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影响,为明确个性护理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个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的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和急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88.33%,P<0.05;96.67%vs81.67%,P<0.05);观察组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83.33%,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个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转运成功率 急救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利用有创心排血量监测指导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级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100例,年龄85~97岁。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7mL/Kg)。对照组根据CVP和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行补液治疗,当CVP<5cmH2O、MAP<65mmHg时适当加速补液,至CVP>5cmH2O、MAP>65mmHg时停止补液。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排血量(cardiac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index,CI)、每搏量变异率(strokevolumevariation,SVV)。当CI<2.5L/min/m^2、SVV>13%时适当加速补液,同时注射麻黄碱0.2mg/kg,至SVV<13%时停止补液。分别于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60min时和缝合时记录2组MAP、HR和CV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目标治疗导向液体补液和小剂量升压药后MAP和CVP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切皮时和手术60min时MAP及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对照组插管后HR和MAP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切皮时HR和MAP低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P<0.05)。缝合时2组患者的MAP、HR和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结论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在有创心排量监测下,通过有效补液和应用升压药,CVP可以很快回升,而HR和血压波动较小,有助于维持高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有创心排量监测 麻醉 血流动力学 高龄老人
  • 简介:目的观察头颅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机选择。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的研究方法。18例发病3~6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CTP检查,有影像学改变且有缺血半暗带者进行溶栓治疗。评定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周围正常脑组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h、24h、7d、90dNIHSS的变化;溶栓后7h、90hBather指数(BI)、mRS的变化。结果CTP检查,18例病人均出现灌注异常,病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h、24h、7d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dBI、mRS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dBI、mRS与溶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可以帮助选择病人,在有影像学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溶栓时间窗,在发病6h内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流灌注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半暗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衰老”是老年病百病之源。防患于未然,弄清衰老机理,对症下药,是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病的根本之道。老年医学基础研究已出现从老年危重病,转向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的趋势,衰老机理研究于此更显重要。

  • 标签: 衰老进程 分子水平 适量运动 限食 医学基础研究 衰老机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第六人民医院老科就诊的老年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男性患者按照MMSE测定分数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与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睾酮(T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雌二醇(E2)水平,并根据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比较两组患者TT、E2和FT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T、E2、FT与老年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男性中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雌二醇[(20.88±5.10)pmol/Lvs(27.00±9.61)pmol/LP〈0.05]、总睾酮[(4.52±1.88)mmol/Lvs(6.42±1.84)mmol/LP〈0.05]、游离睾酮[(0.043±0.022)nmol/Lvs(0.092±0.034)nmol/LP〈0.05]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组低(P〈0.05)。结论老年男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下降相关。

  • 标签: 老年 总睾酮 游离睾酮 雌二醇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4例脑梗死(CI)、53例脑出血(CH)的尿酸指标与53例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在四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心肌梗死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显著,脯梗死组、脑出血组也与对照组有一定差异。结论尿酸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尿酸 心肌梗塞 大脑梗塞 脑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麻压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S)水平变化;分析TAS相关因素;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TAS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男性患者100例,年龄69~92岁,平均(83.3±6.2)岁,分为非高血压组(n=37)和高血压组(n=63),通过化学发光定量法榆测其血浆TAS,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U)、血脂、血尿酸、转铁蛋白等,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结果高血压组患者TAS值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8±0.058mmol/L与1.094±0.048mmol/L,P=0.045).单变量分析显示:TAS与尿微量白蛋白(r=-0.311,P=0.014)、血尿酸(r=-0.399.P=0.001),超敏CRP(hsCRP)(r=-0.269,P=0.011)呈负相关;校年龄以后作偏相关分析提示TAS与hsCRP(r=-0.334,P=0.02)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TAS降低,且与超敏CRP有一定相关性,通过TAS来评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炎症反应和抗氧化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总抗氧化能力
  • 简介:脑组织发生缺血时.不论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所致的高血糖症均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并可使预后不良.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为此,作者对本院近二年来收治急性脑梗塞1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作如下分析。

  • 标签: 血糖水平 急性脑梗塞 患者 预后 高血糖症 非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中上腹部手术期间血液动力血改变及缺血性心肌改善。方法择期中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35例,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ASAⅠ-Ⅲ级,监测HR、NIBP、ECG、SPO2,Flotrac传感器至Vigileo监测仪上得到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指标,心排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连接至OhmedaS/5型监护仪得到动脉压力波直接得到有创动脉(IBP)以及心电图ST段改变分析;并记录在麻醉前,胸段硬膜外阻滞后15min,全麻诱导后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拔管后等各时期的指标。结果麻醉前,全麻诱导时,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IBP,CVP,SVR显著下降(P〈0.01);在硬膜外阻滞后以及全麻诱导时ST段压低改善(P〈0.01);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时,CI降低(P〈0.01),在术毕和拔管时可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P〉0.05)。总结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指数在硬膜外阻滞后,全麻诱导,然后加深时逐渐恢复,至拔管时可以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上腹部手术对老年人缺血性心肌改善是有益处的。

