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索基底部宽大、无蒂及直径大于3cm的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研究果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息肉摘除法。在内镜前端安装吸引套,圈套丝沿活检孔道插入并安放在吸引套的内槽中.内镜插入消化道到达拟摘除的息肉部位.将吸引套的顶端对准选下的部位,将息肉吸入套内并收紧圈套丝,然后将息肉送出吸引套行电凝切除。32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共切除消化道息肉37人。

  • 标签: 内镜下 消化道息肉 电凝切除 吸引 摘除 基底部
  • 简介: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短程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160例Hp阳性病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左氧氟沙星0.2g,呋喃唑酮0.2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0.5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停药1个月后,应用14C-UBT检测Hp的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根除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5%,P〈0.05。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毒副作用小,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雷贝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 根除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的“第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我国却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处理 江西省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 井冈山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癌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改良MTT进行了化疗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病例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其各自的耐药谱。结论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 标签: 胃肠癌 MTT法 体外化疗 体外药敏试验 药物敏感性 化疗药物
  • 简介:中医肿瘤发病学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血瘀与肿瘤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就论及积、伏梁、石瘕与血瘀证的关系,认为“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噎膈乃“暴忧之病”。朱丹溪认为乳癌是“忧患郁闷,晰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内伤七情,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癌因素通过“内虚”导致内外合邪,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

  • 标签: 抗肿瘤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 肝气 历代医家 噎膈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和肝病学三个分会主办、外科学分会协办的第届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2004)会议于2004年10月4~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亚太地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200余位代表参会,国(境)外代表800余人.这是我国首次承办的消化领域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演讲者包括本领域世界和亚太地区知名专家、我国各分会负责人和专家.国家和卫生部以及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人发来贺信或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会议的组织安排完全与国际接轨,会前有培训课程,在全体会议上安排了4个高水平的专题报告.多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学术交流,内容包括相关的专题讲座、论文报告以及微波现场传送的内镜治疗演示,使观众与术者互动交流,另有壁报和45家公司和厂家的产品展台,使与会者能听、能看,各取所需.为不影响会议进程,卫星会议均安排在午餐和会后进行.会议所涉及的学术内容广泛,包括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本地区相关的课题,既有基础研究也有临床报道,既有诊治经验也有共识报告.下面就本次会议中的几个主要专题作一介绍.

  • 标签: 消化疾病 会议纪要 肝病学 首次 消化病学 消化内镜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脾清热活血对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相关炎症通路因子的影响。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造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NF-κB炎症通路各因子的变化。结果胃萎清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NF-α的表达,对炎症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模型组IK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空白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IKK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当,提示胃萎清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阻断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胃萎清高剂量组可下调p5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胃萎清能使NF-κB炎症通路的致炎因子TNF-α、IKK、p50的表达水平下降从而起到控制CAG的发展。

  • 标签: 健脾清热活血法 萎缩性胃炎 胃萎清 炎症通路因子 NF-ΚB
  • 简介:界亚太功能性胃肠病(FGID)主题会议将于2014年1月10~12日在菲律宾举办。会议邀请亚太地区学者进行报告,范围涉及FGID相关生物标记、微生物、肠道生态失调等,并探讨FODMAP、精神疗法、益生菌、益生元、抗菌药物对FGID的治疗,同时涉及胶囊内镜、压力测定仪的应用。会议旨在为广大医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扩展视野提供平台,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与。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会议 太平洋 亚洲 肠道生态失调 FGID
  • 简介:目的:分析胃功能项(PGⅠ、PGⅡ、PGR、HP)在胃癌初筛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经本院胃镜检查且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胃溃疡患者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PGⅠ、PG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Ⅱ水平无差别(P>0.05);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功能项联合指标监测适用于早期胃癌的初筛,尤其适用于不宜做胃镜或不愿意做胃镜筛查。

  • 标签: 胃癌初筛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 简介:目的:胃镜检查前比较胶体金、酶联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自贡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例数200份,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份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使用酶联免疫检测)、对照组一组(使用胶体金检测),对比两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检出率10.00%与对照组阳性率9.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特异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酶联免疫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均具有显著效果,酶联免疫适用于献血后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而胶体金适用于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其敏感度需要提高,值得在采供血工作中推广及运用。

  • 标签: 胶体金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 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根因分析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根因分析(RCA)。两组均连续护理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前降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5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结论RCA的应用从根本上减轻了AP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急性胰腺炎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背景:随着幽门螺杆菌(Hp)耐药率的上升及其所导致的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的下降,铋剂联方案成为我国最新共识推荐的Hp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目的:评价各共识推荐铋剂联方案的根除治疗效果,为高效、价廉的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我国2011-2013年间公开发表,采用共识推荐的铋剂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临床试验类文献。提取文献资料,根据Graham等提出的Hp根除率分级系统,对根除率进行分析。结果:共166篇文献入选,包括Hp感染根除试验192项。在全国范围内,含阿莫西林方案的根除率大部分可以接受,其中PAFB(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方案取得优异根除率(≥95%)的可能性最高。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相应的适宜根除治疗方案分别为PACB(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和PAFB方案。适宜疗程为14d。结论:在各共识推荐铋剂联方案中,PAFB方案具有明显的效益和成本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非阿莫西林过敏个体行Hp感染根除治疗宜优先选用PAFB方案,建议疗程为14d。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共识意见 文献检索 呋喃唑酮
  • 简介: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达3.5亿,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对慢性HBV感染者来说,不论是自发的还是经抗病毒治疗后的HBeAg阴转,都可以减少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机会.对于HBV携带者,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我们采用抗病毒加免疫联疗法治疗HBV携带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病毒四联疗法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疗效观察
  • 简介:免疫复合物(IC)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清除抗原和终止免疫反应的过程。在某些病理情况下,IC激活补体并沉积于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以及其它血管外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抗原抗体结合形成IC并激活补体时,C1、C2、C4依次活化,C42将C3裂解成为C3a、C3b,I因子再将C3b裂解为C3c、C3f、

  • 标签: 免疫复合物 ELISA 检测法 慢性乙型肝炎 肝病患者 阳性率
  • 简介: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衰竭 预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