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心脏病属于中医“厥心痛”,“心痛”,“胸痹”,“胃痛”等范畴;尽管本病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分为本虚标实两大在。本虚系指阴阳气血亏损,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因此,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抓住主证与兼证,主次缓急,治疗才能得心应手。临床多见于以下6型:

  • 标签: 糖尿病性心脏病 辨证选方 中医 本虚标实 气血亏损
  • 简介: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糖友”心衰发病率接近22%。心衰发生时,心脏不能将从静脉流回心脏的血液充分排出,无法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因此会出现心慌、烦躁等症状。平躺时,因心脏负荷增加,症状也会加重。当患者坐起或枕较高的枕头时,

  • 标签: 心脏负荷 高枕 心血管疾病 主要死因 糖尿病 发病率
  • 简介:发表于近期《美国心脏病学院周刊》的两项最新研究揭示:患有糖尿病及勃起功能障碍(ED综合征)的男性,其心脏健康状况较一般患者更令人担忧。研究者称,ED综合征可称得上是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出现此预警信号的患者具有相对较高的心脏病发病率及致死率。不过,合理应用调脂药可将此风险降低约1/3。

  • 标签: 心脏健康 综合征 ED 美国心脏病学院 勃起功能障碍 预警信号
  • 简介:有许多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在5~10年,平素血压常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间,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常常2~3天吃1次药,药物也变换不定。随着高血压病史的延长,有些患者会逐渐出现不规律的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比较明显。有些患者会时常感到心悸,心跳“不规律”,自觉“心神不安定”。于是人们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吗?病情会很严重吗?

  • 标签: 高血压病史 心脏病 诱发 降压药物 毫米汞柱
  • 简介:据报道,最近在英国Glasgow举行的第16届国际高血压学会学术会议上,专家们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发生急性心梗和接受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糖尿病患者。最近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接受PTCA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和冠脉再狭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药物治疗 死亡率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5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出率与心电图异常类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8%(44/50),较对照组的34%(17/50)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其他心电图异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心脏损害,在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并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脏 微血管病变 心电图 损害
  • 简介: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反射试验及定量感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定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结果:在入组患者中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28%,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10%,存在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2%,具有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21%,无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6%。结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发生于早期周围感觉神经损伤的患者,两者在病变程度间可能具有相关

  • 标签: 糖尿病(DM)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周围感觉神经损伤(PN)
  • 简介:目的对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00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口服长效消心痛片和丹参滴丸,观察组口服消心痛片,并给予滋阴活血汤.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和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使用滋阴活血法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滋阴活血法 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脑损伤后应激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脑损伤后出现应激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脑损伤后应激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应激性高血糖 高蛋白营养素 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代谢应激肝病。是指代谢紊乱、运转、代谢、分布异常的主要表达,正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发病率在以快速、迅猛地趋势增长,在美国,NAFLD相关疾病是做肝移植的第三大原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肪酸β氧化 代谢紊乱 NAFLD 线粒体
  • 简介:糖尿病胃肠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有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趋势.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胃肠道症状的发生亦会增高。糖尿病胃肠病发病率为30%~76%.但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者仅占糖尿病患者的20%~40%。由于以往人们认识不足或受检测方法的限制.大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治。

  • 标签: 糖尿病性胃肠病 2型糖尿病患者 胃肠道功能紊乱 慢性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和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二者的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病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病脑梗塞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非糖尿病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病例数。非糖尿病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组基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非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病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病脑梗塞的发生,促进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症,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塞 非糖尿病性脑梗塞 病因及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以及治疗对照。方法以该院收治的62例小儿肥胖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62例没有肥胖症的儿童作为参照对象,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儿童空腹血糖和用餐后2h血糖,然后进行对比,对血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病发病率进行对统计,小儿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儿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分别为(4.5±1.1)mmol/L和(7.2±1.2)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h血糖分别为(5.8±1.4)mmol/L和(8.6±1.9)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肥胖症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儿肥胖症患儿应采取措施对其饮食进行节制。小儿糖尿病和小儿肥胖症的治疗有一定的相通性,两者都需要在饮食上对患儿加以控制。

  • 标签: 小儿肥胖症 糖尿病 相关性 治疗对照
  • 简介:采集糖尿病住院患者36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对照健康人员5例共41例血浆样本,按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分成A(正常对照组)B(正常白蛋白尿组)c(糖尿病肾病Ⅲ期)D(糖尿病肾病Ⅳ期)E(糖尿病肾病V期)5组,均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GFR,FKN等。同时在观察样本中选取年龄在50岁左右,病史在5年左右,HbA1C≤7的糖尿病患者,分成L组与H组两组进行比较,L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5.0mmol/L,H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5.0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数据。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ANOVA方法。结果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GFR呈负相关,r=-0.646,P〈0.01;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浆FKN呈正相关,r=0.701,P〈0.01。在HbA.C≤7时(年龄50岁左右,病史5年左右),血糖波动组尿微量白蛋白(13.76±4.86),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88.66±63.25),t=2.640,P〈0.05。结论肾脏GFR与血浆FKN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30mg/d)时就已经发生改变。在年龄,病史,HbA1C,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波动血糖患者组较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病情更加严重。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脏GFR 血浆FKN 波动性血糖
  • 简介:2015年02月~2017年02月120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多样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采用多样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依从性 多样性护理方式
  • 简介:病友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在20~2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罹患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比例约为5%~1O%,但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更多.所以说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病友.无论1型还是2型都是危害极大的。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患者 肾功能不全 2型糖尿病 常见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 简介:病例简介:男性,68岁,因“口渴、多饮、尿频,伴全身乏力两天”于2008年2月15日入院。近2日劳累过度后感口渴明显,多饮,小便次数多,无尿痛、发热、腰痛及咳嗽,咳痰。伴恶心,呕吐无糖尿病史。查体:Bp95/60mmHg精神萎,中度脱水貌,双眼球内陷,全身皮肤弹性差,余(-)。辅助检查:

  • 标签: 高血糖状态 高渗性 抢救 全身乏力 无糖尿病史 病例简介
  • 简介:祖国的传统医学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令人惊奇的地方,比如说,您知道蜂毒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吗?江苏省淮阴市的一位老“糖友”就是通过蜂毒疗法缓解了自己的病情。但是,蜂毒疗法虽然神奇,还缺少大规模有效的临床论证的支持,所以“糖友”如果合并神经病变,仍然需要积极进行控糖、提早治疗并发症。

  • 标签: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蜂毒疗法 治疗并发症 传统医学 治疗效果 淮阴市
  • 简介:对71例低血糖昏迷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引起低血糖昏迷原因有不当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大量饮酒、胰岛素瘤、消化道手术后等。结论:低血糖昏迷病因多样,我们要做到提前预防,合理用药,积极治疗。

  • 标签: 低血糖昏迷 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