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抗胆碱药是术前常规用药,取其有效抑制腺体分泌,防止喉支气管痉挛,抑制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减低胃肠道张力、过分蠕动和痉挛等有利作用。目前又有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问世,其最大特点是对M型胆碱受体具有高效选择。本文以该药替换阿托品作为常规术前用药,以期获得更好的抗胆碱能效果。今报告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 标签: 麻醉前用药 长托宁 阿托品 分泌物量 抗胆碱能
  • 简介: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孕妇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复合宫颈局麻,探索HANS是否能增强宫颈局麻的镇痛效果;能否有效抑制人工流产综合征,藉以确定该法能否成为常规的麻醉方法应用于临床。方法:将20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I组(HANS+局麻组)、Ⅱ组(HANS组)、Ⅲ组(局麻组)和Ⅳ组(对照组),每组50例。每组又分为有分娩史组与无分娩史组。HANS组电极分别放于足三里/阴陵泉和合谷/劳宫穴两封穴位,采用DD波、等幅同步刺激,电流强度10~35mA。Ⅰ、Ⅱ组均用HANS诱导30min,后Ⅰ组以1%利多卡因5ml施行宫颈浸润麻醉。对照组和局麻组于术前30min同样依Ⅰ组选穴放置两对电极,但不予通电,藉以作为对照。结果:HANS复合宫颈局麻的缜痛效果明显较单纯HANS者为强,也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宫颈局麻法;其按宫颈镇痛有效率高达96%,吸宫无不适率为90%,与其它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副作用少,术中循环稳定,人流综合征基本消除。结论:HANS复合宫颈局麻能有效抑制人工流产术疼痛及人流综合征,效果确切。未分娩妇的扩宫颈无痛率明显高于分娩妇,扩宫颈率与镇痛方法无关。分娩妇与未分娩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VAS评分无差异。

  • 标签: 局部麻醉 人工流产术 镇痛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人工流产综合征
  • 简介:输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但输血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何减少不必要输血,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发展,本文将从合理输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合理输血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
  • 简介:为了促进交流和积极推动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拟定于2013年10月中旬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十届全国院急救学术大会”,届时,将邀请多名当今国内外著名的急诊、急救医学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讨论急诊、急救医学领域的热点专题与前沿进展,总结急诊、急救医学科研成果。

  • 标签: 急救措施 医疗卫生行业 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硬膜外注入吗啡预先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和手术结束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2mg。术后评估镇痛效果并观察吗啡的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完全无痛率高、术后镇痛时间长,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硬膜外预先注入吗啡具有一定的预先镇痛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硬膜外注射 吗啡 预先镇痛 临床研究 妇科手术
  • 简介: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麻醉后苏醒迅速,因而近年为全凭静脉麻醉所青睐,它与异丙本分联合应用于各种手术的麻醉,并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作了许多对比研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瑞芬太尼应用于抑制插管反应,术后镇静和镇痛以及它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研究研究也颇多,使用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注意个体差异。

