因子:IL-6、IL-10、TNF-α(ELISA))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发现,GOLD3组患者与GOLD1-2患者相比,IL-10、甘油三酯浓度水平低,IL-6水平高。此外,GOLD1-2组TNF-α与HDL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GOLD3组IL-6与IL-10呈负相关(P<0.05)、IL-6和总胆固醇(P<0.05)负相关,白细胞介素-1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性(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表现为IL-6浓度高、IL-10浓度低的炎症性反应状态。因此,在评估COPD严重程度时,IL-10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细胞因子。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细胞因子
  • 简介:分析我院胸外科1994年6月~2006年10月因肺良性疾病而接受全肺切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40岁以上28例。术前长期反复或急性大咯血16例,其中2例需急诊手术,

  • 标签: 肺良性疾病 全肺切除术 临床分析 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资料
  • 简介:茶碱应用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有70余年的历史,由于其频发的副作用和相对较低的治疗作用,茶碱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已大为减少。但是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茶碱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茶碱缓释、控释剂型的开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的研究,使茶碱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有所提高。现就茶碱的作用机制及在COPD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茶碱 气道阻塞性疾病 PD治疗 磷酸二酯酶 治疗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特点。方法测定95例COPD患者加重期和缓解期及30例健康人血清和诱导痰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和血清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结果COPD患者加重期和缓解期MPO和iNOS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加重期高于缓解期患者。痰中MPO水平高于血清中MPO水平。结论MPO、iNOS作为炎性介质酶均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过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INOS MPO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COPD患者 健康对照组
  • 简介:目的了解南充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2010年7月到12月诊断为COPD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98.0%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了抗菌药物,46.2%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更换了抗生素。结论南充地区治疗COPD用药结构与"指南"基本一致,药品的使用与利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科用药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