  • 标签: 老年人 血液动力学 ST段改变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测定在收缩功能正常心衰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符合(E/A比值〈1,pro-BNP〉220pg/mL)心衰患者100例,选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sST2、pro-BNP、超敏TNT、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组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组,随着纽约心脏病学协会标准(NYHA)分级增加,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逐渐升高.NYHA分级与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正相关;(3)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EVDD)与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正相关,E/A与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负相关;(4)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sST2,pro-BNP、超敏TNT共同参与了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心衰尤其收缩功能正常心衰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ST2 PRO-BNP 超敏TNT 收缩功能正常心衰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男性人群血清活性维生素D含量和动脉硬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体检的60岁及以上男性137例,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活性维生素D含量,根据检测值将其分为高、中、低值3组.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疾病史、钙磷代谢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及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并测定动脉硬化指标,包括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臂踝指数(ABI).分析血清中活性维生素D浓度和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组人群的一般情况、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系统疾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I在3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ABI和血清中活性维生素D的含量呈负相关(P=0.015).结论老年男性中,活性维生素D的含昔与baPWV无相关,而与ABI呈负相关关系,提示活性维生素D和早期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老年男性 动脉硬化 BAPWV ABI
  • 简介:目的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9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和235例老年COPD患者(包括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T3、TT4、FT4、FT3和TSH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O.05o急性加重期的三组:无肺心病和呼衰组(A组)、有肺心病无呼衰组(B组)、呼衰组(C组),B组和C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上都较A组低,但仅有FT3和TT4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呼衰组患者最低。另外,FT3水平下降与PaO2下降成正相关。而且COPD死亡组患者除TSH(p〉0.05)外,其余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着明显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OPD的严重性、进展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 标签: COPD 甲状腺激素 相互关系
  • 简介:腹膜后纤维(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增生的腹膜后病灶常包绕输尿管和其他腹膜后器官,如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1-2]。RPF发病率极低,约0.2~0.5人/百万[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易忽略该病,故本文回顾分析经风湿免疫科会诊后确诊RPF的误诊原因。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化 临床表现 误诊分析 纤维组织增生 慢性炎症性疾病 RPF
  • 简介:目的探讨远志总苷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SAM-P/8小鼠为对象,给予远志总苷,连续灌胃30d,采用水迷宫方法逐日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总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IL-2含量.结果远志总苷能明显提高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缩短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显著提高脑组织总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血清中IL-2含量.结论远志总苷可提高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脑组织氧化损伤有关.

  • 标签: 远志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 记忆
  • 简介: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百岁而终才是人尽其天年的自然死亡。故《灵枢·天年篇》说道:“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因此,人不能终其天年,乃由于五脏不坚,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正邪相攻所引起“血气皆尽”。中医在抗衰老及老年病的治疗中,除应用健脾补肾、滋补气血的方法外,还重视配合活血瘀治法,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治疗 血气 五脏 血瘀证 活血化瘀 老年
  • 简介:慢性疼痛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因为老年人身体组织器官退化、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有肿瘤、骨关节疾病及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可能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理及运动功能,其中因骨折后疼痛的致死致残率较高.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约有45%~80%患有明显疼痛的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随着我国及全球人口老龄程度的日趋加重,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控制治疗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 标签: 疼痛治疗 老年病人 规范化 神经病理性疼痛 全球人口老龄化 老年患者
  • 简介:随着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发展,选择和建立一个正确理想的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骨质疏松病因和药物研究的关键。能反映骨松病理特征的模型可为诊断、预防、治疗提供帮助,而不恰当的模型导致错误的结论,最终因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将医学的发展引入歧途。FDA对骨质疏松……

  • 标签: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标准化 预防 治疗 骨骼系统
  • 简介:全国老龄协会于1996年7月发布我国人口老龄情况,目前全国已有1.2亿老人,占人口总数的9%以上,即将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3亿,从2020年至2050年的老龄高峰期,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将从2.3亿上升至4.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从15.6%上升为27.4%,2020年,80岁以上老人可能达到2780万。

  • 标签: 医疗保健 老人 上海 老龄化 总数 高峰期
  • 简介:目的了解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诊治现状,探讨COPD规范诊治宣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金山区某社区医院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住院并诊断为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的23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规范宣教和常规宣教后,观察3个月及6个月,了解2组患者的CAT评分、戒烟率、专科就诊率、COPD确诊率、规范治疗率、延伸处方率、急性加重次数及肺功能的改善比率。结果2组3个月及6个月戒烟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组3个月及6个月CAT评分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COPD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观察组更加优于对照组(P〈0.01);2组3个月及6个月专科就诊率、规范治疗率、延伸处方率、肺功能改善者比率相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均〈0.01);3个月及6个月期间急性加重次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OPD患者的规范诊治水平普遍较低,通过COPD规范诊治宣教可促使COPD患者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规范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规范化诊治宣教 延伸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