  • 标签: 瑞芬太尼 临床应用 静脉麻醉 普外手术 气管插管
  • 简介:麻醉过程中脑血流的变化及其调节非常复杂而TCD可对脑血流进行无创的实时监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是一种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脑血流监测方法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TCD 脑血流监测 麻醉
  • 简介:一、大会源流: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成立于1922年,是由麻醉医生及从事麻醉相关领域工作的医生自愿组成的国际性、非盈利组织,旨在推动麻醉临床和科研的发展。会议上大会组委精心组织T21场专题讲座、20场讨论分会和6场超声技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和神经阻滞、经食道超声)的操作演练(Hands-OnWorkshop)。与会代表分别就临床危重患者的处理、围手术期治疗、麻醉药理学、疼痛、局部麻醉、小儿麻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科研,从丰富精彩的学术内容到同步化的讨论,为每位参会者学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麻醉扩容对产妇和新生儿脐血血气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n=40)。A组麻醉输注5ml/kg平衡液,B、C、C组在麻醉分别输注5ml/kg、10ml/kg、15ml/kg万汶。输注结束后,行L3-4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于T6以下。术中血压下降大于基础值的30%或收缩压低于90mmHg的病例,静脉注射麻黄素10mg/次,并记录相应的给药次数。观察产妇入室(T1)、输液完成(T2)、鞘内注药5min(T3)、10min(T4)、20min(T5)时的MAP、HR、SpO2值和新生儿1min、5min的Apgqr评分。采集产妇入室后、输液完成时的动脉血,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B组患者在T3、T4、T5各时间点的MAP值均较T1下降(P〈0.05),尤以A组的T4下降明显(P〈0.01),C、D组各时间点间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黄碱的使用率为30%(12/40),B组为10%(4/40),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D组没有患者使用麻黄碱。四组产妇液体输注后的动脉血pH值、PaO2、PaCO2与输注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新生儿的脐动血气分析值和新生儿1min、5min的Apgar评分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扩容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产妇孕晚期的碱血症,预防母体低血压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qgar评分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预扩容 产妇 脐血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高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下肢髋关节手术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晚、麻醉、切皮即刻、切皮后10min、30min、回病房30min和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的HR、SBP;应用放免法测定术前一日、术日、术后1、2、3日的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Ⅰ(A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中HR、SBP无显著差异,术后对照组的变化与超前镇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r、Ins、AⅠ、AⅡ术后降低幅度均低于超前镇痛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SAS、SDS、术后恐惧程度较超前镇痛组者显著性增高(P〈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术中辅助药用量和例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结论:超前镇痛可降低高龄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心情,提高心理忍受力。维持较为正常的应激能力,避免过度应激反应。由此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强手术安全性,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高龄 超前镇痛 手术应激 心理 心理应激反应 高龄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肥胖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BIS反镇组Ⅱ组),每组20例。工组根据MAP和HR以及病人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作为调节麻醉深度的依据.Ⅱ组采用“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调节异氟醚输注泵注入闭式呼吸环路的量,以控制麻醉深度。两组病人均在入室后、诱导期、插管、插管后、切皮、术中及停吸异氟醚后的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术中是否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无显着性差异。术毕唤醒时间以Ⅱ组早于工组(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镇调控吸入麻醉用於肥胖病人是可行的.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反馈 麻醉 异氟醚 肥胖
  • 简介:目的:研究术前施行心理学干预对围术期患者的应激状态影响。方法:6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无精神病、麻醉和手术史,随机分为心理疏导组(n=30)和对照组(n=30)。全部患者都在术前和术后施行心理学调查与各种测试评价。术前采用填写调查问卷方法,让患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检测血清皮质醇和血浆白蛋白,监测血压、心率和心电图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SAS、SDS、SCL-90记分无显着性差异,术后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清皮质醇和血浆白蛋白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在心理疏导组的术中和术后血清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减低(P<0.01),血浆白蛋白则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的术中和术后血清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增高(P<0.01),血浆白蛋白则显着性降低(P<0.05)。心理疏导组的血压和心率平稳;对照组的血压和心率则波动明显增大。结论:手术前对病人施行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麻醉手术期的应激状态。

  • 标签: 心理疏导 妇科手术 应激状态 血清皮质醇 血浆白蛋白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将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安氟醚闭环靶控麻醉反馈控制的变量指标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BIS值55为控制麻醉深度的目标,试验组采用吸入麻醉药闭环靶控系统实施麻醉深度维持;对照组由麻醉医师手动调控安氟醚挥发罐实施麻醉深度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时的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剂量、安氟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的BIS基本在预定值55上下波动,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存在差异,闭环靶控组在安氟醚吸入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在切皮后血压上升的幅度则对照组明显偏低,手术过程中的血压也较对照组者维持较低。安氟醚闭环靶控组的安氟醚总用量和辅助药使用量均明显低于手动控制组。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在剖胸后的单肺通气条件下,安氟醚闭环靶控系统能保证麻醉过程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术中知晓发生,麻醉药用量可减少。

  • 标签: 安氟烷 闭环靶控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BIS)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应用 安氟醚
  • 简介:偏头痛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过去偏重于药物治疗,近年来不少医院麻醉科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取得显着疗效。鉴于星状神经节位于颈7横突至第一肋骨,部位较深,阻滞操作稍有不慎,有可能刺破胸膜造成气胸、阻滞喉返神经造成发声嘶哑、局部血肿和椎管内误注局麻药等严重并发

  • 标签: 偏头痛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SGB 临床疗效 并发症 颈椎交感神经阻滞术
  • 简介: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对高血流动力病人,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和血压控制。结果:麻醉效果好,麻醉手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易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循环剧烈波动发生率低,术毕病人苏醒及时、完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的麻醉,使麻醉药物与血压控制融为一体、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高血流动力 麻醉 临床研究